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设计与旅游中的文脉传承

2016-09-02 13:25万春林钟骥张学梅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故土文脉乡愁

万春林?钟骥?张学梅

现代意义上的乡愁体验,需要从传统文脉的有机传承中去寻找出口。旅游在乡愁体验需求和文脉传承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本文在探讨旅游发展中乡愁体验与文脉传承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愁的旅游产品转化途径和乡愁产品的设计原则。

一、乡愁释义

“乡愁”是中国传统人文中远行游子对故土的眷恋和牵挂,是源自根的记忆,是人类共同的文化情感。随着现代化的日益发展,传统人文渐呈衰微之貌,不注重文脉传承的城市改造使得人们记忆中的乡土“沦陷”,仅仅钢筋水泥的城市新貌承载不了人们的精神家园,人们开始渴望回归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旧时日子,现代意义上的“乡愁”开始盛行起来。“乡愁”不再局限于远行游子对故土的思念,而被赋予了新的涵义。现代意义上的“乡愁”,作为一种泛化的人文情绪和渴望回归精神家园的情感,泛指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下,人们回归精神家园的普遍需求,通过回望记忆深处的山水和建筑,怀恋故土血脉和邻里乡情,来寻求文化价值上的认同。

乡愁体现为一种物质和情感的结合,乡愁扎根于故土家园的每一栋房屋、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庙宇、每一块石板,乡愁渗透于故土家园的一草一木,每一首童谣歌赋、每一句乡音土话。这些民间遗产与人文景观,构成了故土家园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是故土家园代代相传的文化依托,也是故土家园持续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文化支持。“乡愁”是现代性的产物,是现代化生产出的一种重要情绪,是深深寄托于故土文脉中的复杂情感。

二、乡愁体验与文脉传承

现代意义上“乡愁”的释放与体验,需要从传统文脉中去寻找出口。文脉是“文化脉络”的简称,是特定地域在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包含自然环境基础、人文历史传统、社会文化心理、历史演进变迁等在内的综合性的文化积淀。文脉反映了一地特有的文化气质、文化特征和特殊的民族风俗,是一个地方发展的脉络。地方文脉是地方文化精神在地方物化形体上的反映,是物化的地方精神,具有历史性、继承性、动态发展性等特点。人们对现代化进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单一追求经济增长的粗放式发展到追求自然环境平衡发展、人文精神有机演进、经济增长持续发展、利益相关者多元共赢的过程。现代意义上“乡愁”的产生,正是现代化进程中特定转型阶段的产物,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对传统文化遗失的怅惘,对未来发展方向迷惘的担忧,以及渴望人文精神回归的心态。

文脉传承是一个延续的概念,它连接着一个地方的文化精神从过去发展到现在,并从现在延伸到未来的文化路径。文脉传承中有着与特定地域特定文化特定传统特定风俗相关的人文精神,有着原生地居民及外来客人对当地人文精神的自觉认同和高度服从。文脉是乡愁最好的载体,而乡愁体验是文脉传承最朴素的理由,乡愁体验需要靠独特地域的独特文脉通过有机传承来实现。文脉传承是一个动态的演进的概念,现代意义上的“乡愁”,也正是今人对传统文化的回望与留存,是今人对故土文脉的传承和再创造。

三、乡愁的旅游产品转化

乡愁是一种无形的情绪和情感,是现代人广泛的人文需求,也为城市发展的有机更新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发展路径和可行的切入点。旅游作为一种适宜的权宜之计,在乡愁体验需求和基于文脉传承的城市可持续有机更新方面搭建了一个桥梁。以旅游为推手,带动原生地基于当地文脉的景观保护和物化设计,触动当地人文精神与风俗风貌的回归,探寻因地制宜的利益平衡机制来还原和驱动原生地居民的自觉人文精神认同意识,促进当地文脉的生活态保护和有机传承,以此来承载人们的“乡愁”体验和情感价值认同。

文脉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积淀,一般说来,地方文脉可分为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大部分。物质形态的文脉主要指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以及物质组成要素,三者交相促进、协调共生;非物质形态的地方文脉指以人为载体而世代相袭传承的,接近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以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为主要类别。按表现形式来分,地方文脉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建筑载体、艺术载体、饮食载体、方言载体与生产载体等。建筑载体是文脉承载的的重要物质载体,作为无声的艺术,建筑载体的一砖一瓦都体现了这个地方过去的深厚文化积淀。艺术载体是最没有国界的交流方式,一地独特的音乐、舞蹈、影视、手工艺,乃至传统节庆等,都能让人体悟到一地独特的地方人文精神。饮食载体最为直观而难忘,是最朴素的反映一地生活方式的文脉载体。方言载体作为一地人们相互交流的语言工具,充满故事化和人文情怀,能反映当地人的性格。生产载体体现为生产活动中的工具符号,反映一地独特的生产方式的演进。文脉是抽象的,通过具象化的表现方式,能让人清晰的感知并体会到当地独特的文化精神;通过具象化的细分,也有助于文脉传承的有效把握及“乡愁”体验产品的具体转化。

“乡愁”旅游产品的具体转化,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是把握一地独特的文化精神,此为文脉有机传承和“乡愁”体验产品设计之魂;其次是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建筑风格,从整体环境营造角度去保护地方文脉和传递“乡愁”体验;再次是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借助当地风土与故事,以艺术化的传播形式或独特手工艺来传承文脉演进,创造个性化的乡愁体验;最后是依托当地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民情,原生态的传递和感染乡愁中蕴含的丰富情绪和文脉情感。

四、旅游中乡愁的设计与文脉传承

旅游中乡愁的设计与文脉传承,涉及到几个重要的方面。借助旅游的路径,乡愁的设计与文脉传承,需要考虑到现代人渴望乡愁回归与精神家园体验的需求,需要打通各具特色的地方文脉有机演进中的文化张力,需要借助记忆深处人地和谐、故土情怀、人文风貌等生活态文化基因的回归和有机传承去实现“一脉文心传万代,千户不绝是真魂”的乡愁体验。

乡愁设计首先要坚持个性化原则。一地的文脉有其独特的文化精神,是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经济技术条件与人文历史习俗等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复制。一个缺乏乡愁个性的旅游地,纵然经济再发达,也无法成为令人心仪向往的魅力之地。文脉个性孕育乡愁个性,通过生活化的场景表达着地域文化精神的亮点,延续着时代与历史的记忆。

因地制宜的原则。一地的文脉有其独有的特性,与其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人文习俗、历史传统、信仰精神等相袭相承,乡愁设计需要考虑到所在地的独特文脉体验,坚持因地制宜地原则,注重生态自然环境、人文生态环境、社会和谐生态等的共生发展,通过提炼旅游地的文化精神,让优美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建筑风貌及浓郁的人文气息有机融合、和谐共生。 “一砖一瓦皆是史,一草一木总关情”,营造一地独有的乡愁感。

尊重原生地文化原则。原生地文化是乡愁体验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愁源于地方文脉的文化基础。旅游地传承的民俗与生活方式,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是当地社会的文化基因。“乡愁”体验蕴含于原生地的物质生活民俗(衣、食、住、行、农业、手工业等)、社会生活民俗(村落、诞辰、丧葬、婚姻等)、精神生活民俗(游戏、竞技、诸神崇拜、谚语、节日禁忌等)之中,这是形成故土情结的基础。

利益共生原则。原生地居民是当地文脉天然的创造者、享有者和传承者,旅游地文脉的有机传承离不开他们的自觉参与和维护。现代化的发展不可避免会使原生地遭遇外来强势文化、流行文化和低俗文化的侵袭,外来商家的逐利需求也使得他们的行为未必跟地方文脉的传承一致,原生地文化有面临同化或冲淡的威胁。乡愁设计需要探寻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来保护和促进原生地文化精神的普遍认同和利益相关者在这一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和谐共处,通过系统的构建来促进当地文脉的生活态保护和有机传承。

有机演进原则。文脉的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本身也具有时代演进性的特征。乡愁的体验也可以随着文脉的有机演进而变迁,但文化的根基和精神不可以丢失,否则就成为无本之源。乡愁设计需要也应该在自身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合理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原生文化的发展与有机更新,促进旅游地整体的文明进步。一个有乡愁价值的旅游地,总是美丽地域的自然符号与文化个性,孕育包容并散发出历史和地域荣光的文明与文化。

(作者单位:1、成都大学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2、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

猜你喜欢
故土文脉乡愁
保护“文脉” 吸引“人脉”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永远的乡愁
乡愁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九月的乡愁
故土情
回头一望是乡愁
扎根故土 带头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