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诗颖
(湖南科技大学 艺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六首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
——以霍洛维茨和齐夫劳演奏版本为例
王诗颖
(湖南科技大学 艺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 要】《匈牙利狂想曲》是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钢琴乐曲之一。文章以霍洛维茨和齐夫劳两位演奏家的艺术处理为对象,从两位钢琴家的演奏风格及特点入手,按照乐曲的演奏顺序,分部分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更深地挖掘作曲家的创作精髓,从而更好地演绎这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作品。
【关键词】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演奏技巧
(一)简介弗朗茨·李斯特。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是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被誉为“钢琴之王”、“钢琴皇帝”、“欧洲第一钢琴家”。他将钢琴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一生创作了钢琴曲、交响乐、合唱曲、宗教音乐、交响诗,还创作了具有鲜明匈牙利民族气质的大量作品,把马札尔文化推上了世界音乐舞台。
(二)《匈牙利狂想曲》创作背景。《匈牙利狂想曲》创作于1864-1885年,是李斯特大量钢琴作品中最受欢迎、最广为流传的作品之一。此作品将匈牙利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进行了集中体现,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热情、奔放、友好的吉卜赛民族。《匈牙利狂想曲》第六首是李斯特19首匈牙利狂想曲中最出名、演奏频率最高的作品之一,创作素材主要源于匈牙利的民间舞曲及匈牙利境内吉普赛人的流行音乐。全曲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庄严而稳重的进行曲舞曲风格;第二部分是“恰尔达什”舞曲风格,奔放、热情、幽默;第三部分是带有宣叙风格的旋律,沉重且自由;第四部分具有“弗里斯卡”舞曲风格,豪放、粗犷。
(一)两位演奏家的简介。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1903-1989),世界最负盛名的钢琴家之一,美籍俄罗斯人。很早就显露出音乐天赋,先后师从俄罗斯和德国的演奏大师,集俄罗斯学派与德国学派之大成。
格奥尔·齐夫劳(Gyorgy Cziffra1921-1994),法籍匈牙利钢琴家。善于演奏舒曼、肖邦和李斯特的作品,尤其喜爱李斯特的作品。他演奏的练习曲及高难度技巧作品,都能充分展示其才华,最具特色的作品是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与《超技练习曲》。
(二)演奏家的风格及特点。霍洛维茨的演奏速度大体适中,节奏控制得比较严谨但又不失李斯特的浪漫色彩。细节处理比较细腻,乐段结构非常清晰,在乐段之间会做一些减慢或减弱的处理,为另一乐段进行铺垫。触键方面,霍洛维茨独特的低手位演奏、指肚触键、重心低等触键方式,使乐曲速度很快却依然能保证音的清晰度。
齐夫劳的演奏给人以气势磅礴的感觉,热烈的情绪和清晰的旋律线条是他演奏的主要特点。突出乐曲的旋律线条与歌唱性主题衔接紧密,力度对比方面十分明显,速度和节奏上也很自由。他将李斯特华丽的炫技演绎得淋漓尽致,同时加入了自己独特的理解。
(一)中板部分
力 度 速 度 二度创作霍洛维茨 f:2 ff:2渐弱:4 渐强:2 1.27分钟 无齐夫劳 f:6 ff:3渐强:5 1.13分钟 有
此部分(1-40小节)速度为中板(88),具有进行曲风格,庄严而稳重,体现出刚毅、坚定、豪迈的情绪。霍洛维茨用的比较贴近于“Tempo giusto”的速度进行演奏,整体力度变化不太大。齐夫劳用较快的速度演奏,虽然是中板,但他也把热情毫无保留地表现了出来,在强音的演奏上,他并没有拘束于钢琴谱上给出的强弱,更多的是加入自己的处理。
9-12小节唯一要提到的是两位钢琴家在“f”到“ff”的力度对比上。霍洛维茨在速度方面比较平稳,所以在节拍和强弱上会处理得比较明显、细腻;齐夫拉并没有把速度控制在“中板”上,而是选择比较自由的演奏,主要是用速度的快慢去对比这两个乐句。24小节,霍洛维茨左手出现了八度和弦的上行递进,虽然在此处有一个渐强的记号,可是他的演奏并没有渐强,而是突出左手配合右手主旋律的演奏,使其更有层次感。齐夫劳进入此乐段旋律速度有明显的渐慢,用了音后延长,拉宽了音与音之间的间隙,更能突出左手波音清晰度,给人俏皮的感觉。40小节,霍洛维茨在华彩部分流畅地演奏,从音响上可以听到声音的清晰连贯,具有很强的歌唱性。在“ff”处,左手八度和弦的强出和快速上行跑动把音乐推到了顶端。齐夫劳在上行之后,自由地加入了上行音阶与下行音阶的交替演奏,用由慢到快的速度把华彩推向了高潮。
(二)急板部分
力 度 速 度 弹奏方法霍洛维茨 mf:6 f:6 0.44分钟 重量弹奏齐夫劳 p:2 f:2 0.21分钟 纤巧弹奏
此部分(41-72小节)速度为急板(184),具有“恰尔达什”舞曲风格,表现出吉普赛人民欢乐、喜悦的舞蹈场面。从表格上看,两位演奏家的力度标记相差很大,霍洛维茨整体使力度保持在“mf-f”范围内,而齐夫劳虽然力度变换的次数没有霍洛维茨多,但力度范围在“p-f”之间自由转换;在速度上,虽然齐夫劳的演奏时间比霍洛维茨快出了一倍,但还是没有达到谱面上的急板;在弹奏方法上,霍洛维茨大多采用断奏,用短促而扎实的重量弹奏来演奏此部分。齐夫劳演奏此部分则采用纤巧弹奏,使各音之间保持均匀的弹奏,手腕、手臂放松,手指触键迅速、灵巧,指尖力量集中,这样演奏出来的音色具有明亮和轻巧的颗粒性。
(三)行板部分
?
此部分(73-92小节)速度为行板(66),带有宣叙风格,旋律沉重且自由,婉转哀愁又不失坚毅的性格。特别注意的是,此部分中霍洛维茨演奏的时间比齐夫劳的时间短,这是全曲中唯一一部分时间比齐夫劳短的。再看力度的对比,霍洛维茨的强弱变化也比齐夫劳要略明显。
霍洛维茨把73-80小节作为一个整体,演奏时将右手的旋律紧密连接起来,右手稍微的加强有一种强调作用,左手的弱和慢与右手形成对比。第80小节,八度部分,直接把旋律线条推动起来,在速度和力度上都很明显地体现。在82小节处,把左手的演奏速度放慢,使后面83、84小节进行了拉宽处理,在32分音符快速演奏最后放慢下来,回到了单音旋律的主题部分。92小节华彩句是用两头慢中间快的速度来演奏的,让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也体现了浪漫主义虚幻缥缈的意境。在中间快速演奏部分,左手加入一组协和音程的敲击,富有节奏感,使每个音产生突强的效果,使最后音量渐弱的部分自然过渡到下一个部分,这也是全曲中,霍洛维茨唯一的一次二次创作。
齐夫劳把每一小句作为一个部分,又不失整体性地演奏。这一部分的主旋律在右手,左手只作伴奏,所以演奏此部分时把左手尽量弱化。这一部分他没有用提速和加强的方法来演绎,从单旋律到八度音都用比较含蓄的方式演奏;在83小节的八度第二次推动时,适当在速度上做了些加快和力度上的加强;在32分音符的快速跑动处,加入了很多即兴的二度创作,使音乐更具有“歌唱性”;最后一连串的16分音符组成的华彩部分连贯地过渡到下一部分。
(四)快板部分
?
此部分(93-221小节)速度为快板(132),是具有“弗里斯卡”舞曲风格的快板乐章,粗犷豪放。
霍洛维茨在前面三小节的切分音部分,没有弱处理,而是在三小节的切分音后连接右手的十六分音符,左手选择典型进行曲风格来演奏。左手的节奏律动很强,更加突出了此部分的活跃情绪。179小节,霍洛维茨的演奏在此处比较随意,没有与前面的节奏完全统一,而是追求右手三连音的流动性。整体上,在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上不是特别明显,都保持在一个恒定的速度上。霍洛维兹采用非连音的触键方式,手指的快速跑动中,既不是非常连贯,又不是跳音的状态,使每一个音串起来形成“音线”,同时声音的质量均匀、颗粒性地连续进行。
齐夫劳在93-126小节力度保持较弱,左手演奏轻巧,有“弗里斯卡”舞曲风格,特别明显的是在105、107、109、111小节右手切分节奏中间音标记的“〉”记号处,以及在113、115、117右手切分节奏中间音标记的“〉”短而急促的演奏。速度和力度整体上有变化,使音乐富有更多活力。齐夫劳用的强断奏要求是音与音之间应该运用断开的方法来触键。这样触键的特点,使得指尖接触面较小,富有弹性,触键灵敏、离键较快。
总体上:霍洛维茨整体演奏速度与力度都比较平稳,虽然加入了很多自己的细微情绪处理,但在整体节奏和速度上的控制还是很严谨的。加快和减慢在乐曲表达中较少有,各个部分演奏的时计速度均衡,严格遵循原谱原作者的情感。
齐夫劳整体速度较快,力度、速度处理不拘泥于原谱,比较自由,重视主观情感。中板和急板、行板和快板速度对比明显。
李斯特是19世纪中期浪漫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之一,而李斯特作为浪漫主义的钢琴演奏大师和作曲家,他在演奏技术观念上完全摆脱了固定手臂、抬高手指弹奏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地把钢琴基本弹奏方法从手指扩展到手掌到手腕、手臂,甚至运用整个上半身去演奏。我们只有更好地去了解他,才能使我们演奏出来的作品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4]周为民.钢琴艺术的多维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陈建华.外国著名表演艺术家辞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6][匈]弗朗茨·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集[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7]韩斌.最后的浪漫主义者[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8]湛命.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叹息》不同录音版本分析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9]孙雪.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演奏版本比较[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10]李健健.李斯特精神的继承者——简论钢琴家乔治·齐夫拉的生平及演奏风格[J].人民音乐,2013.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079-02
作者简介:
王诗颖(1991-),女,重庆南岸人,湖南科技大学2015级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钢琴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