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挽回小麦损失几十亿的农业专家
——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病理学专家康振生

2016-09-05 03:49摄影报道郑飞张瑞芬
陕西画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越夏条锈病

摄影报道/郑飞 张瑞芬

一年挽回小麦损失几十亿的农业专家
——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病理学专家康振生

摄影报道/郑飞张瑞芬

麦田的守望者——康振生

“十二五”以来,我省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发展,创新能力逐渐增强,农牧品种实现换代,成果转化不断加快,有力支撑了我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在追赶超越中特色农业的发展。

康振生教授的人生真正体现了“干一行,爱一行”这句箴言。30多年来,康振生坚持扎根西部黄土,以攻克小麦病害为己任,在农业科技第一线聚焦粮食安全,追踪世界前沿,用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的态度和心系国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祖国的西北大地上书写了一个科技工作者的光辉形象。

察看有病虫害小麦标本的生长形势

他坚守工作岗位,以一个科研工作者特有的精神追求和心灵满足,在奔波忙碌、枯燥重复的工作中享受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他先后荣获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等荣誉称号。

立足生产 引领国际前沿

我国西北山区因为夏季凉爽而成为小麦条锈病菌的越夏繁殖区,也是全国病害流行和病菌新菌系的策源地。通过数十年的调查研究,康振生和团队终于探明了条锈病大区间传播路线和规律,在世界上首次发现自然条件下条锈病菌在野生灌木小檗上转主寄生完成有性生殖过程,揭开了我国越夏区新菌系不断产生的神秘面纱。此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同行专家评价为具有“里程碑”意义。据此,他创新性地提出了以重点治理条锈菌西北越夏区为核心的全国条锈病分区防控策略,集成了条锈病防控技术体系,越夏区10年的治理让全国条锈病发生面积降低62%,每年挽回小麦损失20亿公斤以上,年均增收节支约40亿元。2012年,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我国近60年来植物保护学科获得的最高成果奖励。

小麦赤霉病危害小麦穗和籽粒,受害籽粒含有几十种真菌毒素,影响人畜食品安全。经过三年对上万个显微样品的系统细致观察,他在国际上首次完整提出了赤霉菌和毒素在小麦穗部侵染扩展模式,澄清了百年来国内外对赤霉病菌侵染途径的争议;确定了预防赤霉病的关键时期,使田间药剂防病效果比以前提高37.8%,毒素积累水平下降50%左右;构建的赤霉病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在我国主产麦区广泛应用推广,年均挽回小麦损失28亿公斤,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品正为范 坚持捧土培根

康振生教授爱国爱党、严于律己、为人正派、淡泊名利、积极向上。他精心栽培学生,先后培养研究生129人,其中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人获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3人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1人获“宝钢优秀学生奖”。他们已经成为重要的科技力量。

在他的带领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病理学学科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并与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升了我国西北地区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地位。同时,经过他近十年的不懈努力,成功组建了国家“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保障旱区农业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成就卓著 推动学科发展

他主持建成了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病理学国家重点学科”、“植物病理学创新引智基地”; 培养博士42人、硕士82人、留学生5人,指导博士后7人;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刊物发表论文270余篇;出版著作与教材14部,其中《植物病原真菌的超微结构》、《植物病原真菌超微形态》两本专著,被广泛用于植物病理学的教学,推动了我国植物病理学发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省级一等奖5项。

人物档案:康振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入选者,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中心主任、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病理研究所所长。

编辑/张瑞芬

猜你喜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越夏条锈病
蔬菜越夏育苗技术
小麦叶锈菌越夏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初步分析
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
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ESI学科发展分析
天使候补生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