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茹?李振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历史的主要见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审美、科学、经济价值。学术界对传统村落所进行的大量研究,既是对其价值重要性的充分肯定,又是对其所面临的多种威胁采取的积极措施。本文选取毛铺村楼上楼下村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分析,得出毛铺村选址特征及聚落形态特点,并对产生这些特点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以便为传统村落在今后发展中,传承和体现当地地域文化提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引言
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2012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其历史文化价值。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它是我国农耕历史的主要见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村落是地域文化、风俗民情的载体,客观记录着当地的自然、社会、历史、文化、民族等方面的特色,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别具一格的传统村落风貌,因此,开展传统村落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为保护这一“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加大保护力度。自2012年起,国家先后公布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全国共有2555个村落入选。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地形地貌丰富多变,历史文化悠久厚重,拥有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独放异彩的传统村落。在全国2555个传统村落中,河南省以总数99个传统村落居全国第九位,而毛铺村楼上楼下村则以其明显的地方建筑特色、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点名列其中。
二、毛铺村楼上楼下村传统村落概述
2013年,毛铺村楼上楼下村成为信阳市第二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传统村落之一。毛铺村楼上楼下村隶属信阳市新县周河乡管辖,新县位于河南省信阳市东南部、大别山腹地、鄂豫两省交接地带,新县是一个以林为主的山区县,被国家林业局誉为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板栗之乡”、“银杏之乡”。新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是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93位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故乡,境内有许世友将军故居等革命历史遗迹和纪念地200多处。毛铺村楼上楼下村坐落在新县东部,明末清初时期,江西彭氏家族在此建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整个村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具有典型的豫南民俗风情。
三、毛铺村楼上楼下村选址分析
(一)选址特征
毛铺楼上楼下村,整个村落四面环山,东朝白云山,南连大福寨,背靠大鼓岭,背倚八斗方,村前毛铺河蜿蜒而过。毛铺村是明末时期江西的彭氏家族迁居到此,建居之地依山傍水,风景秀美,气候宜人,后来历经几代彭氏家族的发展最终兴建了闻名遐迩的“彭氏村落”。目前整体村落占地面积60余亩,现存房屋200余间,传统风貌保存度超过七成。毛铺村溪水环绕、小桥流水、山后静修林密,具有典型的豫南民俗风情。
(二)选址原则
1、风水原则
我国古代将选择村址称之为“卜居”“卜基”,这里的“卜居”、“卜筑”、“卜基”等,实际上就指的是按风水的方法选择村基,由于古代风水学说中夹杂着许多迷信的成分,故而古人多将选择村基称之为“卜基”、“卜居”等。良好的自然环境向来是古代人民进行村落选址的前提条件。风水说指出最佳的居所住址为“抱阴负阳”、“枕山环水面屏”、“高勿近旱而用水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毛铺村楼上楼下村的选址与我国村落选址的“风水学说”原则相契合,正是村后枕山,村前环水,面向屏障的理想的、典型的山水布局选址之式。选择在依山傍水之地是既居于高地、又接近水源、兼可欣赏自然风景,可谓一举多得。
2、诗画意境原则
我国古代进行村落选址时考虑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讲求诗画意境。古人,尤其是古代文人墨客多“慕山水之盛”,将其住宅选在:山清水秀、竹翠林烟、小桥流水、花香鸟语之地,苏东坡所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正是文人讲求居住意境的体现。而优美的山水环境恰是我国水墨画的真是写意。如理学家程颐在《河南二程全书》所言:“何为地之美者?土色之光润,草木之茂盛,乃其验也”。即是诗画意境、景观秀美的再现。毛铺村有江西望族彭氏迁居于此,经过几世彭姓家族的努力,成就了闻名遐迩的彭氏村落。现存的毛铺村楼上楼下村整体居住功能完善,村内古民居为青砖灰瓦,龙门架结构,歇山顶山墙,其规模在豫南地区堪称最大古民居群。飞角流檐,精美砖雕,时刻生动活泼,石狮栩栩如生。古朴典雅的民居造型配合着幽雅宁静的山水环境,烘托出一派极具明清建筑风格的豫南村落的典型特色。
四、毛铺村楼上楼下村聚落形态分析
(一)聚落形态特征
聚落形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地形和水文的特征,也受各地社会文化习俗的影响,传统村落是我国农村聚落的特例,其聚落平面形态按住宅和建筑物的排列疏密情形,可分为集村和散村,集村型村落又根据其平面形态分为:团状、带状、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环状;散村则细分为规则型和不规则型。本文所写毛铺村楼上楼下村村落现占地面积近4万平米,总人口为1000余人,人均占地面积为40平米,住宅集中分布达200余间,属于典型的集村型聚落,楼上楼下村整体上的平面形态呈带状。
毛铺村楼上楼下村图片
毛铺村楼上楼下村整个村落自东向西呈“一”字形排列,东西长500余米,南北宽40余米,给人以造型古朴、布局规整的感受。村内分布有十二个相对独立的大宅院,这些大宅院极具豫南建筑风格。每个宅院又有一条主通道通向各自宅门,每二至三个宅门有分别建有碉楼,整个村落现在仅存两座。村落最西边坐落着一处三进院的彭氏宗祠,彭氏宗祠的细部装饰精美绝伦,木雕、砖雕、石刻比比皆是。祠堂整体庄严肃穆,大气沉稳,在宗祠以西的楠竹园的掩映下,显得更为庄重。
(二)聚落形态影响因素分析
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农耕型社会的产物,是我国农耕历史的主要见证。古代时,“农业发展直接关系社会经济状况,拥有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非常重要”。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无力改造自然,只能顺应自然,在进行村落布局时,本能地避开条件恶劣的高寒、荒漠、缺氧、酷寒之地,尽可能选择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交通便利之处,以便进行传统农业生产、生活的安排。彭氏家族将住宅选在依山傍水之地,依山就势地将住宅安建于山前平缓开阔的谷地。毛铺村楼上楼下村面向毛铺河,毛铺河为一条东西向河流,河水潺潺,村民为方便取水,房屋多面水而建,由此形成了毛铺河楼上楼下村的东西“一”字形平面形态。
五、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毛铺村楼上楼下村的选址特征为“依山傍水”型选址,主要是受我国古代居所选址原则中的“风水原则”和“诗画意境原则”的影响;而该村落的平面形态则呈“一”字型的带状分布形态,其形成原因主要是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毛铺村楼上楼下村是河南省豫南地区极具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传统村落,在村落选址及聚落形态方面又符合我国传统“卜居”原理,是“抱阴负阳”的典型风水布局形式,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审美及经济价值。然而,由于古民居年久失修,房屋破损严重,村内居民新建的少量住房,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传统村落的整体风貌。为切实做到对毛铺村楼上楼下村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当地政府将其列入重点保护工程,积极有效地开展相应保护与利用措施,相信毛铺村传统村落会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1、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中铁合肥建筑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