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配合化痰通腑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排痰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6-08-29 03:29唐志清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外二科佛山528200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4期
关键词:黏稠度通腑动脉血

唐志清(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外二科佛山528200)

穴位贴敷配合化痰通腑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排痰治疗的效果分析*

唐志清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外二科佛山528200)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化痰通腑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排痰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2015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三个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穴位贴敷治疗与化痰通腑法配合治疗,对照组1给予常规抗感染、祛痰等治疗,对照组2采用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3采用化痰通腑中药法,内服星蒌承气汤,分别观察四组的临床排痰效果、痰液黏稠度和动脉血气等。结果:研究组患者痰液黏稠度要低于三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动脉血气分析中,研究组的血氧分压和排痰效果均优于其他三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化痰通腑法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痰液黏稠度,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排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重型颅脑损伤;穴位贴敷;化痰通腑法;排痰治疗效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长期卧床,肺活量减少,肺底部肺泡膨胀不全而致坠积性肺炎;同时因咳嗽排痰的能力受限,呼吸道分泌物的堆积,易形成细菌的良好培养基,造成肺部感染。如何从治疗与护理的角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排痰进行干预,提高救治成功率,预防和减轻肺部感染、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课题。2013年~2015年,我院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穴位贴敷配合化痰通腑法进行排痰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3年~2015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1、对照组2和对照组3,每组30例。治疗前做好相关健康宣教,说明治疗目的、意义及方法,取得家属或患者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诊断标准[1]:格拉斯昏迷评分(GCS)评分≤8分;伤后昏迷6 h以上或在伤后24 h内,意识情况恶化再次昏迷6 h以上者。(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家属支持配合此项研究。

1.2.2排除标准(1)贴敷部位皮肤破损、溃疡或水肿者;(2)对穴位贴敷药物及胶布过敏者;(3)糖尿病患者;(4)合并有严重的胸、腹、脊柱等重大损伤及严重的四肢损伤,或合并原发性心肺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颅脑损伤患者;(5)伤后正虚明显,元气欲脱者。

1.3研究方法

1.3.1对照组1给予常规抗感染、祛痰等治疗,同时采取心理、环境、饮食、病情观察、排痰等常规护理措施。

1.3.2对照组2在对照组1的治疗基础上,入院后采用穴位贴敷治疗,贴敷膏采用本院自制的三子养亲膏(组方: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取天突、定喘、丰隆、肺俞穴加减,肺气虚者加气海,发热者加大椎、曲池。早晚各贴敷1次,2 h后去除,连续治疗14 d。

1.3.3对照组3在对照组1的治疗基础上,采用化痰通腑中药法,内服星蒌承气汤。组方:生大黄10 g(后下)、芒硝10 g(冲服)、全栝楼30 g、胆南星6 g。煎制成150 ml汤剂2袋,1袋/次,早晚两次空腹凉服。

1.3.4研究组在对照组1的治疗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治疗与化痰通腑法配合治疗。

1.4观察指标[2]观察四组患者在治疗7 d、14 d后的排痰效果,并观察痰液粘稠度、动脉血气指标等。(1)痰液黏稠度判定:在吸引负压0.6 mPa下,用F10号硅胶吸痰管吸痰。Ⅰ°(稀痰):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Ⅱ°(中度黏痰):痰的外观较黏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Ⅲ°(重度黏痰):痰的外观明显黏稠,玻璃接头内壁上滞有大量痰液,且不易用水冲净。(2)动脉血气相关指标分析: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3)排痰效果:显效:排痰效果好,听诊肺部无啰音,呼吸音正常;有效:痰液易排出,听诊肺部无明显湿性啰音,呼吸音基本正常;无效:听诊呼吸音弱且有湿性啰音。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治疗7 d、14 d后的排痰效果比较研究组的排痰效果比三个对照组均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个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7 d、14 d后排痰效果比较

2.2患者治疗7 d、14 d后痰液黏稠度比较研究组患者的痰液黏稠度较三个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7 d、14 d后痰液黏稠度比较(例)

2.3患者治疗7 d、14 d后动脉血气分析比较治疗7 d、14 d后,研究组的血氧分压较三个对照组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治疗7 d、14 d后动脉血气分析比较(±s)

表3 患者治疗7 d、14 d后动脉血气分析比较(±s)

时间组别n血氧分压值(mm Hg)t值P值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研究组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研究组30 30 30 30 30 30 30 30 12.26±4.42 17.22±8.40 15.16±5.14 27.12±19.03 12.38±5.65 13.23±5.23 15.48±3.79 20.39±11.32 4.17 2.61 3.33 -3.47 3.14 2.25 -0.000 0.013 0.022 -0.001 0.003 0.031 -

3讨论

颅脑损伤患者一般需长期卧床,咳嗽排痰能力受限,易造成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并堆积,形成细菌的良好培养基,易导致患者肺部感染等其他并发症。马岚等[3]报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达100%,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目前,临床协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排痰的方法较多,主要有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法、吸痰法和口服或静脉使用止咳化痰药物法等,虽都可一定程度上促进排痰,但均存在一定的弊端,无法解决患者痰液增多的根本问题。因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有效排痰已成为现代临床的难题。

中医认为重型颅脑损伤病机以瘀停清窍痰证、瘀蒙窍证、痰热蒙窍证和痰瘀蒙窍兼热结腑实证四证交错缠绵发展为特点[4]。同时,中医理论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肺气的肃降。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则会影响肺气的肃降,而出现胸满、咳喘[5]。根据中医理论“异病同治”、“表里互治”和“实者泻之”的原理,采用通腑泄热之法,有助于邪从下泄,大便通畅,痰热下泄。这为化痰通腑法治疗有关肺部的疾病提供了理论支撑。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能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干扰,持续有效发挥药效,出现不良反应可及时中止给药,同时可起沟通表里、调和营卫、宣肺化痰、止喘平喘、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药物对经络的刺激可调节脏腑。本研究中取天突、定喘、丰隆、肺俞等主穴,天突穴、定喘穴和肺俞穴之功效在于止咳平喘,主治哮喘、咳嗽;丰隆穴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对肺气虚者可加气海穴,补肾益气,主治一切气疾及各种脱证;发热者可加大椎穴和曲池穴,大椎穴功能疏风解表,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曲池穴功能疏风解表,调和气血,主治高热。数穴合用,加强止咳平喘、化痰之功效。

《内经》云:“聚于胃,关于肺。”脾胃之纳运、升降失常,饮食湿浊聚于胃而成痰。而肺之痰,每由肺脏受邪,清肃失司所致。本研究用三子养亲汤研制成膏剂,贴于穴位。三子养亲汤首见于《韩氏医通》,主方由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三药组成,是临床常用方剂。莱菔子消食化痰,有痰断其源,无痰则调节脾胃之气机,升降有度,邪自难存;紫苏子降气化痰;白芥子畅膈除痰。生姜汁味辛,入肺、胃、脾经,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解毒,用于咳嗽痰多及恶心呕吐等症。四者皆为治痰之药,合而成方,研末调敷外用治痰,各逞其长,有顺气降逆、痰化食消、止咳平喘、加强化痰定喘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子养亲汤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并有抗组胺、乙酰胆碱等作用,可调节免疫,改善肺功能[6]。生姜含姜辣素、姜烯油等成分,有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及药物经皮肤吸收的作用。穴位贴敷法就是取生姜的这些特性,增强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三者祛痰止咳的作用,达到内服药外用之目的。

化痰通腑法主要是内服星蒌承气汤,药方含全栝楼、胆南星、生大黄、芒硝。方中全栝楼清热化痰、理气散结;胆南星息风化痰清热,配全栝楼清热化痰,去中焦之浊邪;生大黄煎时后下,峻下热结,荡涤肠胃,通腑化浊;芒硝软坚散结,配生大黄通降腑气。四药相配治急性痰热腑实,化痰热、通腑气,势宏力专[7]。星蒌承气汤旨在迅速祛除浊邪,不宜久用,2~3 d后需根据患者大便情况,调整大黄、芒硝用量。以知为度,中病即止。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合用化痰通腑法充分发挥了经络调节脏腑的功能和外用三子养亲膏的顺气降逆、痰化食消、止咳平喘之功效,以及内服星蒌承气汤的化痰热、通腑气的作用,三者从不同的方向稀释了患者的痰液黏稠度,增强了排痰能力,改善了肺通气,从而起到相互协同的效果,治疗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化痰通腑法合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研究组)在排痰效果、改善痰液黏稠度、动脉血气方面均显著优于其它三个对照组,效果显著,P<0.05。由于本研究样本较少,单用貼敷疗法的排痰效果稍逊于基础疗法,可能存在偏差,仍需加大样本进行研究。综上所述,穴位贴敷配合化痰通腑法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痰液黏稠度,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排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84

[2]李娜,黄泽宽,罗书裕,等.G5振动排痰机对呼吸衰竭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9,8(7):32-34

[3]马岚,李冬纯,关玉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40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2):187-189

[4]黄建龙,李云辉,林中平,等.通腑化瘀导痰汤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2009,37(7):44-46

[5]印会河,张伯纳.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52

[6]彭暾,周荣,马静,等.三三六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78例[J].陕西中医,2009,30(12):1573-1574

[7]谢颖桢,邹忆怀,孙立满.运用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的体会[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3):221-222

R651.15

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4.006

广东省佛山市科技局2013年课题(编号:201308146)

(2016-03-19)

猜你喜欢
黏稠度通腑动脉血
勘误声明
这些表现是假黏稠
小学品德学科长课程的路径设计
血液黏稠患者忌食花生红衣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什么是血液黏稠度升高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通腑降气汤治疗腑气郁滞型便秘60例
通腑法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