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作成,张争妍,2
(1.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2.中国人民银行石河子市中心支行,新疆 石河子 832003)
经济开放、金融发展与西部地区就业结构变迁
陈作成1,张争妍1,2
(1.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2.中国人民银行石河子市中心支行,新疆石河子832003)
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经济开放、金融发展对西部地区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开放、金融发展规模与结构促进了区域就业产业结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抑制了区域就业产业结构优化;国际贸易、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促进了非正规就业规模的扩大;经济开放、金融发展引起的技术进步抑制了区域就业结构的优化。
西部地区;经济开放;金融发展;就业结构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西部地区“十三五”时期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而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强调构建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在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对今后就业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新思路、新视角、新要求,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西部地区应该以就业为抓手,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在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的过程中拉动就业的增长,“乐业”而后“安居”,更好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逐步缩小与中东部地区区域发展的差距。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西部地区如何借力“一带一路”战略及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协调好经济开放、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以及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重大问题。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究西部大开发以来经济开放、金融发展对西部地区就业结构的影响,以期为今后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政策参考。
“就业与增长”是经济政策中的重要话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国内外学者对就业问题研究的重点逐步由依靠扩大投资、增加消费等促进就业转移到从经济开放或金融发展的视角研究劳动力就业问题。
对经济开放与劳动力就业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是从国际贸易和FDI两个视角研究,如Greenaway[1]、Nigel Driffield[2]、Rhys Jenkins[3]、Nunnenkamp[4]。贸易引致型就业问题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面临的一个阶段性问题[5],同时贸易自由化对就业的影响存在着“结构”性矛盾[6],贸易顺差的就业效应呈现倒U型特征。FDI对中国经济的显性的影响表现在增长和就业两个方面[7],对就业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产业分布和区域分布特征,基本呈现出“东、中、西”和“二、三、一”的格局[8]。另外,贸易开放是带动中国非正规就业发展的关键因素[9]。
目前对金融发展已有的研究很少直接涉及一国(或地区)的就业结构,较多的是偏重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或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而劳动力能否在产业间有效配置、就业结构是否逐步趋向合理,则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外学者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有“供给主导”型观点[10]、“需求遵从”型观点[1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关系[12]等三种观点。国内大部分研究主要是分析金融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13-15],金融发展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政府的金融干预方面和私人部门信贷[16]。
经济开放对区域就业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和FDI两个途径,经济开放会引起区域需求与供给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区域产业结构,使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优化配置,同时国际贸易和FDI引起的技术进步也会通过就业的“创造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对劳动力就业产生重要影响[17]。金融发展对区域就业结构的影响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金融发展对就业的直接影响;二是金融发展对就业的间接影响,即通过资金集聚与导向提供激励,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推动经济增长[18],从而促进就业的途径来实现;三是金融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19]。
综合来说,现有文献对经济开放、金融发展与区域就业关系问题的研究较少,主要侧重于经济开放或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及技术进步对区域就业结构影响的研究,鲜有研究经济开放和金融发展对区域就业结构就业变迁的影响。本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将经济开放、金融发展与就业置于同一个分析框架,研究经济开放、金融发展对就业的影响。
3.1研究变量界定
(1)被解释变量。区域就业结构(RES)用区域就业产业结构和非正规就业比重测度。区域就业产业结构用第一产业就业比重(EF)、第二产业就业比重(ES)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ET)三个指标衡量,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就业结构会呈现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逐步上升的“配第-克拉克现象”。非正规就业由非正规部门就业和正规部门的非正式就业构成[9]。西部地区存在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其中包括返乡农民工和需要就地转移的务工人员,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是吸纳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载体,对实现地区充分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20]。考虑到西部地区经济转型特点和数据可得性,非正规就业用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之和占就业比重测度。
(2)解释变量。
①经济开放。考虑经济开放的范围与结果,区域经济开放主要体现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个方面[21],分别用外贸依存度和外资开放度衡量。
其一,外贸依存度(TR):区域经济开放与否主要体现在与其他国家(地区)的商品和服务贸易,因此选取“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国际贸易开放程度的指标。
其二,外资开放度(FDI):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是国际经济活动的基本形式,用“对资开放度”作为衡量国际投资开放度的指标,外资开放度为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占当期GDP的比重。
②金融发展。从“规模”、“效率”和“结构”三个方面衡量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更加科学合理地研究金融发展与区域就业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
其一,金融发展规模(FD)。由于缺乏各省区金融资产和M2的统计数据,因此不能用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戈氏和麦氏指标来衡量各省市的金融发展水平;同时企业主要把向金融机构的借款作为获取资金的重要途径。因此采用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占GDP的比重(FD)来衡量金融发展规模。
其二,金融发展效率(FE)。以非国有经济获得银行贷款的比率表示金融系统的中介效率是目前很多研究中的做法,但是基于国有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22],采用各省区存贷比衡量金融发展效率,反映金融系统对配置资本的产业部门的选择和甄别能力。
其三,金融发展结构(FC)。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结构一般用保险密度、人均证券交易额和人均消费信贷额来间接衡量。选用地区保费收入代表非金融结构的规模,并定义金融发展结构为各省区保费收入占当期GDP的比重[23]。
(3)控制变量。①经济发展水平(PGDP):采用剔除价格指数的人均GDP表示各个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②技术进步(TEC):技术进步是一个无形的变量,选择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来表示技术进步的衡量指标;③工资水平(W):以各省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来表示;④政府规制(GI):为了更好地反应就业情况,将政府制度作为控制变量,用财政支出占当年GDP的比重表示,来衡量各省区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程度。
3.2数据来源以及变量描述
数据来源于2002—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及各省区统计年鉴。选取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西部省区2001—2013年数据研究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开放、金融发展与区域就业结构变迁的关系,以期为西部地区如何运用“开放”和“金融”两方面解决就业问题提供相应的政策参考。同时,为了消除数据的异方差问题,对各变量数据进行对数处理。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3.3计量研究模型
首先分析经济开放与金融发展对西部地区就业产业结构的影响,被解释变量分别为EF、ES、ET,并加入控制变量(PGDP、TEC、W、GI)研究西部地区就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得到模型1、2和3,面板数据模型形式为:
RESit=cit+TRit+FDIit+FDit+FEit+FCit+controlit+εit
controlit=PGDPit+TECit+Wit+GIit
然后检验经济开放和金融发展对区域非正规就业规模的影响,加入控制变量得到模型4。检验经济开放和金融发展对区域非正规就业规模影响的面板数据模型如下:
INFit=cit+TD×TECit+FDI×TECit+FD×TECit+FE×TECit+FC×TECit+controlit+εitcontrolit=PGDPit+GIit+Wit
最后,检验经济开放和金融发展的技术进步效应对区域就业结构的影响,也就是分析经济开放与技术进步交叉项(TR×TEC、FDI×TEC)、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交叉项(FD×TEC、FE×TEC、FC×TEC)对区域就业结构(EF、ES、ET)的影响,并加入控制变量(PGDP、W、GI)研究经济开放和金融发展的技术进步效应对区域就业结构(EF、ES、ET)的影响,得到模型5、6和7。检验经济开放和金融发展的技术进步效应对区域就业结构影响的面板数据模型如下:
RESit=cit+TD×TECit+FDI×TECit+FD×TECit+FE×TECit+FC×TECit+controlit+εitcontrolit=PGDPit+GIit+Wit
4.1面板数据平稳性检验
运用LLC检验、IPS检验、Fisher-ADF检验和Fisher-PP检验四种检验方法对面板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
表2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原序列EF、ES、ET、INF、FD、FE、FC、TR、FDI、PGDP、TEC、W、GI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接受不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因此原序列是平稳的,这样就确保面板数据模型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4.2面板模型检验
在检验面板数据平稳性之后,利用F检验和Hausman检验确定面板数据模型的形式,检验结果表明模型4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模型1、2、3、5、6、7为混合模型。
4.3结果分析
在确定面板数据模型形式后,采用Eviews 6.0软件,分别对混合模型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1)经济开放。国际贸易促进了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的增加,抑制了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的增加,但效果不显著,同时显著地促进了劳动力向第三产业流动,增加了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FDI可以有效促进区域就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使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逐步降低,劳动力由第一产业逐步流向第二、三产业。
(2)金融发展。金融规模的扩张有效促进了区域就业产业结构优化,使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逐步降低,劳动力由第一产业逐步流向第二、三产业;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区域就业产业结构优化,显著促进了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的增加,抑制了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的增加;金融发展结构对区域就业产业结构影响不显著,金融自由化以及金融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的增加,促进了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的增加,但不显著。
(3)控制变量。随着西部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就业结构逐步优化,农业就业比重逐步下降,非农产业就业比重逐步上升,劳动力逐渐由农村流向城镇;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对就业创造效应要远小于技术进步对就业冲击效应,技术进步促进了农业就业比重的增加,抑制了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增加;政府规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西部地区就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也说明西部地区较低的市场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部地区产业就业结构的优化,这为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转型中如何实现就业结构的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的上升抑制了第二、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劳动力呈现了“逆向”流动,呈现了农民工“返乡潮”,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业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流动。
(4)非正规就业规模。国际贸易对非正规就业存在一定的带动效应,为非正规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但效果不太显著。FDI对非正规就业产生抑制作用,抑制了非正规劳动力在城镇私营和个体单位的就业,这也说明外资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与城镇私营和个体单位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结构对非正规就业由一定的抑制作用,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可以显著地促进非正规劳动力的就业。随着区域经济规模的扩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政府干预程度的加大,非正规就业规模会显著地增大,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非正规劳动力的就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区域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并伴随着非正规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且必然会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源泉。值得注意的是FDI规模和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使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就业比重上升,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非正规就业比重的上升,随着外资规模和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区域就业结构的优化,这种就业结构的优化是建立在非正规就业比重逐步下降的基础上的。随着金融发展结构的优化,促使劳动力由第一、三产业向第二产业流动,但金融结构发展不合理,非金融机构势力、非国有金融势力相对较小,金融竞争促进金融发展的局面没有形成,抑制了劳动力流向城镇私营和个体单位,使非正规就业比重下降。
表3 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结果
续表3
经济开放、金融发展对区域就业结构产生影响的重要途径就是技术进步,通过技术进步进而改变产业结构,促使劳动力在产业间的优化配置。通过经济开放、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的交叉项检验经济开放、金融发展对区域就业结构的技术进步效应,见表6,表6只列出交叉项的系数及显著性水平。国际贸易、FDI和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引起的技术进步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就业结构的优化,也就是促进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引起的技术进步抑制了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阻碍了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随着金融发展结构的不断优化,也就是金融自由化以及金融竞争的不断提升,适宜的金融结构不断满足不同产业和企业的融资需求,有效地发挥金融体系在动员储蓄、配置资金和分散风险方面的功能,从而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了第一、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但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仍亟待提高。
表4 经济开放、金融发展对区域就业结构的
5.1结论
(1)国际贸易促进了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的增加,抑制了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的增加;FDI、金融规模的扩张有效促进了区域就业产业结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区域就业产业结构优化;金融发展结构对区域就业产业结构影响不显著。
(2)随着西部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就业结构逐步优化;技术进步对就业创造效应要远小于技术进步对就业冲击效应;政府规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西部地区就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工资水平的上升使劳动力呈现了“逆向”流动。
(3)国际贸易对非正规就业存在一定的带动效应。FDI、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结构对非正规就业由一定的抑制作用,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可以显著地促进非正规劳动力的就业。
(4)国际贸易、FDI、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和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引起的技术进步抑制了区域就业结构的优化;金融发展结构的不断优化,提高了第一、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但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仍亟待提高。
5.2政策建议
继续加大西部地区的开放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金融发展效率、优化金融发展结构而非盲目扩大金融发展规模有利于西部地区就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非正规就业人数的稳步增加;进一步推进西部地区市场化改革进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建立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金融资源配置体系;努力减少实际工资水平上升对地区就业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处理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劳动力产业间配置的关系,在资本广化部门发挥低技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科学合理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深化和技术升级行业的选择必须兼顾劳动力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均衡,在工业化进程中逐步消除或规避“去制造业化”的现象,着力发展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
[1]GREENANWAY D,HINE R C,WRIGHT P.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trade on employment in the United Kingdom[J].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9(15):356-364.
[2]DRIFFIELD N L,TAYLOR K.FDI and the labour market: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and policy implications[J].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2000(16):436-447.
[3]JENKINS R.Vietnamin the global economy:trade,employment and poverty[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4(16):135-146.
[4]NUNNENKAMP P,BREMONT J E.FDI in mexico: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employment effects[J].Kiel working paper,2007(12)13-28.
[5]魏浩.对外贸易、国内就业和中国的战略选择[J].经济学家,2013(1):67-76.
[6]宋文飞,李国平,韩先锋.贸易自由化、行业结构与就业门槛效应[J].中国人口科学,2014(1):96-107.
[7]刘宏,李述晟.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就业影响研究——基于VAR模型[J].国际贸易问题,2013(4):96-107.
[8]李莺莉,王开玉,孙一平.东道国视角下的FDI就业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4(12):96-107.
[9]李金昌,刘波,徐蔼婷.中国贸易开放的非正规就业效应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4(4):35-45.
[10]CHRISTOPOULOS D K,TSIONAS E G.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evidence from panel unit root and cointegration test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4(1):55-74.
[11]ANG J B,MCKIBBIN W J.Financial liberalization,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and growth:evidence from malaysi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7(1):215-233.
[12]ABUBADER S.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the egyptian experience[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8(5):887-898
[13]李钊,李国平,王舒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两部门模型的中国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2006(4):12-19.
[14]武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分析[J].金融研究,2010(5):18-26.
[15]金春雨,韩哲,张浩博.基于Panel-VAR模型的我国金融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的计量检验[J].管理评论,2013(1):16-23.
[16]王光栋,姜振波.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就业——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4(9):20-23.
[17]罗军.经济开放与技术进步影响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4(4):61-70.
[18]钱水土,周永涛.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中国外贸产业升级的PVAR分析[J].浙江学刊,2014(2):172-178.
[19]苏基溶,廖进中.开放条件下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文汇,2009(5):90-105.
[20]王丰,杨少垒.西部地区促进农民工就业的产业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7):145-150.
[21]吕志鹏,王红云,赵彦云.经济开放度的测算与国际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15(1):14-24.
[22]王志强,孙刚.中国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03(7):13-20.
[23]邓淇中,张晟嘉.区域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1):43-48.
(责任编辑刘传忠)
Economic Openness,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Evolution of Western Region
Chen Zuocheng1,Zhang Zhengyan1,2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832003,China;2.Shihezi City Center Branch,PBC,Shihezi 832003,China)
The paper built panel data model to research the impact of opening economy,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employment structure of western region.The results show that:Opening economy,financial development scale and structure promote optimization of regional employ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The improving of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resource allocation suppresses regional employ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International trade,the improving of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promotes the expansion of the informal employment;Advances in technology caused by open economy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suppresses regional employment structure optimization.
Western region;Economic openness;Financial development;Employment structure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疆南疆三地州产业结构调整与促进稳定就业研究”(15CMZ04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塔里木河水资源统筹管理机制与水权分配模式研究”(71463051),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资源环境约束与生态脆弱区产业升级路经研究”(11XJJC790003)。
2015-08-31
陈作成(1987-),男,山东临朐人,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
F061.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