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记迪++龚小庆++李智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涌现出了许多新兴的职业课程,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是典型的代表之一。这一课程的开设,为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学活动的发展。本文展开了有关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就当前本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实现产业高效、高质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问题;建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9-0280-02
Abstract Recently,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there i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vocational courses,Biotechnology of Horticultural Plants course is the typical one of them. This course has trained a large number of professiona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However,plenty of problems was existing 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seriously preventing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activities.This paper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he issues of teaching reform for biotechnology of horticultural plants course,mainly focused on proposing the solutions for problems existing in actual teaching process,so a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fficient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Key words biotechnology of horticultural plants course;teaching reform;problem;suggestion;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21世纪以来,生物技术学科高速发展,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本学科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课程内容繁杂、涵盖知识面广、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不利于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为例,通过分析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学科的特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以推进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1 课程概况及教学特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开设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学科的时间较早,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本课程具体分为蔬菜学和果树学2个方向,各有侧重。蔬菜学主要涉及基因学方面的知识,包括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果树学主要涉及组织培养、分子标记等方面的内容。本学科作为选修的专业课,对于学生的专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更大范围的推广。
2 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较多,课时相对不足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是一门专业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涉及的知识点十分繁杂,涵盖的知识面广,包括植物组织培养、分子标记、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各方面内容,因而需要较多的课时安排[1]。但是实际上,这一门学科的课时安排只有32个。本课程教学不仅要为学生奠定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还需要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讲授该领域出现的新技术、新成果,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与该领域实际发展状况的有效对接。这就对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进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的重心,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体现出教学的完整性、综合性以及侧重性,最终实现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完善以及专业技能的提升。
2.2 课程内容抽象,教学效果不佳
由于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是建立在生物化学和遗传学这2个学科的学习基础之上的,因此默认学生已经获得了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且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也不具备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的内容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和接受。究其原因,本学科的教学缺乏必要的基础性工作,很难实现其原有的作用与价值。此外,对于学科测试,许多学生采取机械式背诵的方式,而不是真正理解其内容,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课程建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科学与技术的高效统一[2]。
2.3 实验教学目的性不强,缺乏創新
按照本专业的教学要求,本课程还安排了16个学时的实践操作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其主要内容包括4个学时植物DNA提取操作课程、4个学时质粒DNA与酶切检测操作课程、4个学时PCR检测操作课程以及4个学时大肠杆菌遗传转化课程[3]。这些课程的设计,本来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有关植物基因克隆的基本操作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实践课程的开设意义不大。除此之外,实验内容较为分散、连贯性较差,使得学生很难建立起实验之间的联系,无法进行系统化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3 教学改革建议
3.1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最基础的工作是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课时安排,深入研究学科的发展状况,分析发展热点与重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缓和专业内容繁杂与专业课时有限的矛盾。同时,课程安排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研究发现,学生在基因工程与植物组织等课程的学习时问题较多,因而可以将这2个部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有效解决学生理论知识薄弱、专业技能不高的问题,从而为其之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4]。实践表明,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反映较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3.2 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有效性
传统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将实验方法、实验技术以及实验操作结合起来,共同构成课堂的教学内容。但这些内容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形式,很难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许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仅仅依靠模仿或接受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很难进行深入思考。通过研究国外先进的教材与教学模式发现,其多采用理论知识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具体技术的讲解过程中,也会介绍这一技术原理的产生背景以及发现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方面知识的理解,同时提升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有专家称这种教学模式为“情景再现”,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和情景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主观思维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跟随教师进行机械化的记忆,而是具备一定的科研思想,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3.3 改革实验教学体系
传统课程教学实验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服务于理论课程的开展,自身缺乏独立性,很难发挥其原有的作用与价值,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不大,不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基于这一现状,教师应当把实验教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而不是理论课程的补充来开展。可以将实验教学集中于某个学期的后半学期,此时学生在经过理论的学习之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操作基础,此时实验课程的开展就会比较高效。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抛砖引玉,向学生提出一个实验目的,引导学生自主的安排实验题材、编写实验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同时,教师要发挥自身引领与指导的作用,告知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原理,而不是一味地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开展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尝试不同的方案,而不是一味地参照课本与教师设计的实验过程。为了鼓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实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的过程中,应当采取理論知识测试同实验操作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并相应增加实验测试的占比,使得同学们更加重视实验活动,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教学,最终实现理论知识体系的完善以及实验能力的提升,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较多、课时相对不足的问题,教学主体应当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系统化与整体化;针对课程内容抽象、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教学主体应当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有效性;针对实验教学目的性不强、缺乏创新性的问题,教学主体应当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最终实现实验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步发展。
5 参考文献
[1] 王静,王国法,曾凡荣.中国园艺业发展措施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1(2):239-242.
[2] 叶志彪,园艺产品品质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3] 张国富.园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实践[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4] 何玲,刘树文.园艺产品加工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544-1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