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挫折中成长

2016-09-03 08:40本刊
教育家 2016年28期
关键词:挫折家长孩子

01 DuJiaCeHua·独家策划

让孩子在挫折中成长

人的一生如同在大海中航行一艘帆船,无论多么平静的海域,总会有起起伏伏,总会遇到风浪的打击。面对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风浪,是迎难而上,还是退缩?退一步,其结果是消极地沉浸在挫折带来的痛苦中,可能会被风浪淹没,而勇敢一些,积极地迎难而上,与困难斗争,也许风浪过后是无限美好的天空。

其实,从孩子发展的需要看,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可以说挫折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每一步。有意识地让孩子受点“苦和累”,受点“挫折”,尝试一点点生活的磨难,有利于培养孩子敢于面对困难,正视挫折并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

●挫折教育≠人为制造困难和障碍

现在,很多家长和教师都把挫折教育理解成给孩子增加挫折,使之受到教育。很多文章还耸人听闻地说,某个孩子因为很小的事情自杀,就是因为“挫折教育”不够。其实,这样的理解过于狭隘。

心理学认为,挫折是一种负性的情绪体验,在人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时候发生。通俗地说,就是我们前进中遇到的失败和不顺利而引起的感觉。

事实上,“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孩子每天都有这样的体验,比如考试不如意,遭到批评和嘲笑,和同学闹矛盾,不小心丢了东西等,都算是挫折。从这个定义中便可看出,挫折无处不在。而所谓的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在他自然而然遇到的挫折中,获得教益,而不是累计挫败。因此,挫折教育,并不是人为增加挫折的分量,而是教会孩子积极地面对挫折、化解挫折。

●盘点国外挫折教育

英国:顶级女子学校的“失败周”

英国家长们常常把“给孩子失败的机会”这句话挂在嘴边。孩子做某件事失败了,英国人的观念不是索性不让孩子去做或干脆家长包办了,而是再提供一次机会,让他学会避免失败的方法。

同时,学校教育也十分重视“接受失败”的学习。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一所顶级中学推出了一套极富挑战性的数学考试试题,校方坦言这份试题的难度远超过中学生的解题能力,声称考生“不可能拿满分”。据称,此法是为了让学生从小就摆脱完美主义思想,了解“失败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今年年初,英国另一所顶级女子学校——伦敦温布尔登中学推出了“失败周”活动,邀请了很多成功人士出席。活动中,这些特邀嘉宾和学生们分享了自己人生当中的失败经历,告诉学生们“偶尔失败完全可以接受”,关键是如何正确面对失败。

德国:死亡模拟课

有人说教育孩子应该尽可能地展示一个真善美的世界,然而,德国的家长与老师们却另辟蹊径,让孩子们直面人生和社会的阴暗面。

据报道,德国柏林的一所小学竟邀请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来课堂上讲述人死时会发生的事情。讲完后,孩子们轮流扮演角色,模拟诸如父母因车祸身亡时应对的情景。该校老师称,通过这样的课程孩子们体验了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这有助于他们体验遭遇不幸时的复杂心情,以及怎样控制情绪。像这样的挫折模拟情景和角色扮演在德国的学校中十分常见。

此外,学校还经常组织青少年到法庭参观,并旁听审讯现场。此举意在不刻意保持学生们心灵的“纯洁”,不回避让学生了解社会的丑恶现象。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会与社会隔离,而会对社会有一定了解,以防一旦接触社会,看到某些阴暗面后感到茫然失措,无所适从。

日本:独自购物的4龄童和独自走亲戚的6龄童

日本父母非常重视对孩子的自立与忍耐教育,因为日本人信奉这样的理念:只有让孩子经受一定的以忍耐为内容的身心训练,而不是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才能培养儿童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坚韧和顽强的品质。

在日本,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在没有成人带领的情况下,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安营扎寨,寻觅野果,捡拾柴草,寻找水源,克服重重困难,进行自救活动。

在日本的电视节目中,经常会有两项这样的比赛:一项是让一个母亲给4岁的孩子3000日元,让孩子一个人进入商业街,去寻找和购买三样指定的物品,并限时3分钟返回。这对一个幼儿的智力、语言和勇气是极大的挑战。孩子不仅要记住母亲要他采购的三样东西,而且还要同各种商店店员及行人打交道。另一项是让一个6岁的儿童自己去10公里外的一个亲戚家,母亲则化装成一个陌生人看着这个孩子如何找路人指路,如何干渴难耐,如何疲惫不堪。悄悄跟随的母亲每每心疼得流下泪来,但决不会帮孩子一把。

●耐挫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挫折

孩子生活中有不同的活动,当孩子面临困难时,我们应该让他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只有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

利用和创设困难情景,提高孩子挫折承受力

在孩子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随机利用现实情景,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孩子开动脑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但是,在创设和利用困难情景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设置的情景要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强,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难度;同时,孩子一次面临的难题不能太多,否则,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产生严重的受挫感,从而失去探索的信心。第二,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在孩子作出努力并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体验成功,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新的困难。第三,对陷入严重挫折情景的孩子,要及时进行疏导,防止孩子因受挫折而产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应,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实现目标。

榜样引导,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让孩子以这些名人为榜样,不畏挫折;要注意父母和老师的榜样作用,在孩子眼中,父母和老师非常高大,无所不能,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同伴也是孩子的“老师”,教师要抓住同伴的良好行为树立榜样,增强孩子抗挫折能力。例如:有些孩子不敢走平衡木,老师在旁边鼓励说:“别怕,你行!”或者说:“你像某某小朋友一样勇敢,老师相信你!”在榜样的影响下,孩子会树立信心,努力去克服困难。当战胜困难后,老师的“你真行”就会变成孩子心理上的“我真行”。

多鼓励,改变孩子的受挫意识

孩子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成人要多鼓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旦进步,要立即予以表扬,强化其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态。成人的鼓励和肯定既能使孩子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又能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各阶段如何实施挫折教育

幼儿阶段:重在放手锻炼

尽量让幼儿离开父母的保护圈,放开手脚,做自己能做的事,比如吃饭、穿衣等事情,不要怕麻烦,让孩子反复做,孩子在不断实践中会找到正确的方法;其次,要让幼儿进行体能上的锻炼,冬季来临时鼓励他早起锻炼身体,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徒步郊游、爬山、逛公园,体验艰辛的同时也有快乐;再者,可以通过批评、忽视、惩罚等方式使幼儿接受挫折教育,比如游戏活动中,不一定每次都要让孩子胜利,也不一定每次都要他当主角,让他体会受挫的感觉,学会自我调节。

学生阶段:以孩子个性为前提

首先要向孩子灌输接受挫折的思想,让孩子懂得,在人生道路上,可能会碰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接受挫折,然后想办法努力克服。另外,家长或老师也可以有意地设置一些挫折情境,引导孩子面对、克服,比如带七八岁的孩子去逛街,然后让他自己坐公车回家。当然,家长要提前考虑好各种突发情况,给孩子讲明应对措施。

需要提醒的是,设置挫折也要注意孩子的个性特点,对于特别内向的孩子,还是要以鼓励教育为主,对于性格外向、骄傲自满的,家长可直言不讳地批评教育。其次,要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不要为了培养孩子坚强的个性而经常打压他,有时候这种做法会适得其反的。

●专家这么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惠新说,我们提倡挫折教育并不是让家长人为地为孩子创造挫折,不要误解“吃苦教育”就是挫折教育。其实,孩子在成长中挫折无处不在,关键是遇到挫折该如何处理。挫折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全是坏事,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挫折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很多情况下,挫折处理得适当,会成为今后孩子受用不尽的财富。

对于如何进行挫折教育,著名教育专家蔡章兵则认为:对孩子的尊重和保护要适度,生长在温室的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接受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长期在顺境中长大的孩子,自我评价相对较高,容易在受挫后产生两种极端反应:一种是从高度自信的状态,进入自我否定的状态,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在自己身上,我们称为“内归因”,在情绪上可能表现焦虑、抑郁、悲伤、委屈等反应;第二种是孩子在出现挫折与失败时,往往把原因归结到外部环境,我们称为“外归因”,这时他们可能无法接受他人的指责,产生不满、愤怒、怨恨的情绪,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例如攻击老师、家长或同学。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让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让他产生“即使吃了亏也能忍受”的心态,有助于其以后的人生路。

●结语

其实生活中,孩子的成长道路哪会一帆风顺呢?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烦恼和让人操心的事,要鼓励孩子学会用一颗乐观的心去接受他人的批评,甚至指责,勇敢地去面对挫折,他才能去关爱、体谅他人。只有经受住了挫折考验的孩子,他的心智才会成长得更加强大、健全和成熟。

(本刊综合新浪网、新浪博客、搜狐网、中国教育新闻网)

猜你喜欢
挫折家长孩子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挫折使我更坚强
挫折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生活需要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