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路径选择

2016-09-03 03:10李德才王书珍
华东经济管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合肥市增加值服务业

俞 军,李德才,王书珍

(合肥学院 a.管理系;b.学报编辑部,安徽 合肥 230601)

●管理视野

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路径选择

俞军a,李德才b,王书珍a

(合肥学院 a.管理系;b.学报编辑部,安徽 合肥 230601)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合肥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文章根据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基础条件、发展环境和典型行业优势等四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考察了合肥市现代服务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中基本上处于末位状态,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合肥市可从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明确重点发展领域、优化环境力等方面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现代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法;合肥市

[DOI]10.3969/j.issn.1007-5097.2016.06.006

一、引 言

根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经验,在后工业化时期,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会超过其他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力量。合肥市已将现代服务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投资环境、强化城市功能、建设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和区域性特大城市的重要引擎和推手。

通过梳理发现,现有文献主要是基于全国发展现状和对策层面来研究现代服务业。邓泽霖、胡树华、张文静(2012)探讨了全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演进动力机制[1]。杜鹏(2013)从经济总量、投资状况、劳动生产率、就业状况、内部结构等五个方面初步廓清了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区域差异[2]。张艳秋和唐守廉(2015)从政策颁布机构、颁布时间、政策功能、政策工具实施分布等方面就现代服务业软环境发展提出了政策供给[3]。虽然张克荣(2012)、许晓芳等(2014)、蓝天(2014)分别研究了合肥市服务外包业[4]、会计服务业[5]、会展产业[6]等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但这些研究文献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和对合肥市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把脉。因此,有必要从多维视角探析合肥市现代服务业的综合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究提质增效路径,挖掘其发展潜力,促进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健康快速有序地发展。

二、合肥市产业结构变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合肥市产业结构基本情况

合肥市生产总值增长快速,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服务业发展总体放缓,占比有所下降。通过表1可以发现,2009-2015年,合肥市生产总值分别为2102.13、2701.61、3636.62、4164.32、4672.91、5157.97、5 660.27亿元,2015年相对2009年共增长3 558.14亿元。从各产业来看,三个产业增加值都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中,2010-2011年,三个产业增加值都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增长比率都在22%以上;2012-2015年,三个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逐年放缓,增长比率都在16%以内。从三个产业占比来看,第一产业占比最低,基本维持在5%左右。第二产业占比最高,占比在52%以上,从2009年52.57%上升到2015年的54.73%。第三产业占比居中,近几年保持在40%上下。第二产业贡献率高于第三产业贡献率。依据配第——克拉克定律来判断,合肥市当前经济结构仍然处于工业化的带动阶段。

表1 2009-2015年合肥市生产总值及结构变化

(二)合肥肥市现代服务业现状与结构分析

本文将服务业分为交通仓储及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五类传统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水利及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教育、文化及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及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九类现代服务业。根据上述分类,可以得到表2相关数据。

(1)合肥市部分现代服务业增长较为缓慢。2009-2014年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514.24、659.05、801.79、918.65、1 061.46、1 203.67亿元,增长速度分别为28.16%、21.66%、14.57%、15.55%、13.40%。但从分行业来看,2014年合肥市房地产业、教育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增长比率分别为1.31%、4.56%、9.17%,排在整个服务业的倒数后四位。从近六年平均增长率来考察,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及房地产业增长速度分别为92.42%、117.13%、119.09%,排在整个服务业的倒数后五位,合肥市部分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较为缓慢。

表2 2009-2014年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2)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内部发展结构不尽合理。截至2014年底,在整个服务业中比重高的前三位是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分别为18.98%、15.05%、13.29%,说明房地产业、金融业在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服务业中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及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及体育和娱乐业所占比重分别为0.86%、2.79%、2.79%,位居在整个服务业中后四位。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62号)的要求,要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因此,合肥市需要在卫生及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及体育和娱乐业等方面加大投入比重,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合肥市经济社会的生活质量。

(三)合肥市各县(市)区现代服务业现状与结构分析

从表3及相关计算可知,合肥市各县(市)区之间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

表3 2014年合肥市各县(市)区生产总值 亿元

(1)合肥市各县(市)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排在前三位为庐阳区、包河区、蜀山区,其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178.07、120.89、84.36亿元,总体规模较大,水平较高。排在末尾三位为巢湖经开区、巢湖市、庐江县,其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1.70、12.37、15.21亿元,总体规模偏小,处于不断追赶的状态。合肥市各县(市)区之间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

(2)合肥市各县(市)区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排在前三位的是高新区、蜀山区、包河区,比重分别为10.74%、7.33%、 5.82%,排在后三位的是巢湖经开区、肥东县、肥西县,比重分别为0.58%、1.89%、1.96%;金融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排在前三位的是庐阳区、蜀山区、肥东县,比重分别为29.49%、12.65%、10.88%,排在后三位的是经开区、高新区、巢湖经开区,所占比重分别为1.71%、1.91%、1.95%;房地产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排在前三位的是新站区、长丰县、巢湖经开区,所占比重分别为35.50%、23.87%、21.81%,排在后三位的是巢湖市、高新区、庐阳区,所占比重分别为6.15%、7.89%、9.11%。

(3)合肥市各县(市)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排在前四位的是庐阳区、蜀山区、瑶海和包河区,所占比重分别为74.70%、66.03%、61.84%、60.20%,这四个市区现代服务业比重已经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和发达城市的水平;而排在其后的县(市)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都在34%以下,排在后三位的是经开区、新站区、肥东县,所占比重分别为13.83%、18.66%、20.93%。合肥市中心老市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比重高,处于明显领先地位。

(四)合肥市与长三角和中部省会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比较

从表4可以发现,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直辖市)中属于中下游状态。2014年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杭州和南京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4931.37、1441.56、1566.77亿元,都远高于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武汉市、郑州市、合肥市、长沙市、太原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1478.96、1077.80、583.49、543.93、517.06亿元,说明合肥市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处于中游水平。合肥市金融业增加值为309.87亿元,排在倒数第一位,仅为上海市、杭州市、南京市的9.11%、35.15%、31.66%,相差570亿元以上。合肥市金融业增加值不足郑州市、武汉市的一半。合肥市房地产业增加值为273.62亿元,仅为上海市17.87%,约为杭州市、南京市的一半。合肥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在中部省会城市中排在中位。

表4 2014年长三角和中部省会城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三、合肥市现代服务业的综合评价

(一)现代服务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综合杨德和毛健(2007)、杨珂玲等(2014)、王俊(2014)等国内相关文献,并考虑指标数据的系统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科学性、针对性和独立性等原则,选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7]、基础条件、发展环境[8]和典型行业优势[9]等来考察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具体选取了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形成如表5所列的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表5 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数据来源于《合肥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2015)》、2009-2015年合肥市、上海市、杭州市、南京市、太原市、郑州市、武汉市、长沙市的《统计年鉴》和省会城市(直辖市)统计部门官网。部分城市专利授权数据通过各省市知识产权局网站和主流媒体手工摘录所得。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运用表5相关评价指标对2009-2014年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以揭示合肥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在长三角、中部地区所处位次以及存在的问题。

(二)统计过程及评价结果分析

表6 2014年各城市现代服务业主成分计算结果

由于前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6.39%,已经高于临界值85%,这表明前4个主成分数值能代表所选取的13个二级指标数值变化,可以获得现代服务业主成分载荷矩阵,见表7所列。

表7 2014年各城市现代服务业主成分载荷矩阵

由表7可见,第一主成分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区域GDP比例等绝大多数指标上的载荷较大,说明该主成分代表性最高;第二主成分主要在人均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R&D投入占GDP比重等方面载荷较大;第三主成分载荷则主要集中在人均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上;第四主成分载荷则主要在人均现代服务业增加值、R&D投入占GDP比重上。把表7中每列的系数除以其相应的特征根的开根后得到主成分系数向量,并得到主成分函数的表达式为公式(1)-(4):

其中,ZXi为标准化后的数据。按照主成分值(或方差贡献率)确定各主成分的权重:

其中,λi为第i个主成分的权重;yi为第i个主成分的合计值。利用主成分函数和相应权重得到综合主成分公式:

最后,计算得到2014年长三角地区和中部省会城市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和排名情况,见表8所列。2011年、2012年、2013年数据处理方法同上。

表8 长三角地区和中部省会城市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和排名

根据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排名后,2011-2014年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市、杭州市、南京市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得分皆为正数,都在0.545以上,连续四年排在八个城市前列。从中部地区来看,各城市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基本上都是负值,都低于长三角地区城市。2011-2014年,武汉市和郑州市在中部地区排名相对靠前,武汉市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分别为-0.702、-0.544、-0.029、-0.179,郑州市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分别为-0.555、-0.222、-0.469、-1.176。

2011-2014年,合肥市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分别为-1.445、-1.007、-1.153和-1.450,连续四年为负值,远低于平均水平,其服务业发展程度滞后且增长速度比较缓慢。从排名来看,合肥市在2012年和2013年排名第七位,在2011年和2014年排名第八位,基本上处于末位状态。合肥市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点城市,相对于同级别省会城市而言,现代服务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由上文可知,2009-2014年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514.24、659.05、801.79、918.65、1061.46、1203.67亿元,增长速度分别为28.16%、21.66%、14.57%、15.55%、13.40%,六年间共增长1.34倍。但相对于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直辖市),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基数仍较小,发展水平较低,现代服务业基础条件和发展环境的相关数据并不占优,因此合肥市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得分总体较低。

四、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提质增效路径

(一)合理规划合肥市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布局

根据《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14-2020)》文件精神,以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城市整体功能全面提升为目的,结合合肥市城市空间布局与产业基础,构筑“一核(主城区)一圈(环巢湖旅游文化圈)多区(多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形成功能突出、特色鲜明、重点行业集聚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一核”是指以主城区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以发展商贸、金融、文化创意、中介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一圈”是指主打环巢湖旅游文化圈,依托一湖一花一泉两洞等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资源,开发人文探秘、生态美食、户外运动、温泉养生等项目,建设环巢湖生态旅游带。“多区”主要是指形成多个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以产业集聚形式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如肥东县着力打造现代物流集聚区,构建区域物资转运中心和物流信息服务中心;经开区打造出口加工服务业集聚区、依托新桥空港优势建设空港经济集聚区;高新区大力打造国家动漫示范基地及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滨湖新区依托滨湖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等资源,倾力构建集商务服务、文化会展、房地产、金融保险和生态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央商务区;蜀山区重点建设生产性服务集聚区、服务外包集聚区、以行政办公集聚区为依托建设环天鹅湖服务业集聚区等。

(二)明确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

依据合肥市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和《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14-2020)》等文件的战略定位,合肥市可以选择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会展、商贸流通、物联网、服务外包、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

(1)发展现代物流业。围绕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定位,厘清合肥市交通区位、技术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以公路、铁路、水运航道联运和航空运输为重点,构建跨区域的物流配送中心、分拨中心、采购中心和物流信息中心。加强与上海、南京、武汉、郑州物流中心的联动发展,力争把合肥建设成中部地区物流中心城市和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原则,加快中国合肥农产品国际物流园、合肥华南城、宝湾物流、新桥航空物流园、合肥港综合码头等一批产业基地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区域物流整合优化,提高物流园区综合服务能力和辐射示范效应。积极扶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培育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推动物流企业发展条形码技术、无线射频技术、物联网、智能标签技术、恒温运输技术、云计算等物流高端技术和物流模式创新,基于国际化视野,促进现代物流业与电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光伏、燃气轮机、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机器人等合肥市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动发展[10],突出现代物流对新兴产业的配套服务和支撑作用。力争把物流产业发展成合肥市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之一。

(2)提高会展业水平。依托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办好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中国(合肥)农业机械展览会、中国(合肥)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等大型品牌会展。通过培育建材及新材料、家电、文化博览、生物医药等品牌展览,壮大会展企业,提升展馆现代化水平,促进合肥市会展业走品牌化、特色化、专业化之路。合肥市要加强区域合作,融入长三角和中部区域会展城市群。

(3)拓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由合肥市现代服务业现状与结构分析可知,近两年合肥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有大幅提升,但其体量仍偏小,辐射能力有限,与长三角省会城市(直辖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合肥市政府需要顶层设计、系统规划,依托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智能语音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着力发展新一代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业态,建设合肥云计算大数据生产应用中心和四创电子北斗卫星区域示范应用平台等一批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业集聚区。合肥市应大力扶持该行业的发展,针对软件信息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给予阶梯式资金与政策支持,培育皖通科技、四创电子、继远软件、科大立安、科力信息、华恒电子等本土优势企业,引导其在智慧城市、教育、卫生、移动互联网、金融、动漫游戏、网络游戏等方面应用开发,着力打造“中国软件名城”和“中国声谷”。

(4)加强发展服务外包业。2008年,合肥市获得第二批“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称号,但相对于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成都等其他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合肥市服务外包产业整体规模偏小,多数仅涉足服务外包产业链的低端环节。仅有安徽服务外包公司、科大恒星、易商数码、科大讯飞等少数本土企业通过CMMI3或CMM4级认证,缺乏知名企业和品牌,竞争力弱[11]。合肥市应依托全国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等科教禀赋和交通优势,以《合肥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为契机,从园区建设、市场开拓、企业品牌建设、招商引资、服务平台建设等进行合理布局,通过重点发展软件研发及集成电路设计、工业设计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业、动漫及网游设计服务等九大重点领域,从而打造国内服务外包产业梯度转移示范区、长三角服务外包特色产业重点集聚区和国际研发服务外包交付中心。这将有利于促进合肥市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健康持续发展,提升合肥市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区影响力。

(三)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环境力”,提供优质政策保障

从政策体制方面来看,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的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相关法规和发展战略,鼓励和刺激全社会都注重和发展现代服务业,营造出很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自2005年以来,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先后颁布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文件。自2013年,合肥市政府也开始逐渐从政策体制方面来引导现代服务业的合理有序发展。合政[2014]98号《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14-2020)》、合政[2014]62号《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1+3+5”政策体系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将有力地促进合肥市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健康、有序协调地发展。合肥市需要进一步优化现代物流业、会展、服务外包等可持续发展与产业集聚的相关政策,规范各类现代服务业市场,放宽行业准入门槛,降低进入壁垒,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优化现代服务业的税费政策和引导外资、民间资本投资到现代服务业的激励性政策。发展现代服务业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持,合肥市要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相关现代服务业的学科建设,培养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多层次会展人才培养体系和校企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在引进现代服务业人才时给予项目扶持、安家资助、税收减免、分配激励、保障服务、子女教育、简化出入境手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四)加强城市群之间政府合作

合肥市应构建现代服务业的专门行政管理体系,从顶层协调与长三角中心城市、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区域间管理体制、政策制度、市场规则、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和信息网络的一体化建设,从而消除区域之间行政体制的衔接壁垒与障碍,这将有利于合肥市与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城市群的产业联动,推动合肥市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1]邓泽霖,胡树华,张文静.我国现代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2(10):60-64.

[2]杜鹏.我国现代服务业及其区域差异比较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3]张艳秋,唐守廉.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软环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13):108-113.

[4]张克荣.合肥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和劣势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9):104-106.

[5]许晓芳,方略,李华,等.合肥市会计服务业发展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4(5):81-86.

[6]蓝天.合肥市会展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4.

[7]杨德,毛健.改进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及调查方法[J].统计研究,2007(12):28-34.

[8]杨珂玲,蒋杭,张志刚.基于TOPSIS法的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评价研究[J].软科学,2014(3):130-135.

[9]王骏.现代服务业经济先行指标构建——基于江苏省1991-2011年数据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4(1):16-20.

[10]朱策,邹宝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合肥高效增长极[J].安徽科技,2014(9):19-20.

[11]林发芝,张先锋.合肥服务外包业竞争力:基于波特范式的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3):43-46.

[责任编辑:余志虎]

A Stud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ath Selection ofM 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HefeiCity

YU Juna,LIDe-caib,WANGShu-zhena
(a.ManagementDepartment;b.EditorialDepartmentofJournal,Hefei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

It is an importantmeasure to change themode ofeconomic growth and optimize industrial structure by the develop⁃ment ofmodern service industry.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level,the basic condition,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the typical advantages ofmodern service industry,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uses the principal componentanalysismethod to study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Hefeicit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of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Hefeicity is low and basi⁃cally at the end of the state in the capital city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central region.Hefeigovernmentneed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of the city’smodern service industry from the spatial layout,key developmentareas,and environmentalpowerand so on.

modern service industry;evaluation index system;principal componentanalysis;Hefeicity

F127;F063.1

A

1007-5097(2016)06-0032-07

2016-03-08

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1502052054);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Q2014057);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gxyqZD2016266);合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6RW03ZDA)

俞军(1975-),男,安徽巢湖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公司财务,资本市场;

李德才(1963-),男,安徽淮北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现代物流管理;

王书珍(1980-),女,安徽宿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内部控制,审计。

猜你喜欢
合肥市增加值服务业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醒狮
送你一盆小多肉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