李邦君(重庆西南铝医院,重庆401326)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Ⅲ度扩张CT诊断1例报道
李邦君
(重庆西南铝医院,重庆401326)
食管失弛症;贲门;危重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病例报告
贲门失弛缓症为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系由神经性病变所致,症状顽固,临床一般治疗效果较差,通常以解除食管下段环行括约肌痉挛,缓解症状为目的[1],而明确诊断则是治疗的关键。本院近期收集1例重度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临床症状特殊,不能采用常规食管X射线钡餐检查,而是选择在低张下吞服稀释碘溶液后,运用CT平扫加三维重建进行检查诊断,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73岁。因吞咽困难9年,间断呕吐1年,加重伴偶发呛咳2个月入院。胸部查体双肺未见异常,纵隔明显增宽。食管X射线钡餐造影检查,吞服少量稀钡见食管明显扩张,患者呛咳、呕吐;改用肌内注射山莨菪碱(654-2)后,吞服2%复方泛影葡胺稀释溶液,CT平扫、三维重建示:食管全长重度扩张,管径宽约9.5 cm(图1a、b),管壁薄、规则,蠕动消失,其内有大量食物残渣,贲门区域呈宽约0.5 cm的“鸟嘴状”狭窄改变(图c)。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食管Ⅲ度扩张。
图1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CT图像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原发性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其特点为贲门管的功能性狭窄和食管高度扩张同时存在。发病率较低,临床上以吞咽困难为主要表现,有时呈进行性加重。贲门失弛缓症后期,具有典型的上述影像学征象,正确诊断多无困难。但仅凭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也经常对早期贲门失弛缓症与其他食管下段及贲门疾病相混淆[2]。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又称贲门痉挛或巨食管症,是由于食管壁内肌间神经丛即Auernach丛神经节细胞和迷走神经运动核细胞变性、减少[3],甚至消失所引起的贲门失弛缓功能不良。导致食管扩张,食物不易通过贲门,这也是导致食管慢性梗阻的原因之一[4]。
食管X射线钡餐造影检查是诊断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方法之一,也是临床上最常用并具有诊断意义的检查方法,其典型的影像学征象为食管扩张,食管下段贲门区呈环状、对称性的“鸟嘴状”狭窄。贲门失弛缓症根据食管下段呈“鸟嘴状”逐渐变细进入隔下的狭窄程度及上段食管扩张的横径分为 3度:(1)食管直径小于3.5 cm的称为Ⅰ度,贲门开放延迟,第三收缩波及逆蠕动活跃,贲门间断开放,其内容物间断进入胃内;(2)食管直径在3.5~6.0 cm的称为Ⅱ度,贲门间断开放时间延长,不规则蠕动波减弱,仅少量内容物间断入胃;(3)食管直径大于6.0 cm的称为Ⅲ度,贲门重度狭窄,其内容物借助重力才能少量喷射入胃内。随着超声检查的不断发展,超声诊断贲门疾病已有报道,但对早期食管下端贲门部无器质性狭窄改变者超声不易诊断[5]。该例患者病程较长,又未能及时有效诊治,贲门重度狭窄,食管全长Ⅲ度以上扩张似胃一样大。临床上吞咽困难、呕吐呛咳典型,因此,常规食管吞钡检查易引起钡剂误入气管,故采用低张、吞服稀释碘对比剂CT检查更安全。
鉴别诊断:(1)食管下段、贲门区域的恶性肿瘤,病变部位管腔狭窄、管壁僵硬、黏膜不规则破坏,蠕动消失,病变以上食管呈轻度或中度扩张。(2)食管下段、贲门区域的恶性肿瘤及其他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引起的假性贲门失弛缓症,根据临床表现、上消化道X射线钡餐造影难以与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相鉴别。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食管下段、贲门的恶性肿瘤可以造成食管、贲门的机械性梗阻;另一方面是肿瘤细胞浸润并破坏了食管下段括约肌的支配神经而引起的食管功能性梗阻,因此,容易与贲门失弛缓症相混淆,此时进行食管、贲门的CT扫描有助鉴别诊断。
总之,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疑似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时,要认真考虑其鉴别诊断,防止误诊误治。
[1]钟敏.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J].中国内镜杂志,2003,9(4):40-43.
[2]戚译天.贲门失弛缓症误诊误治的常见原因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9(18):1551-1552.
[3]吴任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05.
[4]王怀胜,钱勇,梁岩,等.食管贲门失弛缓症X线诊断10例[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2(8):71.
[5]张伟民.贲门失弛缓症超声诊断价值探讨[J].当代医学,2013,19(16):106-107.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5.069
B
1009-5519(2016)05-0800-01
(2015-09-11
201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