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冯洁
探寻“小镇”新经济元素
本刊记者/冯洁
新经济正在重塑整个经济的生态系统。通过特色小镇的“杭州实践”,既看到了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也看到了传统产业转型的新路径。浙江新经济培育壮大或许从中找到最佳切入口
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已迫在眉睫。作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特色小镇为浙江新经济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创新土壤。在杭州,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为主线的“小镇”新经济正加速崛起,一批“小而美”“特而强”“活而新”“聚而合”的小镇正成为杭州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让杭州经济在新常态下崭露新的生机。近日,本刊记者走进这些特色小镇,一探这些“小镇”中的新经济元素。
图/金川
作为“万担茶乡”,龙坞的名声或许不如梅家坞那样响亮,但它却是名副其实的茶产业重镇,西湖龙井茶中龙坞茶产量占70%。近年来,由于外地茶叶的冲击,龙坞茶的销售受到较大影响。转塘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富阳、萧山等地流入的“龙井”茶叶和正宗西湖龙井在色、香、味上虽有区别,但并非普通消费者能够分辨,而外地茶叶的价格仅为龙井茶叶的一半。对以茶为生的农户而言,“单兵作战”已难以为继,必须形成合力,在整合提升茶产业的同时,不断实现茶产业链的延伸,催生新业态,培育新增长点。
早在申报特色小镇之前,当地政府就有意将龙坞打造成为“梅家坞的升级版”“西溪湿地的姐妹篇”。而随着龙坞茶镇获批全省首批特色小镇,不论是政府还是普通民众,对龙坞茶镇的未来图景又多了一分特殊的期待。
在新的小镇规划之下,龙坞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茶镇,其所承载的也不再局限于龙井茶产业基地。未来的龙坞茶镇,将以茶产业为依托,融合文化艺术、生态旅游,成为杭州茶文化元素的重要传播基地。据杭州市规划局之江度假区分局工作人员介绍,规划中的龙坞茶镇面积3平方公里,以原龙坞镇所在地葛衙庄社区为中心,辐射其他10个村社。目前,龙坞茶镇正以“一中心、一街区、三带和七区、十村”的规划定位为核心,结合原有大清谷、白龙潭、中国茶村、午潮山国家森林等旅游景区,以葛衙庄的“茶园漫步·养生之旅”特色旅游线、周边村庄和景区为节点,将外桐坞的“艺术和民俗”,上城埭的“茶、森林、水库、民宿”,白龙潭的“水”“氧吧”串珠成链。
作为以传统农业为根基的特色小镇,龙坞茶镇的新经济属性或许不如那些以互联网、云计算为主导的小镇明显,但这并不影响龙坞茶镇成为杭州新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与样本。与本就承载着新经济元素的特色小镇相比,龙坞茶镇体现了更强的传统产业转型特色,同时又不失传统本色。对此,龙坞茶镇项目主体、杭州之江发展总公司副总经理朱军介绍,“龙坞茶镇在规划之初,我们就邀请了七家知名设计院对茶镇建设进行总体设计,目前已完成10个村庄的拆违和建设工作。在龙坞茶镇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秉承‘多元共存、合而不同’的基本原则。与城市建设的大拆大建不同,茶镇的建设在不破坏原貌的前提下,以视觉秩序为媒介,容纳历史积淀、铺垫地区文化、表现时代精神,力求体现鲜明的茶产业特色小镇风格。通过拆违和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为龙坞茶镇的产业发展留出了更多的空间,而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则需要依靠各个村的集体智慧共同探索。”
在“茶产业+”理念的引领之下,茶文化、茶旅游、茶养生、茶展示……一批新业态正在龙坞茶镇生根发芽。
在转塘街道西北面5公里的外桐坞村,中国版的“枫丹白露”在此呈现。立足茶村山清水秀、梧桐成片的自然风光,外桐坞村早在2007年就已开始探索艺术化特色村落的发展路子。在这里,茶文化与艺术创作、民俗观光实现了深度融合。
进入外桐坞村,就可看到醒目的“游客接待中心”,这里既有免费游览地图可取阅,也有观光旅游咨询等服务,俨然一派成熟的旅游集散地样貌。行至近处,随处可见风格各异的“某某工作室”“某某美术馆”,大批艺术家在此创作甚至是隐居。这里既有与茶产业等传统农业观光旅游紧密结合的茶园观光体验区、休闲农家体验区、画外桐坞年糕坊,游客可在此亲身体验茶叶采摘及炒制过程、年糕等农产品制作过程;也有以艺术呈现和体验为主的艺术展示体验区,游客可在此体验茶与艺术的深度碰撞;更有以历史沉淀为依托的朱德纪念室、文化礼堂。
据外桐坞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李强介绍,近年来,当地农户已摆脱种茶为生的路子。随着以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为代表的大批艺术家的入驻,房屋出租收入已成为外桐坞村村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种茶收入不相上下。如果说特色小镇的核心诉求就是要实现产城人的融合,那么外桐坞村的发展则是对这一理念的最好践行。不少村民表示,在将农居出租给艺术家、企业家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租金收入,更收获了艺术家和企业家的优质生活理念、生活态度以及商业模式,一些村民在艺术家的“启蒙”之下开起了艺术气息浓厚的乡村民宿,产城人深度融合的实践在此成功上演。
而在离外桐坞村不远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茶园里,则“藏”着杭州首条标准山地车赛道。作为每年开茶节的重要活动之一,这里每年都将举办一场山地自行车比赛。赛道总长6642米,赛道单圈累计爬高176.5米,其中上坡段2296米,最大落差有107.5米。今后,这里将打造杭州龙坞运动休闲公园(山地自行车基地),规划涉及何家村、上城埭村、慈母桥村和龙门坎村四个茶村,光茶园就有1653亩。
作为一个以传统茶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小镇,无论是规划还是实践层面,龙坞茶镇都已朝着告别“传统”却又不失“传统”的路子探索前行。正如龙坞茶镇的规划部门所言,龙坞茶镇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通过政府搭台、市场唱戏、农户参与的模式,最终实现茶产业转型提质与茶镇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作为浙江省万亿级时尚产业的一号引擎,艺尚小镇也是全省唯一一个以打造时尚全产业链为主题的特色小镇。
杭州临平新城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联宏向我们铺设了一幅艺尚小镇的可期蓝图:“一心三街”的空间格局,承载了时尚展示、教育、传播、交流、发布、交易、金融和休闲等业态功能。“一心”即环东湖时尚产业中心,未来这里将成为小镇时尚文化的融合空间;“三街”即“时尚文化街区”“时尚艺术街区”“时尚历史街区”,分别承载了时尚研发设计、时尚产业集群、时尚文脉传承三大功能。这里将成为融合高端设计研发、时尚创新集聚、时尚创新产品集聚、时尚艺术文化传播、展示体验消费为一体的时尚名镇。
步入全长1700米的时尚文化街区,首先进入视线的是形态各异的Snoopy卡通形象,据小镇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正在举办“2016史努比艺尚之旅”,而活动的主办方,是拥有Snoopy卡通品牌授权服务的观想品牌管理公司。随着越来越多的时尚“大咖”入驻,将会有更多的秀在小镇举办。据悉,作为艺尚小镇的核心区,未来环东湖时尚产业中心将建成全省最大的专业国际秀场,这里将成为小镇内设计师创意产品的发布地、国内外优质时尚创新产品和各类国际时尚发布活动的主阵地,聚焦度可见一斑。
与一般产业园区建筑有别,艺尚小镇时尚文化街区的建筑每一幢都仅有两层,且颇具艺术感。“时尚文化街区共有12幢楼,2000-4000平方米不等。”临平新城招商服务中心副主任陈纽约向我们透露,“入驻这一街区的门槛可不小,必须具备三大条件:第一,入驻者在服装设计领域必须是大师级的,如在国内至少是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授予的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第二,必须具备比较成熟的盈利模式;第三,每年必须有8个月以上时间在此办公。”尽管条件严苛,入驻热度却丝毫不减。目前,已有观想中国创意创新设计中心、Roze设计生活馆、云衣间设计师综合服务平台、蝶苒丝绸服饰创意设计综合服务平台、陆敏超设计生活馆等十余家知名设计师品牌入驻该街区。
在正在装修的Roze设计生活馆门口,我们遇到了合伙人李宝宏。在乔司做了多年服装生意,李宝宏深感研发设计的重要。“国内的服装设计师和企业家对原创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国外,多数设计师还是买手型设计师,原创型设计师很少。要在同质化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原创设计师品牌。”自2009年开始,李宝宏和他的团队遍寻几大国际时尚圣地,最终与加拿大知名设计师RozeMerie及其团队一拍即合,建立跨国合作。就在9月1日的加中贸易理事会第38届年会上,RozeMerie和她的JAC品牌正式签约落户杭州艺尚小镇,而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作为见签人,亲自见证了这一时刻。
像Roze这样的时尚“大咖”,在艺尚小镇的签约记录中还有很多。他们不仅代表了时尚的前沿力量,也拥有相对成熟的盈利模式。陈联宏表示,“十三五”期间,艺尚小镇预计将有2000名时尚设计师入驻,其中包括50名高层次时尚设计人才。
在另一片以集聚时尚文脉为诉求的时尚历史街区,从事多年红酒贸易的陈蔚正忙着打造小镇唯一的以“走进非洲—中非时尚艺术创意空间”为主题的非洲体验馆,除了通过非洲文化馆展示非洲的文化艺术品、特色制品(动物标本、动物皮毛制品),他们还将致力于为中非的时尚艺术交流搭建平台。“今后,在小镇的配合下,我们会经常组织举办一些国际时尚文化交流活动,将非洲土著文化带入艺尚小镇,为这里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据了解,非洲体验馆还将启用互联网运营模式,实现线上商品线下体验、线下体验拥有线上支撑的良性闭环,使未来跨境电商购物、文化传播得以更好更快地发展。“小众资源通过互联网的集聚,或将成为大众资源,汇聚更多人气。”
虚拟化试衣场景、供应链平台一体化跟踪、个性化定制……这些听起来颇具后现代意味的时尚体验,今后在艺尚小镇都将成为现实。“未来,我们将在此打造一个时尚全产业链的生态闭环,任何与时尚相关的产业形态都将在此集结,并能轻松地找到它所需要的合作者。”陈联宏表示,与其他时尚产业载体相比,艺尚小镇紧扣“生态闭环”概念,围绕创意设计、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三条主线,从设计师创意设计到供应链管理为依托的智能化定制,再加上跨境电商、网红公司的推动,最终将作品推向市场,覆盖时尚产业的全产业链。
数据显示,去年,10余家知名设计师平台和50家服装企业的入驻,为艺尚小镇带来了5300万元的新增税收。预计到2017年,艺尚小镇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建筑体量100万平方米、引进千万级营业收入客商120家、新增税收3.5亿元,保守估计将引进电商600家、导入创业型人口3万左右。9月9日,中国服装论坛·杭州峰会在艺尚小镇盛大召开。这一从未走出过北京的全国服装行业峰会,自此将永久落户杭州艺尚小镇。
随着艺尚小镇的规划蓝图逐渐兑现,“中国的米兰”或许已并不遥远。
在浙江省“十三五”发展的蓝图中,云制造小镇有两大身份,它既是全省首批重点打造的特色小镇之一,也是城西科创大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山湖科技城的核心区块。
“云制造小镇”并非横空出世。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主任俞琳波说,“云制造小镇”之名源自《中国制造2025》。这里将集聚云制造技术研发、工程技术服务、应用示范类科研院所、企业、中介组织等机构,以云制造研发服务业和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为产业定位,最终打造成为企业制造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创新、协同制造的空间集合。据总体规划,云制造小镇建成后,将成为中国首个以智能装备产业为特色的创客天堂、文化小镇,成为长三角智造创意基地、浙江智能装备产业高地、杭州创客汇集的嘉年华和创新创业的文化小镇。
去年以来,小镇已引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303家,其中今年平均每月新注册就达近20家。围绕云制造研发服务业和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两大主题,至今年6月底,云制造小镇已累计实施各类创建项目42个,完成有效投资34.3亿元。
如果说特色小镇作为新经济发展载体的一大使命就是促成浙江产业转型升级,那么云制造小镇恰恰是对制造业转型的一次探索。在云制造小镇周边,集聚了一批老牌制造业企业,他们已加速启动智能化改造与转型:杭叉集团研发智能叉车、万马集团布局新能源充电设施、西子电梯构建电梯“安全云”、南都电源进军能源互联网……装上云制造的强大“引擎”,这些传统制造航母如虎添翼。
杭叉集团自2009年搬迁至青山湖科技城,就开始了如火如荼的改造升级,其中包括智能云叉车平台、“数字工厂”、焊接流水线,目前这些项目都已完成并投入使用。集团副总经济师任海华介绍,“2015年5月开始,在青山湖管委会的帮助下,我们与香港大学浙江研究院和恩大施福两家单位合作,推出了‘数字工厂’项目,实现了车间智能化改造。这一改造,不仅减轻了工人的作业强度,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全程跟踪和质量管理的全数字化,还直接降低了噪音污染。”与此同时,技术改造也带来了显著的“机器换人”效应,自从推出焊接流水线,公司焊接工人数量已减少80%。任海华表示,下一步公司将积极对接云制造小镇中的科研院所和研发服务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进度。
对传统制造业企业而言,要实现智能化改造,并非拍拍脑袋就可成事。“作为全省制造业转型的引擎,云制造小镇要在5年之内建3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不仅仅为云制造小镇或青山湖科技城服务,更要为全省制造业转型服务。”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副主任吴志鹏介绍,为助力小镇及其周边大批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青山湖科技城除加速集聚一批一流科研院所,还将致力引进一批能够为智能制造提供服务的企业,浙江恩大施福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2015年初,恩大施福总经理周超群带领他的团队扎根云制造小镇,正是看中了此处科研院所和制造业企业众多。一年多过去,恩大施福在临安的服务对象已达到20多家。周超群介绍说,“‘恩大施福’翻译成英文就是‘工业4.0’,我们成立之初的宗旨就是致力于为工业4.0贡献力量、为智能制造提供解决方案。”从事制造业30多年,周超群深感一线生产管理难度之大,几年前,他在考察过程中发现德国西门子等知名企业都有相应的企业管控平台,而国内企业则大多没有,如果要通过进口途径购买这一套系统则需要花上3000多万元人民币。为什么不能自己研发呢?周超群快速网罗了一批世界智能制造领域的优秀人才组成核心研发团队,经过五年多的努力,终于带领团队研发出了属于国人自己的智慧企业集成管控平台,而这套系统的价格仅为200-500万元人民币。不仅价格实惠,还能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如今,云制造小镇的杭叉、西子等大型制造业企业都已用上恩大施福开发的智慧企业管控平台。
新经济时代,制造业服务化不仅是工业结构调整显著提升增加值的有力措施,也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途径。在云制造小镇,制造业的服务化趋势已经出现:西子富沃德正在筹建远程服务系统,对售出电梯产品运行情况的实时数据采集,一旦出现问题,就能在第一时间安排附近网点工作人员与用户取得联络、及时维修,避免安全隐患;杭叉的智能云叉车平台通过预装设备,也可实现对已售出的无人驾驶叉车进行实时监控,适时提供技术服务……通过加强对售出产品的服务,不仅为这些制造业企业本身带来了服务化收益,也提升了企业和产品的客户认可度。
据青山湖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在小镇3.1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形成“创城”“智谷”“云村”三大特色区域。其中“创城”就是专为创业者打造的,里面有众创空间、专业孵化器、城市综合体、商业中心等,是小镇的门户区。在“创城”,有做爆米花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橙麦科技,它以“数据+制造”的模式,将广告资源、影院资源、片方资源等数据统统聚合在小小的爆米花杯子上;也有做柔性机器人的开浦科技,它将软件注入机器,推进企业“机器换人”,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智谷”,一批智能制造研发、服务等公共平台将引领小镇企业步入“云”端。在“云村”,院所创新基地、创意街、大师工坊创新学院等配套建设将同步跟上。与此同时,大批研发院所的集聚,也让小镇抢占智能制造制高点成为可能。据悉,目前小镇及其周边已集聚了46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创新载体,2100余名副高级以上人才,其中院士15名、“国千”和“省千”人才36名。
青山湖畔,云制造小镇正以智能装备制造为支点,为这方土地刻画出新的时代内涵。
可以显见,经济新常态下,新经济正在重塑整个经济的生态系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正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并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与此同时,新技术突破了传统经济模式下各行业各领域各自为政的局限,实现了产业间的跨界融合。特色小镇所承载的,恰恰是为这一全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创造最优环境。通过特色小镇的“杭州实践”,我们看到了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也看到了传统产业转型的新路径。浙江新经济的培育壮大,或许可以从中找到最佳切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