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遴选进入关键阶段

2016-08-30 13:41
世界知识 2016年16期
关键词:理事国常任理事意向性

联合国安理会近日对角逐下任秘书长职务的12名候选人进行了首次意向性投票,这意味着经过“公开面试”、“电视辩论”等联大推动的环节后,秘书长遴选已正式“转场”安理会,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

据悉,本轮投票中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使用同样的选票,每个候选人名字后有“鼓励”、“不鼓励”和“无意见”三个选项。虽然安理会已表示此次意向性投票结果不对外公布,但投票结果仍被一些外交人士透露。据报道,葡萄牙前总理、联合国前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古特雷斯获得12张“鼓励”票和三张“无意见”票,位居第一;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图尔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等也获得较多“鼓励”票。安理会预计还将举行数轮意向性投票,候选人可依据投票结果决定是否继续参选。

在此次意向性投票前,安理会成员在近两个月时间里与全部候选人进行了非正式会面,这是前所未有的做法。安理会各成员也是基于会面结果进行了投票。意向性投票是具有指导意义的投票,意在告知候选人所处位置,也使安理会成员了解遴选过程的走向。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必须首先由安理会推荐,然后由联合国大会任命。在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中,候选人要得到全部五个常任理事国和至少四个非常任理事国的支持才能当选。在2006年秘书长遴选过程中,安理会通过四轮意向性投票确定人选后,正式提名时任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联大随后以决议形式对其进行正式任命。潘基文将于今年12月31日结束秘书长任期。

猜你喜欢
理事国常任理事意向性
常任理事单位名单
常任理事单位名单
中国连续第17次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
常任理事单位名单
常任理事单位名单
(简论诗创作的意向性)
“四国集团”再提入常案
“选择中国共产党”何以成为群众集体意向性——读《井冈山的斗争》
塞尔论意向性与言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