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资本与OPS对老年人成功老龄化的影响*

2016-08-30 08:52:11李梦迪牛玉柏
应用心理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老龄化控制策略资本

李梦迪 骆 宏 钱 玥 牛玉柏

(1.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杭州 310018;2.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杭州 310007;3.杭州市五云山疗养院,杭州 310008)



心理资本与OPS对老年人成功老龄化的影响*

李梦迪1骆宏2**钱玥3牛玉柏1

(1.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杭州 310018;2.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杭州 310007;3.杭州市五云山疗养院,杭州 310008)

基于毕生发展理论,探讨老年人使用的控制策略在心理资本对成功老龄化的影响中起到的中介作用。对杭州市年满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男性更多地使用选择初级控制策略(p<0.05);另一方面为,心理资本得分越高或初级与次级控制最优化模型的策略(OPS)得分越高,个体都越容易成功老龄化(p<0.001);且老年人的选择初级控制策略在心理资本对成功老龄化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p<0.001)。所以,老年人的心理资本通过使用选择初级控制策略对成功老龄化产生间接作用。

成功老龄化选择初级控制策略心理资本的程度

1 前 言

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日趋凸显,老年人走向成功老龄化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Rowe和Kahn(1987)认为以往将老龄化划分为由疾病引起的老龄化和正常老龄化(normal aging)这种二分法过于简单,无法说明正常老龄化群体中所存在的个体差异现象;因此,他们提出需将正常老龄化进一步区分为一般的(usual)和成功的(success)老龄化。一般老龄化指个体表现出与年龄相关的老化现象,如皮肤起皱、头发变白等:成功老龄化则指个体与年轻时相比较其机能丧失很少或甚至没有丧失(Rowe,Kahn,1987)。

在毕生发展观的视角下,成功老龄化是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是个体在一生发展过程中得与失的平衡(Balts P,1990),而其标准是获得长期初级控制的潜能的境况,这种潜能可以维持、促进个体的动机资源(自我效能感、生活管理策略等)完成下一个目标,达到一生的适应(Heckhausen J,2000)。目前,成功老龄化尽管尚缺乏统一的定义,但研究者们大都赞同成功老龄化的最初标准,即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长寿(Freund&Riediger,2003)。

国外已有研究表明,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老年人的成功老龄化受个体心理状态和心理特质的影响,例如,希望、自我效能感或乐观。Barnett(2014)对182名60岁以上的美国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希望、乐观和死亡焦虑三个自变量中,在控制了社会人口统计学变量和一些心理学变量之后,只有希望可以显著地预测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而且希望水平越高,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另外,Esposito等(2014)发现缺乏自我效能感的老年人自我感知的程度低,进而导致精神状态低落。Dumitrache等(2015)对406名65~99岁的西班牙老年人进行研究,发现乐观可以显著地预测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越是乐观的老年人其生活满意度越高。Silverman(2015)则发现韧性是有慢性疾病老年人的保护因子,可以保护老年人随时间变化的情绪状态,例如抑制抑郁症状的发展。

以上所阐述的希望、自我效能感、乐观和韧性这四个部分实际上是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的四个维度。Luthans(2007)等将心理资本定义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并将心理资本分为自我效能感、希望、坚韧性和乐观等4种心理要素。

但是,已有的研究大都从心理资本包含的四个方面探讨对成功老龄化的影响,而较少有研究直接用心理资本作为成功老龄化的直接预测因子。国外研究者认为,心理资本各组成分以协同的方式发挥作用,即整体的作用比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的总和要大(Hobfoll,2011)。结合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尽管目前关于老年心理资本的研究较少,但对心理资本各方面等均有关注(王永梅,2015)。因此,研究直接以心理资本的总值作为成功老龄化的影响指标。

另一方面,大量研究同样发现控制策略也影响着老年人的成功老龄化。Heckhausen(1995)在毕生控制理论下提出了选择和补偿的最优化理论模型(SOC,model of optimiz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ntrol),但是SOC模型并未详细说明控制策略间的功能性关系是等级的还是平行的,所以,Heckhause和Schulz(1999)整合了Rothbaum的初级控制(primary control)和次级控制(secondary control)的动机理论,提出一种新的成功老龄化毕生控制理论,即初级与次级控制最优化模型(model of optimiz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ntrol,简称OPS)进一步深化SOC模型,相较于SOC模型该理论阐述了个体如何通过控制策略以达到成功老龄化状态(Heckhausen,2000)。OPS模型包含四种控制策略:(1)选择性初级控制(selective primary control)策略,指为实现目标而投入时间、努力、能力等内部资源,它是直接指向目标达成的行动,并为之发展所需的能力和技能;(2)补偿性初级控制(compensatory primary control)策略,当个体的身体或认知能力不足以达到目标时,就会积极寻求使用外部资源,如他人的帮助、建议或技术辅助以弥补个人能力的不足;(3)选择性次级控制(selective secondary control)策略,指对目标追求具有动机作用的内部表征,包括提升所选目标的价值而降低未选目标的价值,提高实现目标的个人控制感,以及对目标实现所带来的结果的预期。(4)补偿性次级控制(compensatory secondary control)策略指不投入目标,以保护自己免受消极评价的影响,包括脱离原来的目标、选择新目标、自我保护性归因、做社会比较(与能力较低者)和内部比较(与个体发展新能力前),它可以缓冲因初级控制丧失所导致的消极后果。四类策略受更高级的最优化调节策略指挥,根据发展的机遇与限制对四种策略进行平衡从而达到最优化,进而增强、保持和保护初级控制的长期潜能。

Chipperfield(2007)发现,相较于女性,老年男性更可能使用初级控制策略,而在其他策略上不存在差异。另一项纵向研究表明,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只使用初级策略和只使用次级策略的可能性增加,而同时使用初级和次级策略的可能性降低(Audrey,2013)。另外该研究同时证明,相较于女性,男性在未来的十年对于初级控制信念的使用会减少但是仍然处于核心位置,且男性强调次级控制信念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上述研究一致提示,年龄和性别在不同的控制策略上存在差异。

另有研究表明,控制策略中的补偿策略可以减少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的执行困难,衰弱的恐惧和死亡率:更多使用补偿策略的老年人,减弱认知功能的衰退等等,且更不容易抑郁和日常生活功能困难(Rose,Gitlin,Dennis,2010)。之后,实证研究又表明,SOC不仅有助于老年人成功延缓衰老,而且还能帮助老年人成功地适应艰难的生活情况和更妥善的管理社会关系(Marcus Weiland,2011)。另外该研究同时证明,SOC与情绪有关,更多的使用SOC策略可以促进老年人抑郁情绪的缓解,预防老年人的慢性抑郁症。国内研究同样表明,SOC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其中的补偿策略(陆芳,王叶梅,陈国鹏,2010)。成功老龄化与SOC呈正相关,善于运用SOC能够促进成功老龄化(张玉红,刘洋,张宇梅,胡敏,金胜姬,2015)。然而,以往的研究大部分主要聚焦于探讨SOC生活管理策略对成功老龄化的影响,较少有研究从OPS的角度出发。因而,本研究另一目的在于探讨OPS对成功老龄化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关于OPS与心理资本间的关系尚无直接的研究,但是国内研究者发现自我效能感在SOC策略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王叶梅,陈国鹏,2010)。因此,心理资本可能在OPS与成功老龄化间起中介作用。

本文以杭州市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考察心理资本、OPS对老年人成功老龄化的影响作用。具体来讲,本文主要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心理资本、OPS和成功老龄化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心理资本和OPS能否预测成功老龄化,以及OPS是否在心理资本与成功老龄化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2 对象与方法

2.1对象

从杭州市内随机选取了老年活动中心和疗养院的老年人抽取140名年龄在60岁以上身体健康、智力完好的老年人(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IADL以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帅选身体健康与认知完整的老年人),发放问卷140份,收回有效问卷139份,一名老年人未完成所有问卷,男性94名(73.84±9.76)以及女性45名(70.02±9.26)。有效回收率99.29%。

2.2研究工具

2.2.1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IADL)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IADL)由美国的Lawton氏和Brody制定于1969年。重测信度为0.502(p<0.001)。该量表分为两个维度: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共6项:上厕所、进食、穿衣、梳洗、行走和洗澡;以及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8项:打电话、购物、备餐、做家务、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药和自理经济。4点评分(1=自己完全可以做,4=根本没办法做)总分最低16分为完全正常,大于16分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最高64分。单项分1分为正常,2~4分为功能下降。凡有2项或2项以上>3,或总分>22,为功能有明显障碍。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由Folstein编制于1975年。该量表共有7个部分组成: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即刻记忆,注意力及计算力,延迟记忆,语言,视空间。评分标准:MMSE≥24就是认知完整。

2.2.2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Questionnaire,PPQ)

PPQ包括自我效能感(个体有胜任任务的自信,能而对挑战并力争成功)、韧性(个体能从逆境、挫折和失败中迅速恢复过来,甚至积极转变和成长)、希望(个体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实现预定口标的积极动机状态)、乐观(个体具有积极的归因方式,并对现在和未来持积极态度)等四个因子共26个项目。7点评分(1=完全不符合,7=完全符合);总分范围为26~182分。以111分和133分为分界值将个体心理资本程度划分为三个水平:得分≪111分表示心理资本较为贫乏,111得分≪133分心理资本程度中等,>133分心理资本雄厚。得分越高,个体的心理资本水平越高。量表各维度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自我效能0.86,韧性0.83,希望0.80,乐观0.76;全量表为0.90。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较好的区分效度(张阔,张赛,董颖红,2010)。

2.2.3初级控制和次级控制的最优化量表

该量表是由Heckhausen(1998)设计的初级控制和次级控制的最优化模型(model of optimiz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ntrol,OPS)。OPS量表包括最优化策略、选择性初级控制、选择性次级控制、补偿性初级控制、补偿性次级控制五个分量表。中国修订后的问卷版本删除了11、28和37题,总体信度为0.81。最优化分量表包含了9道题口,信度为0.70,其他各分量表分别包含了8道题口,信度如下:选择性初级控制为0.79,选择性次级控制为0.69,补偿性初级控制为0.70,补偿性次级控制为0.79(谭咏风,2009)。

2.2.4中文版成功老龄量表

Flood于2008年开发了成功老龄量表,此量表共20个条目,由20个简单的短句组成。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6,每个条目依照频率分为“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五个等级,按Liket 5级进行计分,对应计分“0~4”,得分越高,表示成功老龄的程度越高。中文版成功老龄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75,Cronbach’s α为0.832,折半信度系数为0.87(程彦伶,许翠萍,季红,2014)。

2.3调查方法

调查时采用统一指导语,问卷由老年人自行填写,问卷中还包含老年人的年龄和性别等基本信息,不要求署名。对文化水平低或不识字的老年人,由心理学专业研究生逐条解释和询问,以访谈的形式进行评定,然后代其填入。

2.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F检验、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3 结 果

3.1不同性别老年人成功老龄化、心理资本与OPS的比较

比较男女老年人成功老龄化、心理资本总分、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希望、乐观、OPS总分、补偿初级控制策略、选择次级控制策略、补偿次级控制策略以及优化策略在得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中只有选择初级控制策略存在性别差异(p<0.05),男性比女性更多的使用选择初级控制策略,见表1。

表1 男女老年人各变量得分比较(M±SD)

3.2不同心理资本水平下老年人OPS和成功老龄化的比较

不同心理资本水平下老年人的SA、OPS得分差异均显著(p<0.0005),见表2。

心理资本高水平的老年人相比于心理资本低水平的老年人,成功老龄化得分越高(p<0.0005);且心理资本高水平的老年人相比于心理资本中等水平的老年人,成功老龄化得分也越高(p<0.001);但是心理资本中等水平的老年人与心理资本低水平的老年人之间的成功老龄化得分无差异(p>0.05)。

OPS高分的老年人相比于OPS低分的老年人,成功老龄化得分越高(p<0.01);且OPS高分的老年人相比于OPS中等分数的老年人,成功老龄化得分也越高(p=0.06);但是OPS中等分数的老年人与OPS低分的老年人之间的成功老龄化得分无差异(p>0.05)。

表2 不同心理资本水平下老年人成功老龄化和OPS得分比较(M±SD)

3.4不同OPS得分下老年人成功老龄化的比较

根据温忠麟、侯杰泰和马什赫伯特(2003)的方法,将变量OPS总分前27%定义为高分组,共37名;和OPS总分后27%定义为低分组,共41名;用独立样本t检验,探讨二者在成功老龄化上是否存在差异。不同OPS得分下(低分组37名,51.00±10.60;高分组41名,59.22±9.01)老年人的成功老龄化得分差异显著(p<0.0005)。老年人OPS得分越高,其成功老龄化得分越高(p<0.001)。

3.5心理资本各因子以及OPS各因子与老年人成功老龄化的相关分析

老年人的心理资本总分、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各因子分与SA总分正相关(p<0.01),老年人的OPS总分、选择初级控制策略、选择次级控制策略,优化策略与SA总分正相关(p<0.01),见表3。

3.6心理资本各因子以及OPS各因子对老年人成功老龄化的预测作用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变量两两相关显著(p<0.01),满足进行中介检验的前提条件(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2004)。以成功老龄化总分为因变量,心理资本及OPS各因子为预测变量,同时将各变量中性化处理,采用Enter法进行回归分析。心理资本、OPS总分、选择初级控制、选择次级控制策略及优化策略对老年人成功老龄化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p<0.0005)。见表4。

表3 心理资本各变量与OPS各变量及SA相关矩阵(n=139)

注:*p<0.05,**p<0.01,***p<0.001,下同。

表4 心理资本以及OPS各变量对成功老龄化的预测作用(n=139)

其次,笔者以心理资本为自变量,成功老龄化为因变量,中介变量是OPS总分,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假设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

由表6,心理资本对老年人成功老龄化的影响有部分是通过OPS起作用,OPS的中介效应显著(p<0.0005),即老年人的心理资本可以通过OPS的部分中介作用提高成功老龄化的可能性,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18×0.14)/0.18=14.00%。

表5 心理资本与OPS对成功老龄化的预测作用(β)(n=139)

然后,笔者为了深入探讨OPS各维度在心理资本与成功老龄化之间的作用,选择了与心理资本和成功老龄化都相关的选择初级控制、选择次级控制策略及优化策略作为中介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假设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

由于使用的统计方法为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可知,优化策略和选择次级控制策略不起中介作用(p>0.05),而心理资本对老年人成功老龄化的影响有部分是通过选择初级控制策略起作用,选择初级控制策略的中介效应显著(p<0.0005),即老年人的心理资本可以通过选择初级控制策略的部分中介作用提高成功老龄化的可能性,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12×0.52)/0.18=34.67%。

表6 心理资本与选择初级控制对SA的预测作用(β)(n=139)

由回归分析可知,心理资本不仅对成功老龄化有直接预测作用(p<0.0005),而且通过选择初级控制策略为中介对成功老龄化有间接预测作用。

4 讨 论

国外研究证明,心理资本影响个体心理健康(Avey,2010),随着时间推移影响越大。国内已有研究表明,个体心理资本水平越高,越倾向于采用积极地应付方式,从而其心理健康水平也越高(宋之杰,2013)。心理资本是主观幸福感的前因变量,如果控制了一个人的心理资本程度,就控制了这个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刘连龙,2014)。本研究更直接地探讨了作为老年人的特定年龄阶段,心理资本与老年人成功老龄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心理资本水平越高,老年人更可能成功老龄化(p<0.0005)。此外,杭州市老年人心理资本水平普遍比较高(52.52%)。

在心理资本得分以及各维度的得分上,性别间不存在差异。此结果不同于国外研究,Hyounae,Hyun和Soo-Bum(2015)发现对于成年期的个体,男性心理资本显著高于女性。也与国内研究存在差异,我国男性的心理资本总体上高于女性,其中老年男性的心理资本水平显著高于老年女性(李力,廖晓明,2011;石惠,2013)。这可能由于研究群体的差异性,以及年龄的差异性。

另一方面,本研究发现,OPS得分越高,老年人更可能成功老龄化(p<0.0005)。国外早期研究已经发现,SOC模型中的SOC综合策略、基于丧失的选择策略、优化策略和补偿策略对老年人的资源限制具有缓冲作用,它们的保护性作用抵消了低资源对老龄化满意度的负面影响,使老龄化满意度高(Jopp,2006)。在关于控制策略的研究中,男性被试直接以选择初级控制策略作为评定成功老龄化的标准(Audrey U.Swift,2013),由此可看出控制策略与成功老龄化的紧密联系。在OPS得分以及各维度的得分上,选择初级控制存在性别差异,男性相较于女性更善于使用此策略。这与老年男性表明更可能使用初级控制(Chipperfield,2007),及相较于女性,男性在OPS策略中主要使用选择初级控制策略(Audrey,2013)等结果相一致。由于选择初级策略的使用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体已有的资源和动机上,因此,男性老年人相较于女性老年人更多地在退休之后仍然坚持参与社会工作,可能是造成差异的原因之一。但是,需指出,有学者发现性别在各种策略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谭咏风,陈国鹏,单玲玲,2009)。

在成功老龄化得分上,老年人性别间不存在差异。这与国内之前发现的男性比女性成功老龄的可能性更大(李春波,张明园,张新凯,2000)不同。与前人研究的差异可能由于在本研究的男女配比有关,也可能因为选取的被试背景来源较为一致。

本研究发现,心理资本和OPS都可以直接预测成功老龄化,且心理资本对成功老龄化的作用中,OPS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即心理资本高的老年人更善于使用OPS,从而促进成功老龄化的可能。毕生控制理论(life-spantheoryofcontrol)认为,初级控制在动机系统中具有功能的首要性,其首要原则要求个体在小同发展领域中解除不适合自己,或对自己长期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目标,并懂得将初级控制最大化(Heckhausen et al.,2010)。也就是说,更善于使用初级策略更促进个体成功老龄化,在本研究中,OPS的五种策略只有选择初级控制策略对此中介路径的作用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05),与该理论所描述的相一致。

需指出,由于在本研究中女性的数量少于男性数量,而且选取的老年人都来自于老年大学和疗养院,他们的教育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普遍较高,使得本研究结果的推论受到一定的局限性。

程彦伶,许翠萍,季红.(2014).中文版成功老龄量表的信效度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30(16):22-24.

王叶梅,陈国鹏.(2010).资源和SOC生活管理策略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16:2339-2341.

李春波,张明园,张新凯.(2000).成功老龄的初步研究:判别标准及其相关因素.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2):67-69.

李力,廖晓明.(2011).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工作投入的关系—基于高校积极组织管理的视角.江西社会科学,12:204-207.

郭薇,刘连龙.(2014).心理资本、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2(7):1054-1056.

陆芳,王叶梅,陈国鹏.(2010).资源、SOC策略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心理科学,33(3):744-746.

石惠.(2013).老年人心理资本及其与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关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谭咏风,陈国鹏,单玲玲.控制策略的毕生发展.心理科学,2009,32(4):923-925.

宋之杰,田知博.(2013).消防官兵心理资本、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卫生事业管理,8(302):620-623.

王永梅.(2015).老年心理资本研究述评.老龄科学研究,3(1):59-68.

温忠麟,侯杰泰,马什赫伯特.(2003).潜变量交互效应分析方法.心理科学进展,11(5):593-599.

张阔,张赛,董颖红.(2010).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与行为研究,8(1):58-14.

张玉红,刘洋,张宇梅,胡敏,金胜姬.(2015).不同人群对成功老龄化认知、生活管理策略运用的比较.中国老年学杂志,35(2):457-458.

Avey,J.B.,Luthans,F.,Smith,R.M.,& Palmer,N.F.(2010).Impact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n employee well-being over time.JournalofOccupationalHealthPsychology,15(1),17-28.

Arielle M.Sliverman,Ivan R.Molton,Kevin N,& Dawn M.Ehde.(2015).Resilience predicts functional outcomes in people aging with disability: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ArchivesofPhysicalMedicineandRehabilitation,96:1262-1268.

Audrey U.Swift,& Robert B.Tate.(2013).Manitoba follow-up study,depart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sciences,faculty of medicine,university of manitoba,canada.ElectronicAddress:JournalofAgingStudies,27(4):410-418.

Baltes,P.B.,& Baltes,M.M.(1990).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successful aging:The model of selective optimization withcompensation.In P.B.Baltes& M.M.Baltes(Eds.),Successfulaging:Perspectivesfromthebehavioralsciences(pp.1-34).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arnett,M.D.(2014)Future orientation and health among older adults:The importance of hope.EducationalGerontology,40(10):745-755.

Chipperfield,J.,Perry,R.,Bailis,D.,Ruthig,J.,& Loring,P.C.,Gender differences in us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ntrol strategies in older adults with major health problems.PsychologyandHealth,2007,22(1):83-105.

Dilip, V. J., Gauri, N. S., & Wesley, K. T. (2013).Older age is associated with more successful aging:Role of resilience and depression.AmericanJournalofPsychiatry,170(2):188-196.

Dumitrache, C. G., Windle, G., & Herrera, R. R.(2015).Do social resources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timism and lifesatisfaction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people? Test a multiple mediation model.JournalofHappinessStudy,16(3):633-654.

Esposito,F.,Gendolla,G.H.E.,& der Van,L.M.(2014).Are self-efficacy beliefs and subjective task demand related to apathy in aging?Aging&MentalHealth,18(4):521-530.

Flood M,Boyd M.(2008).Successful aging in a southern older adult sample.SOJNR,8(3):12.

Freund,A.M.& Riediger,M.(2003).Successful aging.In R.M.Lerner,M.A.Easterbrooks,& J.Mistry(Eds.),Handbookofpsychology:V01.6.Developmentalpsychology(pp.601-628).Hoboken.NJ:Wiley.

Heckhausen,J.,& Schulz,R.(1995).A life-span theory of control.PsychologicalReview,102,284-304.

Heckhausen J.(2000).Evolutionary perspectives on human motivation.AmericalBehavioralScientist,43(6):1015-1029.

Heckhausen,J.,Wrosch,C.,& Schulz,R.(2010).Amotivational theory life-span development.PsychologicalRevien,117:32-60.

Hyounae, M., Hyun, J. K., & Soo-Bun, L.(2015).Extending the challenge-hindrance stressor framework: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InternationalJournalofHospitalityManagement,50:105-114.

Jopp, D. & Smith, J.(2006).Resources and life-management strategiesas determinants of successful aging:on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selection,optimization,and compensation.PsycholAging:21(2):253-265.

Luthans F.,Youssef C.M.,&.Avolio B.,J.(2007).Psychological capital:The human competitive edge.Oxford,CK:OxfordUniversityPress.

Marcus Weiland,Claudia Dammermann,& Gabriela Stoppe.(2011).JournalofAffectiveDisorders,133(1-2):114-119.

Rose,K.C.,Gitlin,L.N.,& Dennis,M.P.(2010).Role of self-efficacy and anxiety among pre-clinically disabled older adults when using compensatory strategies to completedaily tasks.InternationalPsychogeriatrics,22:1225.

Rowe J.W.,Katm,R.L.(1987).Human aging:Usual and successful.Science237:pp:143-149.

Stevan, E. H.(2011).Conservation of resource caravans and engaged settings.JournalofOccupationalandOrganizationalPsychology,84(1):116-122.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examine whether control strategies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successful aging.Questionnaires were completed by people aged 60 or older in Hangzhou.Results showed that,on the one hand,male participants tended to use selective primary control strategy,and on the other hand,high scores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or high scores of OPS were all more likely to lead to successful aging.Moreover,selective primary control strategy partia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successful aging.It is therefore suggested that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older people has an indirect effect upon successful aging by using the select primary control strategy.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OPS on Successful Aging

LI Meng-di1LUO Hong2QIAN Yue3NIU Yu-bai1

(1.Department of Psychology,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2.Hangzhou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Hangzhou 310007,China;3.Hangzhou Wuyunshan Sanatorium,Hangzhou,310008,China)

successful aging,selective primary control strategy,the degree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15YJA190005;20150633B34。

B844

A

1006-6020(2016)-02-0153-09

**通信作者:骆宏,男,浙江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咨询心理学;E-mail:luohong@vip.126.com。

猜你喜欢
老龄化控制策略资本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考虑虚拟惯性的VSC-MTDC改进下垂控制策略
能源工程(2020年6期)2021-01-26 00:55:22
工程造价控制策略
山东冶金(2019年3期)2019-07-10 00:54:04
资本策局变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2
现代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策略探讨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7:02
第一资本观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18
VR 资本之路
容错逆变器直接转矩控制策略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商事法论集(2015年2期)2015-06-27 01:18:54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福利中国(2015年5期)2015-01-03 08: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