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
新动能蓄势待发新旧动能转换仍需时日
——三季度全省10000家样本企业专项监测报告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
企业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四新”探索活跃,新动能正在蓄势,但尚未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动力。下一阶段,要以七大万亿产业为主战场,搭建“四新”产业投融资平台,加强“四新”载体建设,加快培育自下而上的“四新”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程
近年来,浙江新旧动能变化呈现此消彼长趋势,但新旧动能转换仍需要一个过程。在后G20时代,支持创新、新工业革命和数字经济的行动将给浙江经济注入新活力、新动力,有利于新旧发展动能加快转换。9月18日-26日,我们基于10000家样本企业,对微观企业层面新旧动能转换进展情况进行专题监测。有关情况如下:
●企业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各类创新探索活跃。有63.9%的企业开展新技术研发;有51.9%的企业涉足新产业;有61.4%的企业有过新模式探索。
●企业新动能处于培育阶段,对企业经营绩效贡献还不够大,仅有9.1%的企业“四新”营业收入占比60%以上,仅有7.8%的企业“四新”利润占比60%以上。大多数(近3/4)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来自“四新”经济占比均在20%以下。
●培育新动能最突出的内部短板是缺人才或团队,最突出的外部短板是支持创新的金融体系不健全。提升传统动能面临最主要的外部障碍是市场需求不足,最主要的内部障碍是技术、人才、资金。
●下一阶段,要以七大万亿产业为主战场,搭建“四新”产业投融资平台,加强“四新”载体建设,组建一批人才实训基地,加快产业协同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加快培育自下而上的“四新”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程。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新材料、增强现实、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很多新兴技术取得重大进展,这些技术进步正推动智能制造、个性定制、协同生产和其他新型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发展。在这一新环境下,企业转型升级意愿强烈,正在寻找转型升级的突破方向和路径。
(一)“四新”探索多元化,转型升级意愿较强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信息化变革交融对接的时代大背景下,微观企业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探索如火如荼。监测显示,63.9%的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攻坚等“新技术”研发应用活动;51.9%的企业涉足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技术(AR)等市场需求潜力大的“新产业”领域;61.4%的企业开展互联网+、产学研协同创新、并购整合、跨界融合等“新模式”探索。不难看出,浙江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各类企业创新主动性、能动性正在增强,创新对实体经济的渗透性、融合性正在深化。
在新技术领域,一方面,企业通过机器换人、物联网、自动化等开展新技术研发应用,改造优化生产流程,提质增效;另一方面,企业围绕新产品开发、产品升级换代、拓展产品应用开展新技术研发应用,开拓新市场,占领高端市场。在新产业领域,企业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开拓新蓝海,培育新增长点。半数以上企业涉足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或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技术(AR)、3D打印、通用航空(无人机)等新兴产业。在新模式、新业态领域,企业根据《浙江省“互联网+”行动计划》指引,纷纷“触网”转型升级。监测显示,22%的企业反映有开展“互联网+”新模式;23.9%的企业在现有领域衍生叠加的新业态。同时,部分企业正在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并购整合、跨界融合、碎片整合等产业链贯通、价值链提升新模式。
图1 企业在“四新”方向探索和实践
(二)新动能不够大,新旧动能转换仍需时日
在企业收入构成中,传统销售收入(利润)占比高,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贡献的收入(利润)占比低,“四新”经济体量较小。监测显示,企业来自“四新”营业收入高于60%的占比仅为9.1%,“四新”经济占比低于20%的企业占74.5%。“四新”经济对企业利润贡献低于收入贡献。监测显示,“四新”利润占企业利润比例高于60%的企业占7.9%,低于销售(营业)收入贡献1.2个点。“四新”利润占企业利润比例低于20%的企业占76.4%。企业在“四新”方面投入力度不够大。监测显示,“四新”投入占企业总投入高于60%的企业占7.8%,“四新”投入占企业总投入低于20%的企业占76.5%。
图2 “四新”对企业的贡献情况
(一)培育新动能最突出的内部短板是缺人才或团队,最突出的外部短板是支持创新的金融体系不健全
人才或团队瓶颈制约大。培育“四新”经济需要领军人才、战略规划人才、专才怪才、高技能人才等构成复合型人才体系。在实践中,企业深受人才短缺的困扰。监测显示,57.4%的企业反映在培育“四新”过程中缺乏人才或团队。
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大。对于成长性好的“轻资产、无抵押”的新经济形态,尽管贷款需求大,银行体系受制于传统信贷理念和风险管理模式,金融产品创新不够,金融对“四新”支持不够。35.6%的企业反映支持创新的金融体系不健全,从金融机构获得科技贷款进行科技创新额度小,且占比较低。
政策引导力不够强。近年来,浙江深化实施转型升级组合拳,出台了支持科技创新、互联网+、创业创新等一系列政策,引导企业培育新动能。但监测显示,仍有35.2%的企业不知道如何培育“四新”经济。
图3 培育“四新”经济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二)提升传统动能面临最主要的外部障碍市场需求不足,最主要的内部障碍技术、人才、资金
市场需求不足制约企业扩张传统动能。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外环境严峻复杂,外销市场增长乏力,内销市场需求低迷,提升传统动能面临严峻的市场环境制约。监测显示,58%的企业反映市场需求低迷,企业不愿或不敢提升传统动能。
技术、人才、资金制约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发展。在传统行业中,低端产业、低端环节产能普遍过剩,竞争激烈,企业生存发展压力加大,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发展是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但企业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储备不足。监测显示,54%的企业反映技术人才制约,38.9%的企业表示资金投入量大,影响企业提升传统动能。
图4 提升传统产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图5 企业对提升传统产业的对策建议
图6 企业对培育“四新”经济的建议
下一阶段,要以七大万亿产业为主战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加快培育自下而上的“四新”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程。
(一)继续提升传统产业
43.5%的企业表示要通过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38.9%的企业表示要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国内外市场。此外,28.5%、19.6%、17.5%的企业表示要实行更加灵活的劳动合同制度、推进区域性行业机器换人、推进区域性产能减量重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
(二)搭建“四新”产业投融资平台
监测显示,40.2%的企业期望政府推动投融资平台建设。开展创业投资机构与“四新”企业项目对接交流会。创新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模式,加大对“四新”投入力度。扩大银行科技信贷额度,对重大科技专项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吸引社会资金设立投资机构,鼓励扶持“四新”小微企业健康成长。
(三)加强“四新”载体建设
围绕“四新”建设,推动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集聚区等各类园区的新一轮发展,发挥科技创新主平台作用。监测显示,28.1%的企业表示要建设一批“四新”产业集聚基地,推动重点领域与科技孵化器对接。通过布局搭建一批“众创空间”的孵化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四)组建一批人才实训基地
聚焦重点领域,继续实施国家和省市各类人才计划,壮大领军人才队伍。监测显示,25.2%的企业表示要联合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产学研合作的“四新”重点领域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为“四新”提供人才资源。
(五)加快产业协同创新
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监测显示,分别有30.8%的传统企业和24.6%的新兴产业表示要通过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来加速新旧动能转换。22%的企业反映通过加快推动重点领域产业创新联盟建设,培育“四新”经济。
此外,分别有16.1%和11.4%的企业表示要通过推行“四新”服务券,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探索“装备首台套、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创新产品产业化支持政策培育“四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