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海水养殖总产量1,875万吨,如此庞大的产业有哪些学术成果跟大家分享?

2016-09-03 10:44当代水产庞涛微信公众号tsfish
当代水产 2016年12期
关键词:紫菜牡蛎种质

■ 《当代水产》庞涛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全国海水养殖总产量1,875万吨,如此庞大的产业有哪些学术成果跟大家分享?

■ 《当代水产》庞涛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嘉宾大合影

海水养殖作为我国水产养殖其中的一个重要板块,近几年的发展也开始遭遇瓶颈。海水养殖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愈发激烈,集约化程度不高,病害防控等问题依然有待解决和完善。

为了进一步交流海水养殖科研、生产等领域所取得的新成果、新技术,研讨海水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相互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推进农业部学科群建设工作,促进我国海水养殖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11月17日,“2016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在厦门集美大学如期举行,会议由中国水产学会海水养殖分会、福建省水产学会、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学科群共同主办,400多位参会人员共同出席了研讨会。

提起海水鱼养殖,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石斑鱼、金鲳鱼等大众知名度较高的海水鱼品种,而在本届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上,则更多地关注大众所了解不多的海水其它细分领域,在第1天的报告上,各大院校专家、教授带来包括坛紫菜、牡蛎、亚洲鲈鱼、虾蟹类、鲆鲽类、黄姑鱼及微藻等领域的研究报告。将一些精致的海水小品种搬上高大上的学术论坛,也体现着国内学术对于其精致海水品种给予足够的重视。

集美大学谢潮添教授:坛紫菜的良种选育及应用

坛紫菜是我国南方沿海传统大宗的水产养殖对象,年栽培面积2万hm2,产干品坛紫菜7万多吨,占全国紫菜总产量75%以上。为有效保护并利用坛紫菜的野生种质资源,谢潮添教授带领团队建立坛紫菜种质资源库。

据谢潮添介绍,其课题组采集了闽、浙、粤沿海不同海区、不同生长环境下的野生坛紫菜,进行分离纯化,建立了包含500多个种系的坛紫菜种质资源库,使野生坛紫菜种质得到有效和长久的保存。并进一步通过形态学性状和分子标记分析,构建了可用于坛紫菜良种选育的核心种质库。“该核心库能在最大程度上保存原种质库的遗传变异,且降低冗余。”

在坛紫菜良种选育上,谢潮添团队分别通过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和传统选择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出了闽丰系列新品种(系)6个,并率先开展了分子育种研究,构建了坛紫菜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实现了6个生产性状的QTL定位。

中国海洋大学李琪教授:太平洋牡蛎遗传育种研究现状与进展

2015年海水养殖总产量达1,875.6万吨,其中贝类1,358.4万吨,占海水养殖量72.4%,牡蛎457.3万吨,占海水养殖33.7%。据悉,2015年中国牡蛎养殖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1.5%,位居世界首位。

目前牡蛎养殖开始遇到瓶颈,包括环境恶化,赤潮发生;发病率增加;种质退化严重;养殖技术落后;缺乏品牌意识和深加工技术等制约因素。因此,选育优质牡蛎成为当下的发展方向。

据悉,“十一五”期间,中国海洋大学承担了国家“863”计划科研项目“长牡蛎优质、高产、抗逆品种的培育”,李琪带领的科研团队负责牡蛎新品种的培育工作。从2006年启动育种工作,到2014年获得农业部水产新品种认定,李琪的科研团队历时8年,成功培育出了我国第一个牡蛎新品种——“海大1号”,具有壳型规则、生长快、产量高的优点。

据李琪介绍,“海大1号”今年在山东、辽宁等地已经进行大规模的养殖,与当地未经选育的牡蛎比较,“海大一号”的生长速度快1~2个月,为当地养殖户带来可观的收益。

中国海洋大学张全启教授:鲆鲽鱼类性别控制育种进展与展望

鲆鲽鱼类具有的共同点是雌性个体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养殖效益高。因此,对鲆鲽鱼类性别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全启介绍了其半滑舌鳎和牙鲆性别控制育种的研究。第一,通过染色体切割和分子标记筛选,建立了半滑舌鳎遗传性别的分子鉴定技术,从养殖群体中筛选大批伪雄鱼,培育伪雄鱼后代数万尾,分子性别鉴定显示后代雌性比例约为60%,染色体观察表明,WW超雌个体不能存活。

第二,开展了舌鳎雌核发育研究,通过分子标记和染色体分析发现,培育的多批次雌核发育个体均为遗传雄性个体,无WW个体存在;

第三,尝试用伪雄鱼培育高雌性比例群体用于生产,结果显示,伪雄鱼后代虽然雌性比例较高,但生长缓慢;

第四,成功诱导出半滑舌鳎三倍体群体,染色体鉴定结果表明,ZZZ个体和ZWW个体各占50%,未发现ZZW型个体,三倍体遗传性别和生理性别比例扭曲,生长缓慢;

第五,建立了牙鲆BLUP选择育种体系,选择牙鲆优良品系多个,平均生长速度比对照高24%;

第六,建立了BLUP选育与性别控制相结合的牙鲆全雌育种策略,培育全雌群体多个,平均生长速度比雌雄混合对照快21.9%,实践证明,选育与性别控制结合是牙鲆育种的有效途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集美大学王志勇教授:黄姑鱼遗传育种的研究

从2008年,王志勇与项目组对黄姑鱼的遗传改良与人工育苗、养殖技术以及遗传学基础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从福建省霞浦县、福安县和蕉城区不同的养殖群体中挑选优质个体作为起始亲本,经过4代连续选育,形成遗传性比较稳定的“金鳞1号”品系,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分别提高21%和25%以上,结合养殖技术的改进,使养殖周期从2~3年缩短到1~1.5年。

王志勇介绍,在改进育苗技术、提高育苗成活率的基础上,项目组建立了黄姑鱼人工雌核发育技术,并培育出具有高遗传纯合度的雌核发育二代群体,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黄姑鱼染色体核型、染色体识别等展开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挖掘,开发了大量的微卫星标记;连续两代从雌核发育群体中筛选出高纯合度个体开展了全基因组测试,目前已经完成初步组装;以选育的“金鳞1号”核心群作为参考群,利用GBS技术对350尾黄姑鱼开展简化基因组测试,同时对1个全同胞家系 110个个体开展了全基因组重测序。

“目前我们完成了500个个体10多种表型性状及350个体肌肉营养成份的测定与分析;我们还成功开发出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用于黄姑鱼成鱼与幼体遗传性别鉴定,开展了性别决定与发育的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王志勇说道。

宁波大学母昌考教授:三疣梭子蟹新品种选育及养殖技术研进展

对于三疣梭子蟹的选育,母昌考指出其选育理念:针对病害问题,从种质角度考虑,开展抗逆性新品种选育工作,目的在于为三疣梭子蟹养殖产业提供优良种质;针对养殖模式粗放的问题,开展养殖技术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养殖成活率和养殖效益。

据他介绍,经过连续5代群体选育,已经选育出三疣梭子蟹“科甬1号”新品种,在收获的时候平均个体体重提高11.29%。成活率提高13.91%,目前已在浙江主要养殖区域进行推广。

上海海洋大学蔡生力教授:十足目种类卵黄蛋白原的特性及生物合成

为什么枝鳃亚目种类(对虾类)卵巢发育很难,而腹胚亚目种类(真虾、螯虾、蟹类)卵巢发育很容易?蔡生力教授从卵黄蛋白(原)的生化特性、卵黄蛋白原的来源以及卵黄发生的内分泌调控3方面进行专业的阐述。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杨红生研究员:山东半岛重要海产品良种生态养殖与高值化产业链示范

针对山东半岛海洋渔业亟待解决的种质、装备、养殖和加工等问题,以杨红生研究院为首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项目,打造山东半岛重要海产品良种生态养殖与高值化产业链示范。

山东通过院地合作,实现了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创制并应用13个国家级新品种(系);创新设计与应用水产养殖关键设备240余台(套);制定标准或技术规范11项,建立海水养殖设备装备工程生产体系示范工程,形成了鱼虾参贝藻健康养殖的模式与技术体系。

建成滨州对虾养殖、东营刺参池塘养殖、烟台鱼类工厂化设施养殖、威海浅海海珍品养殖、半岛海洋农业精深加工等5大产业群。生产优质苗种200亿尾(粒)以上;示范和推广工厂化养殖水体21.8万m2、浅海池塘养殖面积64.1万亩;建立4条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化示范生产线;累计实现产值达70亿元以上。

会上还有相关行业专家和企业领军人士发表精彩报告,厦门大学苏永全教授发表《日本囊对虾遗传育种进展》报告,新加坡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院岳根华教授发表《亚洲鲈鱼的分子育种》报告,广东海洋大学黄翔鹄教授发表《微藻在养殖池塘水质调控中的应用》报告,福建神爽大北农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易敢峰总裁发表《互联网+水产业 4.0时代的水产科技发展策略》报告。

猜你喜欢
紫菜牡蛎种质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告别自汗用牡蛎,四季都轻松
紫菜蛋花汤
紫菜包饭
揭秘“塑料袋紫菜”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红锥种质早期生长表现
卷一卷,做紫菜包饭
昙石山文化的牡蛎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