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狂犬病新流行之大家说
当前流行的猪伪狂犬病可能是由伪狂犬病毒变异引起的,这种变异的病毒并没有出现毒力增强现象,只是抗原性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防控伪狂犬病最经济有效的办法是净化,建立伪狂犬病的阴性猪场。
伪狂犬病疫苗应用应关注三点。一是注意疫苗株与流行毒株的同源性。鉴于当前流行毒株与Bartha株同源性低,使用Bartha-K61 株并不可靠,建议选用与流行毒株亲缘关系较近的亚洲群疫苗,如鄂A株或HB-98 株活疫苗。二是提升猪群的细胞免疫水平。三是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仔猪0~3 日龄滴鼻免疫(抵御野毒早期感染),35~40 日龄二免(填补仔猪断奶后母源抗体衰竭的免疫空白期),70 日龄再次加强免疫(控制中大猪的呼吸道症状)。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
gE基因缺失的伪狂犬病毒弱毒疫苗配合gE单抗ELISA鉴别诊断方法的广泛应用,使伪狂犬病在我国曾得到有效控制,部分种猪场已经净化了此病。
但是2011年以来,许多使用gE基因缺失活疫苗免疫的猪场出现了疑似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且蔓延至全国许多猪场。从多个地区发病死亡的仔猪脑组织中分离到的多株伪狂犬病毒的序列分析表明:与之前的伪狂犬病毒相比,这些新分离的病毒有较大的差异。
导致免疫猪群发病,是因为新流行的伪狂犬病毒毒力增强,还是因为其保护性抗原发生变异使得现有疫苗失效?这是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
对于变异的猪伪狂犬病毒致病性增强的结论应该谨慎,但其抗原性的确发生了明显变化,现有的gE基因缺失疫苗不能针对新的流行毒株提供完全的临床保护。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所长、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童光志
伪狂犬病的再度高发,与蓝耳病疫苗的滥用造成猪群的免疫功能断崖式下降直接相关。
伪狂犬病病毒的变异仅仅是学术上的探讨,其实行业内不应将此结论过分渲染,更不应为了商业目的故弄玄虚地吓唬养殖户盲目、频繁更换疫苗。当然,对于现有的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也要实事求是,更不应该“打肿脸充胖子”说目前的疫苗仍然有效。
消除猪群的免疫抑制状态,提高疫苗接种的效率是当务之急,期待新的疫苗和奢望新疫苗更加有效只能说是痴人说梦。
净化伪狂犬病的不二选择仍是传统的检测—清除法,加强引种过程的生物安全控制依然至关重要。
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检测室主任 樊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