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刘建农
做好代表工作发挥代表作用
南开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建农
人大工作是围绕代表履行职责、发挥作用而进行的。离开了代表工作,就谈不上国家权力机关的活动。南开区人大常委会历来非常重视代表工作,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结合我区人大代表工作的实际,就如何“发挥代表作用,做好代表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在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强培训实效性。认真组织代表加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人大会议精神的学习,使代表及时将政策、会议精神贯彻到履职当中,提高代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二是保证培训经常性。采取学习培训与履职经验交流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着力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和水平。换届以来,我们举办了3次代表集中培训,培训代表300余人次;组织街人大工委两级主任和人大机关培训2次,参与培训120余人次。三是丰富培训形式。结合代表履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开展专题培训、经验交流、代表组集中学习等方式,提高了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
在充分发挥报刊、讨论学习、代表活动等作用的基础上,积极依托区人大信息网络和人大代表手机短信平台,将人大工作的信息、任务要求和学习资料等通过网络传送到代表手中,并将此作为接收代表建议和意见的一个有效途径,为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重要支撑。坚持和完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接待代表制度,年初制定了《南开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市区人大代表工作办法》,印制了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市区人大代表手册,通过走访、接待、座谈等形式,多层次、多渠道联系代表,直接听取代表的意见。
各街人大代表组,是代表发挥作用、密切联系选民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街代表组活动,不断完善各项措施,激活了各街代表组主动活动、自觉开展工作的良好态势。一是开展代表统一活动日活动。每单月第一周的星期四组织开展代表统一活动日活动。各街人大工委按照区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围绕区域重点,结合各街工作实际,组织代表开展活动。通过座谈交流、走访选民等方式,了解社情民意,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我区各项事业中的作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言献策。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推动了民计民生得到改善、区域科学发展再上新水平、社会稳定取得新成效。二是建立社区代表工作站。为做好服务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依法履职,我们探索搭建了代表密切联系选民新平台。日前,区人大常委会在各街59个选区建立了人大代表工作站,起草了《南开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在选区建立人大代表工作站建设的意见》,制定了人大代表工作站制度,明确了活动内容、注意事项和代表接待选民工作流程。通过在选区建立人大代表工作站,加强了代表与选区的密切联系,丰富了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使代表更好地接受选民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履职水平。在工作站里,统一印制了代表活动记录簿和代表工作手册,对每次代表参加活动的情况、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有关部门的办理情况等,都进行详细记录并存档,推动了各街人大工委活动的开展。三是抓好代表活动的落实。在工作中坚持“三个突出”:突出工作重心,活动中紧扣全区和本街的中心工作,选择有代表性的亮点、热点、难点工作进行调研、讨论;突出与选民的密切联系,从代表本人的职业、工作地、居住地等实际情况出发,通过电话、走访等方式,深入基层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多办民生之事;突出专题讨论,在代表活动专题讨论时,选择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在讨论结束后对代表提出的建议、意见及时归纳整理,通过区人大常委会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为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发挥了有效作用。
在办理工作实践中,探索创新办理工作方式,推动办理工作深入展开。一是实行主任会议成员牵头督办制度。制定《南开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牵头督办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法》,为更好的督办提供了制度保证。二是坚持实行“三公开”办理办法。通过对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的公开,从一定意义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需要,为全区人民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一个窗口,拓展了一条途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三是组织召开办理工作“面商会”。一方面办理部门结合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在办理建议中不断推动完善自身工作,拉近承办单位与人大代表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使人大代表在监督政府工作的同时,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对相关工作的支持作用。通过以上三点措施,加大了对代表建议的督办力度,形成办前明确责任、办中跟踪督促、办后追踪问效的工作链条,确保代表建议办得好,群众利益落得实。
视察代表建议办理情况。
制定印发了《南开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履职守则》,健全了代表履职档案,并对代表任期内参加活动、专题审议、提出建议、开展视察等情况定期在代表或选民中予以通报,使代表置于社会、选民的监督之下。进一步健全代表述职评议制度。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人大代表的优秀事迹,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激励和引导广大代表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为进一步拓宽公众有序参与立法,同时更好地服务市人大代表、立法咨询专家和有关方面参与立法工作,今年4月5日,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注册开通了地方立法微信平台。平台运行以来,较好地发挥了传递立法工作信息、征求代表和专家意见、促进成员交流讨论等方面的优势,初步实现了通过平台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的效果。
立法微信平台是基于微信企业号注册建立的一个与外界相对封闭的信息平台,未经后台管理者录入的人员无法获取关注信息和使用权限,可以保障个人信息和工作资料保密性需求。经申请认证后,成员上限可达1000人,完全能满足各方面深度参与地方立法工作的数量需求。
平台建设过程中,法工委指定专门工作人员为平台管理员,负责将参与立法项目的市人大代表、立法咨询专家以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通过系统后台录入,再根据成员报名参与立法项目的情况编成立法项目群,在此基础上每个群分别设置一个信息推送的应用和群聊交流组。法工委工作人员按照项目分工,分别对立法项目群进行管理。在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中,主要是由法工委工作人员通过项目应用向每位成员推送相关的立法信息,包括背景和参考资料、法规草案文本等信息;以发起成员群聊的方式,组织人大代表、专家学者进行有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
随后,法工委将今年立法计划中的审议项目、预备项目以及去年结转项目共26个项目分别建群;同时将413位参与项目的市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分项目管理;确定了10位工作人员作为项目管理员,负责立法信息的推送和征求意见工作,并适时对有关意见接收采纳情况进行反馈,引导和鼓励深度参与立法项目的代表和专家积极主动发表意见。
法工委于4月18日、19日分别召开市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分专题参与立法工作会,向代表、专家学者、常委会工作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等有关方面作了平台使用说明,并发出了关注邀请,由此启动了地方立法微信平台的使用。
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参与成员的意见和建议获得了充分的尊重和重视,法工委工作人员及时予以反馈,代表的主体作用和专家的智囊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各方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实时在线关注微信平台的代表和专家的人数一路攀升。
目前,平台上已经有240名代表、专家和工作人员加入进来,对各个立法项目的关注度达到了771人次。至6月下旬,各项目管理员利用信息应用发送相关材料130篇,约计65万字;代表、专家发言116次,对相关立法工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其中,经过认真研究梳理,吸收采纳代表、专家等有关方面意见约50条。如,针对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条例草案内容,李烨勃代表、郝润明代表、杨晨光代表共提出了近40条修改意见,其中大部分内容已被法规起草组吸收采纳。另外,运宁宁代表对妇女权益保障条例草案提出的“对妇女权益保障要加大宣传”,也被法规起草组吸收。
从3个月的运行情况来看,平台初步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得到了参与者的充分肯定。一是便利了法工委与代表和专家的联系。通过运用“互联网+”手段,工作人员与代表、专家的沟通变得更为便利、及时,相互之间沟通交流基本不受时空限制。二是密切了有关部门和代表、专家的联系。代表、专家的意见能够在平台得到回应,有关部门的考虑能在微信群中交流,平台已经初步形成有关部门与代表专家紧密联系的纽带。三是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平台使用后,不仅征求意见工作更加便捷迅速,而且也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目前,平台尚处在完善过程中,还存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一是部分代表、专家不习惯于使用微信等现代化的通讯软件,如何关注、如何参与还不是很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培训。二是部分管理员对平台的全部运行功能还不很熟悉,如何更好的管理还不是很专业,需要更为专业的指导。三是平台功能开发还不很充分,目前平台使用功能均是由法工委同志负责建设的,一些更为专业化的功能服务还需要专业人员协助开发。
我们相信,这是一个美好的开端。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进一步丰富完善平台功能,加大应用推广力度,让地方立法微信平台这个新手段为社会各方面有序参与立法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和保障。
(作者为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备案审查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