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促进建筑产业新发展

2016-09-04 02:26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6年22期
关键词:构件互联网+信息化

2015年,我国GDP达到了6.3%,创历史新低;建筑行业更是断崖式发展,达到2.3%,远远低于GDP。一直以来,建筑业存在着管理粗放、效率低下、浪费较大、能耗过高、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同时,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建筑业已由传统粗放式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传统建造模式已不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利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中国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与跨越式发展。

行业新环境

今天,我们正经历着一场信息革命,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BIM、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必将从支撑建筑产业发展向引领产业现代化变革跨越。中国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就是以互联化、集成化、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化手段为有效支撑,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带动企业与人员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建造过程、运营过程、建筑及基础设施产品三方面的升级。

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以及技术发展背景下,建筑业要改变一些发展模式,要用互联网技术改变整个行业资源获取的方式。在过去30年的高速发展中,建筑行业的发展主要借助国家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速快速增长,随着投资的增速、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等等压迫之下,如何保证建筑行业的盈利?这就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带给行业一些改变,让整个行业的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成本不断下降。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曾立民向记者介绍到:“在2014年,根据中国和美国的互联网调查显示,在消费互联网领域,中国跟美国旗鼓相当。但是在产业互联网方面,中国的应用只是美国1/2或者1/3的水平。”

当改变成为为一个常态的时候,一个企业只有顺势而为,随势而变,才是保证一个企业持续生存的基本技能,否则可能被淘汰还浑然不觉。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一方面要适应变化,这是一个企业在互联网时代持续生存的一种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在变的过程中,能够坚守本质,充分发挥传统企业在经营管理上长期积淀的知识与技能优势,以不变应万变。这是传统企业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超越竞争的一种独特品质与核心能力。

曾立民认为:“站在风口上,我们迫切需要以大数据、云计算、BIM等新的信息技术的创新驱动管理模式的革新,以改变过去我们房企单纯依赖土地增值获利的商业模式,寻求新产品、运营、资产乃至资本的增值和创新路径。”

可以说,未来的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是融为一体的,将不存在所谓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之分,所有的企业本质上都是互联网企业,企业的组织及生产方式都必须互联网化。建筑业也要借互联网之势,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建筑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不仅要顺势而为,还要结合产业自身特点,明确发展方向,构建建筑产业互联网。

助力新发展

产业互联网与之前的信息化有什么区别?在最开始进行特级资质审批时,总要反复强调信息化的重要性以及信息化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改变什么。现在则不需要再过度强调,因为所有人都认识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工程项目”是其核心业务,从工程项目管理入手,涉及到EPC、PPP、PMC、BOT、设计施工一体化等多个方面。这些都帮助企业更好的完成建造过程,更好的管理建造过程。

产业互联网是以生产者为主导,以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为核心,以生产活动为应用场景的互联网应用,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的互联网。曾立民进一步解释到:“建筑产业互联网的特点,一是聚焦项目建造为核心和以楼宇运维为中心的生产活动,关键词是聚焦生产活动、建造过程以及运维过程,也就是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包括专业技术进行融合,再到生产一线解决具体的岗位、专业应用问题,这样企业的信息化才会落地。二是企业全价值链和建筑全产业链的互联网融合和改造,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把供应商、施工单位、业主方联系起来进行融合和改造,让这些资源能够沟通、协同,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终改变整个行业的商业模式。三是全社会范围内人、材、机、资金等的资源配置,以前做项目管理是在企业内部或者在项目上把‘人材机’进行沟通、配置,现在则是在整个行业、整个社会范围内让人工、材料和机械更好的流转,提高利用率。四是基于互联网的企业在线化、数据化和虚拟化,我们可以在项目的每一个点都通过手机、PC终端或者PAD进行连接,并将采集回来的数据在云端进行处理,最终展现给企业的决策层。”

在这些特点之下,通过技术创新应用,将BIM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信息化技术内嵌到一线生产活动、日常工作中去,通过一些具体的产品和服务解决具体的岗位、人员效率问题。当解决了效率问题后,就会发现企业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引领了企业生产方式的升级;继而进行价值链、产业链融合改造,创新商业模式,最终驱动管理模式变革。

建筑产业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不得不提到“BIM+”,以BIM为核心,实现各个技术的集成应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BIM技术为核心,保证工程建设各阶段、各专业、各参与方之间的协作配合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充分共享资源,有效避免由于数据流不通畅带来的重复性劳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二是以BIM技术为核心,保证不同应用软件之间能够基于统一的模型和标准进行高效互用,提高模型利用率,发挥更大的价值;三是以BIM技术为核心,集成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应用等先进信息化技术,优势互补,形成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控、管理、决策的立体信息化体系。曾立民进一步解释到:"我们看到有两个平台集成,一个是项目管理平台,一个是BIM平台,以前我们只说项目管理,但实际上效果并不好,因为没有解决生产效率的问题,没有解决具体岗位的问题。而BIM的出现,使每一个应用都能解决具体工作,产生的也是精准的业务数据,它解决的是业务协同与集成。”

实际上,BIM项目管理集成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在产品设计上,引入BIM模型来辅助一些变动价格,灵活的定价方式,能够在施工前期虚拟建造,控制工期。其次,项目发包模式上,采用基准价格加上维护双方的利益,大家赚取合理透明利润,避免总价包干合同带来不利影响。第三,一体化的建设施工管理,在一个平台汇总,借助BIM模型以及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使得各环节各方信息及时透明沟通,整个项目处于可控状态。不再像传统的EPC项目信息沟通不透明,业务对项目管控偏弱。第四,在交付实体项目的同时,由工程总包完成竣工图纸及BIM模型的交付,为项目后期的大数据分析及智能化项目运营奠定了信息化基础,为后期运营维护管理做好足够准备。

在BIM集成信息平台基础上,开放数据端口,与项目管理系统集成,建立基于BIM的项目管理系统,应用于施工现场日常管理。在技术上,通过模型集成进行方案交底、方案的优化、模拟。对项目管理实现深化设计的管理、方案的报审、流程的审批。在商务上,基于BIM工程量的计算、履约跟踪、变更结算;通过数据进行多项目的集成,进行动态的成本控制。在生产上,通过BIM进行施工的模拟、施工过程的管理,通过一些可视化手段实现工作面和实时的监控分析。

共筑新未来

未来,基于BIM技术,建筑产业互联网将引领生产过程升级,实现虚拟建造,指导实体建造。曾立民具体介绍到:“在没有实体建造之前,以BIM为核心,将整个设计过程、建造过程包括运维过程进行模拟,将质量提高、成本降低。当这个过程顺利实施之后,再进行实体建造,这是我们对未来的畅想。”

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热点还包括建筑工业化,对于建筑工业化而言,设计是核心,构件生产供应是保证,施工技术与设备是支撑,也就是所谓的设计、生产和施工的全过程应用。在“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考虑到工程管理的需要,也为了方便构件信息的采集和跟踪管理,在每个预制构件中都安装了RFID芯片,芯片的编码与构件编码一致,同时将芯片的信息记录入BIM模型,通过读写设备实现了PC建筑在构件制造、现场施工阶段的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

PC工程的BIM模型中心数据库用于存放具体工程建造生命周期的BIM模型数据。在深化设计阶段将构件深化设计所有相关数据传输到BIM中心数据库中,并完成构件编码的设定;在预制构件生产阶段,生产信息管理子系统从中心数据库读取构件深化设计的相关数据以及用于构件生产的基础信息,同时将每个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信息、质量检测信息返回记录在中心数据库中;在现场施工阶段,基于BIM模型对施工方案进行仿真优化,通过读取中心数据库的数据,可以了解预制构件的具体信息(重量、安装位置等),方便施工,同时在构件安装完成后,将构件的安装情况返回记录在中心数据库中。

随着相关技术的集成应用,整个行业的管理模式会发生变化。曾立民总结到:"产业互联网会促进建筑行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在不同的阶段会产生不同的平台,包括营销平台、协同管理平台、电子商务以及施工管理平台,这些平台会产生一些数据,这些数据也会为整个行业带来持续增值的价值。例如电子商务、协同云、互联网用工等等平台,这些平台也将搭建成为建筑行业互联网新生态,共同促进建筑产业新发展。”

猜你喜欢
构件互联网+信息化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专利名称:二硅化钼基陶瓷加热元件保持结构
西夏建筑构件——鸱吻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基于复合连接器的插拔式构件组装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