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洋 周树华 文雁兵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影响的调查研究
——以美国CPSC与欧洲RAPEX为例
潘洋 周树华 文雁兵
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了我国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不利于对外贸易关系的良性发展,须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积极应对挑战,在合作与竞争中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2016年6月,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16年贸易与投资壁垒报告》认为,全球限制贸易的趋势依然强劲。自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被监测的31个国家共采取了200项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自经济危机以来,这31个国家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总量已经超过了1000起。2016年8月,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贸易预警》报告显示,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显著放缓,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变得日益严重,非关税壁垒(Non-tariffbarrier)不断增多。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产业价值链的不断延伸,各国维护本国利益,各项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以及包装、标签规则等组成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显性和隐性贸易摩擦手段不断升级。历史经验表明,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会阻碍经济复苏,还会进一步加剧危机,贸易保护措施更是一种短视行为。
近年来,欧美针对别国企业和产品,尤其是针对中国企业和产品,不仅进行了大量反倾销、反补贴(“双反”)调查,还采用了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出口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严峻。本文通过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网站与欧洲非食品类消费产品快速警报系统(RAPEX)网站,收集中国产品2016年2月-8月的受阻信息,结合相关标准、法规等技术壁垒,总结和分析了我国当前产品受阻情况及原因,并进一步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一)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召回中国产品情况
根据美国CPSC官方网站发布的通报,通过分类汇总和整理,发现2016年2月21日—8月20日,美国CPSC召回中国产品共计81例(其中3月11例、4月12例、5月14例、6月17例、7月11例、8月16例),造成的损失金额高达22.5亿美元,涉及产品种类主要有厨房设备、电动工具、儿童用品、纺织品、家居产品、饰品、运动用品等(见表1)。根据通报的相关介绍,召回原因主要是触电、割伤、火灾、金属中毒、窒息、受伤、细菌感染等(见图1)。
表1 美国CPSC召回中国产品情况
图1 美国CPSC召回中国产品原因占比情况
(二)欧洲非食品类消费产品的快速警报系统召回中国产品情况
根据欧洲RAPEX官方网站发布的通报,通过分类汇总和整理,发现自2016年2月21日—8月20日,欧洲RAPEX召回中国产品共424例(其中3月87例、4月80例、5月60例、6月67例、7月68例、8月62例),涉及产品种类主要有日用电器及设备、灯串照明、珠宝、儿童用品等(见图2)。根据通报的相关介绍,召回原因主要为触电、化学危害、呛噎、受伤等(见图3)。
图2 欧洲RAPEX召回中国产品情况
图3 欧洲RAPEX召回中国产品原因占比情况
(三)我国产品出口受阻的特点
从统计结果来看,召回产品种类方面,主要是儿童用品、家居用品及家电用品;召回原因方面,最主要的原因为产品易导致消费者受伤、呛噎以及引发火灾。
儿童用品召回最多,召回原因主要是呛噎。我国儿童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产品中小部件易脱落,儿童误食将导致呛噎甚至窒息;产品中化学成分超标,危害健康。儿童用品的使用对象为重点保护的儿童,故对其重视程度更高于其他产品;另外,儿童用品特别是玩具属于综合性产业,其制造涉及纺织、化工、机电等多个行业,从而各个行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都能对其进行限制。
家居及家电用品召回造成的损失最大。我国家居及家电产品主要问题是,在防电绝缘、阻燃、机械保护以及节能性能方面不合格。家居及家电产品是人们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产品,且研发及生产成本较高;另外,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社会越来越重要的主题之一,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的要求,国际上对家居及家电产品的技术要求非常严格,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技术能力存在一定差距,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了我国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发达国家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实行国际贸易保护手段,通过制定繁多冗长的各项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复杂的合格评定程序以及严格的包装、标签规则,对我国出口产品特别是传统优势产品,不断设置障碍,比如美国环保局实施复合木制品甲醛释放标准、欧盟修订升级玩具安全指令(2009/48/EC)等。其中,美国与欧盟这两大经济体是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最严格的国家及地区,数据显示:我国40%的企业受欧盟限制、27%受美国限制、25%受日本限制、8%受韩国等其他国家和地区限制。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高筑,我国出口商难以达到这些要求,从而降低销售量甚至退出市场,同时还会给整个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技术性贸易壁垒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企业实行严格的技术标准要求,为了达到标准,跨越贸易壁垒,企业必须投入更多资本,提高经营管理与技术研发能力,这势必增加生产成本,导致商品提价,价格优势被大大削弱。
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利于对外贸易关系的良性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势必造成出口国的利益受损,而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出口国往往会对对方进行贸易报复或者向WTO上诉,结果往往是恶性循环两败俱伤,并且导致国际贸易秩序紊乱,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有悖于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时代主题。
(二)我国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高筑的原因分析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发达国家为了维持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利用WTO某些模糊性制度的漏洞,变相利用WTO相关保护规则,使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实行歧视性政策。
产品质量与结构问题。我国出口商品大多为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结构有待优化,且生产过程往往不够规范,不注重产品品质,出口仍以数量增长型为主要模式,依靠价格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我国出口的市场主要为美欧日韩等技术贸易壁垒最为严格的地区,所受限制和遭受召回的情况因而较多。
政府监管和服务缺位。政府缺乏完备的监管体系,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有缺陷。因此,企业缺陷产品无法得到及时的规范,生产过程也没有得到应有的监管,从而导致缺陷产品大量出口;而突发国际贸易事件时,也不能及时采取快速应急措施,导致损失加剧,特别是家电此类忌拖延的产品。
(一)企业层面
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出口企业应改变以往竞争策略,由传统的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加快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技术标准,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克服TBT数量控制和价格控制机制的限制作用。
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欧美日韩是我国和浙江相关企业出口的主要市场,在欧美日韩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增多情况下,充分借力“一带一路”战略,主动拓展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分散贸易风险,提高抵御贸易壁垒的能力。
及时掌握相关信息。由于TBT的动态性,企业要及时掌握发达国家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技术标准、法规、环保信息,密切注视全球技术性贸易壁垒变化的新动向,及早采取应对措施,以降低乃至消除因技术贸易措施带来的风险及不必要的损失。
积极参与通报评议工作。对明显不合理的、带有很强歧视色彩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出口企业要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通过国家和浙江省TBT中心向相关国家或WTO组织表达企业的合理诉求,促使其改变或取消相关技术性贸易措施,将技术贸易壁垒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政府层面
做好企业应对出口壁垒的引导和服务工作。引导出口企业积极应对,相关部门利用各种有效媒介,广泛宣传应对技术贸易壁垒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企业提高应对意识,增强应对的紧迫感。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和研讨,引导企业尽快了解和掌握各项法规和指令的主要内容和应对方法,加强内部管理和技术攻关,实现有效应对。完善壁垒信息速递平台,定期收集、整理、发布国内外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措施和方法,及时通报欧盟、美国、日本等有关各项法规指令的实施近况,方便企业快速获得准确信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与企业的沟通,及时为企业提供信息和技术上的支持。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起草制定修订工作。加强同贸易伙伴国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参与相关标准的起草,从学习、了解规则到参与、制度规则,帮助企业掌握主动权。积极与有关国家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事先通报机制,以便事先知情和及时做出调整,尽可能防止贸易纠纷,促使有关国家不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企业的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有效发挥国际贸易新规则体系的中国功效。国际贸易新规则体系强调货物贸易、投资和服务规则的整合。在投资领域,强化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在服务贸易领域,采用负面清单方式,建立全面的、高标准的服务贸易自由化。中国近年积极推动东盟“10+3”(东盟十国+中日韩)、中日韩FTA、REC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FTAPP(亚太自贸区谈判)“一带一路”等区域合作新框架。从长远来看,TPP以及PSA、GPA等一系列区域贸易协定和全球新规则的出现也符合中国自身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大方向。中国需加快构筑自贸区网络建设,积极适应美国等新规则的挑战,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领域,适当提高自由化标准,倒逼中国突破市场壁垒,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开放型竞争新体制带动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分工体系中的全面升级。
从本质上来说,贸易壁垒有利有弊,如环保壁垒、合理的检疫标准及包装设计标准,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保障了人类的健康生活。但对于我国来说,技术性贸易壁垒更是一场严峻的挑战。面对困难与机遇共存的国际贸易大环境,只有在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积极应对挑战,适应新形势,才能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合作与竞争中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作者单位:潘洋周树华,浙江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与应对中心/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产业发展政策研究中心”;文雁兵,浙江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