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在中国近代史上,天津是洋务运动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天津东临渤海,近邻北京,文化上既深受正宗传统的影响,又受到西洋风俗的熏染,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中西文化并存和人才汇聚的状况。历史上多少仁人志士在这片土地上抱着实业救国、教育兴国、革命强国的信念,兴办民族工业,创建现代高等教育。天津美术学院的前身是1906年建立的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傅增湘、李叔同、张伯龄、邓颖超、曹禺等众多民族精英曾聚集在此,启蒙文化、发展教育,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追溯天津美术学院的油画教学,应始于1950年由日本留学回国的著名油画家李骆公(李立民)先生主持的河北省立师范学院艺术系。李骆公先生曾在上海艺专(1936—1940年)师承刘海粟、关良、丁衍庸,1941年赴日留学,他在日本的老师猪熊弦一郎、里见胜藏是马蒂斯、德朗、弗拉曼克等巴黎野兽派画家的学生。李骆公先生融汇中西的表现写意画风,和后来的老院长张世范先生(博巴油画训练班毕业)以及汲成、张京生、孙建平、祁海平等几代油画家崇尚性情表现、提倡融合中西的艺术理念似乎还有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
如今我们看到的中国油画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部分,美术学院在油画的吸收演进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们今天的教学理念里,油画已经不是作为一个画种存在,而是作为一个系统,一个裹挟着文化观念和方法,携带着不同时代、不同流派、不同风格影响的艺术语言方式。我们认识到材料本身不应该作为绘画的身份,也不应该由此来界定画种的概念。传统绘画在保持自身技术优势的前提下应该注入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经验和感受,更多地融入国际化的当代元素和对当代美术教育的整体思考。天津美术学院奉行“国际化、实验性、创新性、开放性” 的教育理念,秉承“崇德尚艺,力学力行”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思想,宽厚的学术视野,高尚的学术品格。开放的艺术思辨环境,敏锐的艺术理解力以及卓越的艺术表现力,是天津美术学院不断追求的学术思想和努力完成的教学目标。
当今美术学院的价值和理想不仅在于培养纯艺术家,更在于用包容、开放、合作的氛围和态度,为学生建构一种艺术状态,从而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艺术的更新和重建中。美术学院的价值应该体现在为一个个学生的脱颖而出提供可能,让他们在一种自由开放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天津美术学院近年来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加快国际合作进程,广泛接触世界一流的艺术院校,拓宽当代艺术教育的视野与胸怀,吸收引进国内一流的艺术人才。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调整了学科结构,整合了专业布局,重新梳理了课程体系。面对当代国际艺术生态和当代艺术教育的发展时态,我们觉得当代艺术教育的变革已经来临!
今年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举办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活动。“后学院——八大美院油画研究展”在阳春三月刚刚落幕,四月份就迎来“天津美院油画系教师作品展”及“实验与展望——2016年当代艺术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天津美术学院花团锦簇、生机盎然、春光明媚的校园中,我们将迎来美国、德国、法国及全国九大美院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美术学院在当代艺术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等当代艺术发展生态的各种问题与思考。坦诚互动的交流,必然会对中国当代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诸多的借鉴和有益的思路。
孙建平 1935年春的一次文人雅集1(局部)布面油彩 250 cm×200 cm 2013年
段晓刚 无题2布面丙烯 50 cm×50 cm 2015年
管勇 无题布面油画 150 cm×150 cm 2015年
邓国源 在田野布面油画 180 cm×200 cm 2007年
刘悦 手机围城2布面油画 200 cm×180 cm 2014年
张驰 谜布面油画 160 cm×130 cm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