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城岗龙山文化大城
——“禹都阳城”的所在地

2016-09-03 09:12李伯谦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二里头城址阳城

□李伯谦

王城岗龙山文化大城
——“禹都阳城”的所在地

□李伯谦

中国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河南登封告成镇八方村王城岗遗址,是一处河南龙山文化遗址,1954年被发现。1975年为探索夏文化,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下同)的安金槐先生率队进行调查,1976年开始发掘,197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历史博物馆 (现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合作发现了一座河南龙山文化城址[1],即后来所称的小城,同时在其东北不远处发现了战国时期韩国的阳城(图一),出土有“阳城仓器”陶文陶片(图二),在学术界引起轰动。鉴于其重要性,国家文物局于1977年11月召开了登封告成遗址发掘现场会[2],偃师二里头考古队、山西夏县东下冯考古队、登封王城岗考古队的代表和对夏文化素有研究、热衷于夏文化探索的考古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人数有数十人。会上,各考古队的代表汇报了各自的工作和认识,邹衡先生提出了“郑州商城是亳都”、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是夏文化说。由此形成了四种观点:二里头文化一、二期是夏文化,三、四期是商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与二里头一期是夏文化,二至四期是商文化;二里头文化一至三期是夏文化,四期是商文化;二里头一至四期都是夏文化。夏鼐先生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明了探索夏文化的途径和夏文化的概念[3]。安金槐先生在发言中,以地望、年代和战国阳城的发现为依据,认为王城岗龙山文化城址可能是文献上记载的“禹居阳城”或“禹都阳城”的“阳城”。夏先生的讲话肯定了该城是河南龙山文化城址,但对其是不是禹都阳城未发表意见,不过他认为战国阳城的发现为寻找禹都提供了旁证和线索。

图一 王城岗河南龙山文化小城与东周阳城位置图

图二 东周阳城出土的“阳城仓器”陶文拓片

学术界普遍认为夏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如果王城岗河南龙山文化城址确系“禹都阳城”,其学术意义自然非同小可。因此,由此开始,围绕王城岗龙山文化城址的性质问题便争论不断。以安金槐先生为首的支持其为“禹都阳城”的学者的观点如上述,不同意其为“禹都阳城”的学者,则认为城址面积过小,与都城规模极不相称,再加上后来C14测定的年代较据文献推定的年代要早,推测其是夏朝最早的都城的证据不足。

笔者对夏文化探索有浓厚的兴趣,1963年秋曾带领学生赴偃师二里头遗址进行发掘,也参加了1977年告成遗址发掘现场会,聆听了夏先生的讲话和与会学者的发言,但对于王城岗城址的性质却迟迟不敢发表看法。经过多年的困惑和思考,1986年终于发表了《二里头类型的文化性质与族属问题》一文[4],提出了二里头文化是“‘后羿代夏’以后的夏文化”“以临汝煤山二期为代表的由王湾三期文化(即指河南龙山文化)到二里头文化的过渡类型遗存,论时间当已跨入夏代,很可能就是夏代初期的文化”的论断。我心里明白,这一观点的提出对于探索早期夏文化来说是一个进步,但毕竟没有直接涉及王城岗河南龙山文化城址是不是“禹都阳城”,问题并没有解决。10年之后的1996年,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为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带来了契机。

1996年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5],总目标是制订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时期年代学年表,对夏代来说,就是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为此,工程设置了“夏代年代学研究”课题,在课题之下设置了“早期夏文化研究”和“二里头文化分期与夏商分界研究”两个考古学专题,在实施过程中又新增了 “商州东龙山文化分期与年代测定”和“新砦遗址的分期与研究”两个专题。围绕这些专题,我们组织人员对登封王城岗、偃师二里头、新密新砦、商州东龙山、郑州商城、偃师商城等遗址重新进行发掘。根据对郑州商城、偃师商城重新进行发掘所获资料的研究和C14测定结果,确定两座商城的始建时间基本相同或略有先后,都可作为夏、商分界的界标,明确了夏代的下限;而对登封王城岗遗址的重新发掘和工程结项后的再发掘,则发现了王城岗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大城,并进行了测年,确定了夏代的上限[6]。这些都为夏代基本年代框架的建立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图三 王城岗河南龙山文化大城打破小城及二者示意图

王城岗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大城的发现是夏代考古的重大突破,它为推断其为“禹都阳城”、确定夏代年代上限提供了重要佐证。前面我们提到1977年发现的小城,安金槐先生曾推测其有可能是“禹都阳城”,只是因为面积太小、后来C14测年得出年代又太早而未被多数学者认可。而此次发现的大城面积达34.8万平方米,是迄今所知河南龙山文化城址中最大者;在地层关系上表现为王城岗龙山文化三期的大城北城墙打破了属于二期的小城北城墙 (图三);C14测年数据晚于小城,其上限不晚于公元前2100—前2055年或公元前2110—前2045年,下限不晚于公元前2070—前 2030年或公元前 2100—前 2020年,其中间值约为公元前2055年,与文献推定的夏之始年公元前2071年基本相当;其地望亦因附近战国阳城出土之“阳城仓器”陶文而具说服力,因而其为“禹都阳城”的推断亦为学界多数学者所认同,大城的年代自然也最接近夏朝年代的上限。我是邹衡先生“二里头文化一、二、三、四期都是夏文化”观点的支持者,同时也是王城岗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大城是“禹都阳城”的支持者,我为《登封王城岗考古发现与研究(2002—2005)》报告所写的序言——《“禹都阳城”的新证迹》,收入《文明探源与三代考古论集》[7]中,2011年由科学出版社岀版,已充分表达了我的态度和观点。在我看来,王城岗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大城是文献所记之“禹都阳城”乃不易之论,回避不得,也难以否定。(本文插图来自《登封王城岗与阳城》及《登封王城岗考古发现与研究》两书,谨表谢忱)

注释:

[1]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登封王城与阳城》,文物出版社,1992年。

[2]余波:《国家文物局在登封召开告成遗址发掘现场会》,《河南文博通讯》1978年第1期。

[3]夏鼐:《谈谈探索夏文化的几个问题——在“登封告成遗址发掘现场会”闭幕式上的讲话》,《河南文博通讯》1978年第1期。

[4]李伯谦:《二里头类型的文化性质与族属问题》,原载《文物》1986年第6期,收入李伯谦的《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中,科学出版社,1998年。

[5]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简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

[6]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登封王城岗考古发现与研究(2002—2005)》,大象出版社 ,2007年。

[7]李伯谦:《“禹都阳城”的新证迹》,《文明探源与三代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 ,2011年。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赵建春]

猜你喜欢
二里头城址阳城
山西晋城阳城次营镇:蚕桑宴打造绿色生态品牌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二里头遗址为何定位为夏都
天下为家
二里头: 寻找最早的中国
两城镇的龙山文化城址和环壕
二里头遗址:“最早的中国”诞生在这里
二里头遗址出土玉礼器纹饰特征探析
云南巍山龙于图山城址
淮上重镇——秦汉谷阳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