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东
旅游扶贫是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进行产业扶贫的方式之一,其核心在于通过发展本地区旅游业的方式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寿光市是全国“蔬菜之乡”,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可以通过观光农业的方式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而提高农民收入,促成旅游扶贫,实现经济增长和城市的发展。
一、旅游扶贫的相关概念
旅游扶贫是指通过发展地区旅游产业促进当地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其中贫困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本研究以物质研究为主。目前国家重视旅游精准扶贫,是为了防止在地区发展的前提下使得当地社区居民被边缘化,导致扶贫目标不准确的的现象产生。
二、寿光市开展旅游扶贫的背景条件
(一)地理位置
寿光市位于渤海南侧,潍坊地区的最北端,东边紧靠寒亭区,西临青州市,北靠渤海莱州湾,南临昌乐及潍坊市区,位于环渤海城市群的中心位置,且交通发达,可通过各国道和高速公路连接青岛、济南及京津地区,通过海路也可往北连接大连、天津等港口,其经济区位良好。
(二)自然条件
寿光市为平均坡降不到1度的平原地貌,进行规划建设限制地貌较少,为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2.7℃,雨热同期,降水主要集中在春末至秋初的季节,土壤发育良好,除寿北盐碱地地区为滨海潮盐土之外大部分地区为褐土和潮褐土,以上自然条件导致植被生长茂盛,农作物生长条件优良,这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三)旅游业发展情况
寿光市目前拥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弥河农业观光园、林海生态博览园三处国家级4A级景区,其中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林海生态博览园也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还有一处农业旅游特色村-三元朱村,寿北的双王城生态湿地正在规划建设,寿光市乡村旅游全域旅游项目规模大,旅游产业开展良好。
三、寿光市开展旅游扶贫的建议
(一)扶贫对象的识别及贫困现状
寿光市不存在绝对贫困人口,但是部分村庄仍存在相对贫困的情况。对于寿光市的发展现状来说,相对贫困人口为寿光市旅游扶贫的对象,其贫困原因及脱贫致富的方式将成为研究的重点。
目前寿光市的省定贫困村为:孙家集街道齐家村、古城街道徐家村、文家街道二黄村、侯镇黄疃村、上口镇程北上口村、田柳镇朱崖村、台头镇太平村、稻田镇牛寨村、纪台镇耿家村、双王城园区卧铺村,共计10个。其主要的贫困原因为缺乏资源,无法通过常用谋生手段获得收入。比如侯镇黄疃村,其贫困户共有9户,主要贫困原因为其土壤类型为潮土,种植一般农作物无法成活,只能种植小麦,但是小麦产量有限,扣除各项花费后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如果外卖一般是亏损,当地居民只能自己食用,另外也有部分居民因病因灾生活不能自理,这是目前寿光市各贫困村的贫困人口现状。
(二)扶贫流程及考核标准
根据旅游精准扶贫的意义,制定以下逻辑线路图:
根据以上逻辑线路,在进行旅游开发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旅游资源是否充沛,能否开发出使得贫困人口获益的旅游项目,寿光市应考虑借助本身的蔬菜产业优势,进行产业协同,适当开展观光农业和农家乐等体验旅游项目,通过增加相应就业岗位优先带动贫困地区人口的参与,同时进行贫困人口的识别时要识别到个人,并建立其个人档案,包括其平均月收入,一年总收入等信息,并对其建立年收入变化曲线,以此来评价帮扶任务完成程度,便于相应考核。在考核扶贫完成情况时,要考虑到人均个人年收入本身是逐年变化的,所以可以建立个人收入比,即贫困人口的个人年均收入于寿光市人均个人年均收入的比值,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G(个人收入比)=P(贫困人口的个人年均收入)/S(寿光市人均个人年均收入)
这种计算方式可以避免人均收入越来越高的影响,能够量化寿光市的相对贫困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曲线的编制,这样扶贫工作的进行效果将一目了然。
(三)旅游扶贫的方式探析
寿光市各地区均为平原,无明显的山水自然旅游资源,在进行旅游开发时涉及到贫困村又出现土地资源不够优良的情况,蔬菜产业也不够发达,因此在旅游开发时建议从两个角度考虑:一种是借助其贫困地区开发成本不高的现状进行纯人工的旅游产业加入,第二种就是优先考虑将贫困人口带出贫困地区,让其参与到其他周边地区的建设,以此为谋生手段。另外应该考虑在旅游扶贫时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投入产出分析,保证旅游项目本身获益,并且应当在贫困地区首先考虑信息和交通的建设,如道路建设、网站、QQ群、微信群等建设方式,现在很多人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本身也有获利的方式,提高致富的可能性和选择性,市场本身的导向很重要,但是前提是贫困人口对市场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