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新, 韩秀芹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王志新, 韩秀芹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兰州730070)
为加快培养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对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调研,总结出该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对策与建议,主要是:明确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大力推进实训基地建设。
汽车类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自加入世贸组织10余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突飞猛进,高职层次的汽车类专业人才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1],但国内开设汽车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和培养的人才质量尚有很多不足,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因此,客观分析影响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原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为国内劳动力市场提供优秀的汽车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内在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均有研究[2-7]。本文立足于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分析,运用教育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建议。
2.1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查样本的选择
笔者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分别设计了针对校外实训基地、用人单位、教师、学生的调查问卷。对学生的调查主要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及评价保障展开;对教师的调查主要是了解培养目标是否科学、培养过程是否合理、评价保障体系是否完善,并征求教师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对校外实训基地、用人单位的调查主要是了解毕业生能否满足企业的要求,并征询企业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历经多次改革已趋于完善,基本能适应目前人才培养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本研究选取该校的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样本。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44份,回收有效问卷240份。其中针对学生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6份,涵盖了98%的学生;针对教师发放问卷19份,收回有效问卷19份,涵盖了所有参与专业教学的教师;针对校外实训基地、用人单位发放问卷25份,收回有效问卷25份,涵盖了90%的校外实训基地和用人单位。
2.2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2.2.1学生方面
问卷的3—11题是针对培养目标提出的问题。
问题3是调查学生对培养目标的熟悉情况,基本清楚或完全清楚的占71.9%(见表1)。
表1 学生对培养目标的熟悉情况调查结果 人
问题4是调查学生对培养目标的满意度,基本满意或完全满意的占66.3%(见表2)。
表2 学生对培养目标满意度调查结果 人
问题10是调查专业对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视情况,有136人认为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比较重视或非常重视,占69.4%(见表3)。
表3 对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视程度调查 人
问卷的12—15题是针对培养内容提出的问题。
调查表明,认为专业开设课程能够基本满足或完全满足获取知识方面需要的占64.8%(见表4)。
表4 课程满足学生知识方面需要程度 人
问卷的16—20题是关于教学方法的问题。
对于教师是否向学生讲授了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的问题,有135人认为该专业大部分教师能够紧密结合行业发展、结合用人单位需求教学,占有效问卷的68.9%(见表5)。
表5 向学生讲授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符合程度 人
问卷21—23题是关于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问题。有81人认为校内实训基地能满足学习需要,占41.3%(见表6)。
表6 校内实训基地满足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情况 人
有102人对校外实训基地基本满意或非常满意,占52.0%(见表7)。
表7 对校外实训基地满意度调查结果 人
问卷中24—27题是关于评价考核体系的问题。
有85人认为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占43.4%,认为不利于的有27人,占13.8%(见表8)。
表8 考核方式是否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 人
2.2.2教师方面
问卷第12—15题是针对培养内容提出的问题。
有15人认为专业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比较重视或非常重视,占78.9%(见表9)。
表9 对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视程度调查结果 人
问卷的16—17题是关于校内外实训基地问题。
有73.7%的教师认为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完全能或基本能满足学生获取基本职业能力的需要(见表10)。
表10 校内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培养职业能力情况 人
有5.3%的教师认为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全能满足学生获取基本职业能力的需要,63.2%的教师认为基本能满足需要(见表11)。
表11 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情况 人
2.2.3校外实训基地、用人单位方面
参与问卷调查的25家单位对汽车类专业的毕业生都比较满意,表明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够满足校外实训基地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见表12)。
表12 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人
校外实训基地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满意度较高,认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完全能满足要求的占44.0%,认为基本能满足要求的占56.0%(见表13)。
表13 学生的职业能力能否满足要求 人
2.2.4调查总体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通过改革,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能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要求:目标体系科学、明确;内容方法体系合理、完善;评价保障体系健全、实用。但也应认识到,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
2.3取得的成果
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图1表明,2015年的签约率比2011年增长18.2%,2015年的就业率比2011年增长9.3%。
图1 近5年汽车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近5年,汽车类专业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一次性通过率逐年提高,汽车维修工证(中级)和汽车维修电工证(中级)考核的一次性通过率分别提高了15.4%和13.0%(见图2)。
图2 近5年汽车类专业学生的考证情况
综合调查表明,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3.1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
(1) 制定符合行业发展的培养目标。
制定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要参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二要充分征求用人单位、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内相关职能部门、教师、毕业生、学生、学生家长等各方的意见,三要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掌握行业发展现状及态势。
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汽车类专业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从事汽车检测、维修、销售、管理、装配的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8]。
(2) 师生要熟悉培养目标。要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培养目标,让师生明确培养目标,如在录取通知书上注明、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讲解、在学生经常访问的学校网站上宣传、在校园内人流量比较大或者比较明显的地方张贴,让学生熟悉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3.2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2.1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建立专业课程体系时应做到:(1)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组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例如将机械制图、电工电子基础、机械基础、汽车材料等专业基础课合并为汽车机械基础课程;(2)在对人才能力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对部分专业课进行整合,例如将分散于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结构与检修、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的内容组合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专业课[9]。
3.2.2教学内容求新,教学方法求活
在教学中必须结合行业的发展及时更新专业课程内容,以便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另外还应建立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两对接”的教育教学模式[10]。
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所以教师应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探索采用“翻转课堂”、“微课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逐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依托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建立“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立职业院校教师3年轮训制度,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建立一批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
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可以不拘泥于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积极聘请高水平大学、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专家教授和国内外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11]。
3.4大力推进实训基地建设
努力创办校办企业,让学生通过参与生产实习得到更好的锻炼;教师通过全程参与实训,能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指导。
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学校与合作企业建立资源共享、订单培养、职工培训、交流任职等机制,推动企业把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学校把实训基地建在企业,探索建立引厂进校等校企一体化的合作模式。
3.5科学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采用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制度。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评价,每三年聘请第三方研究机构实施一次,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使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12]。
为满足经济发展对高职层次的汽车类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类专业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取得成果和经验。学院将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创新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汽车类专业人才。
References)
[1] 崔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11):73-74.
[2] 田建英,王宝安,郭法宽.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37-40.
[3] 王敬,王勇.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2):55-57.
[4] 汪功明,杜兰萍,姚道如.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3(5):160-164.
[5] 隋礼辉.基于工学结合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4):169-171.
[6] 万荣国,陈洪胜,罗怡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一拖一”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4(3):29-31.
[7] 李洪泳.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5(5):14-16.
[8] 王国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0):36-39.
[9] 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4(10):103-105,111.
[10] 杨平进.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才智,2013(25):107.
[11] 李彩红,杨志伟,曹成涛.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119-121.
[12] 黄瑞.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初探[J].人才资源开发,2014(19):77-78.
Research on reform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for automobile engineering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Zhixin, Han Xiuqin
(Gans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Lanzhou730070, China)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personnel training for automobile engineering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has carri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for automobile engineering major in Gans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summarizes the reform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on reform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for automobile engineering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ainly including clearing training objectives,building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updating teaching contents and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in time,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m and teachers’ training gradually and promoting the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vigorously.
automobile engineering major;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DOI:10.16791/j.cnki.sjg.2016.04.042
2015- 10- 13
2014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14B-143);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14-2016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交教研1402-2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科研规划项目2014-2015年度课题(201429Y02)
王志新(1976—),男,山东寿光,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人车路系统安全
E-mail:wzxin851@163.com
G710
A
1002-4956(2016)4- 0156- 04
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