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虹(云南省禄丰县文联创作室)
从滇中彝族酒歌中走来
■李剑虹(云南省禄丰县文联创作室)
我的高原我的窝,滇中彝族酒歌我的魂。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对调,会吃肉就会喝酒,会喝酒就能唱酒歌,我跟随着酒歌一路走来;这就是我的滇中,这就是我的家园。
三国时代的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国人有个成语:无酒不成席。还有一句最诚恳的俗话,叫作“无酒不成敬意”。自从杜康发明了这种琼浆玉液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喝酒喝到了出神入化、飘飘欲仙、醉生梦死的境界。我们翻开中国文化艺术史,就可以看到以酒为题材的酒文、酒赋、酒诗、酒歌、酒令、酒仙不胜枚举,仅以歌词的形式保存下来的酒文化题材作品,就有汉乐府中的《鼓吹曲辞·将进酒》 《四厢乐歌·上寿酒歌》 《清商曲辞·宴酒篇》 《杂曲歌辞·饮酒乐》等,而在山高水长的滇中高原上,世代祖辈以酒为载体的酒歌更是传唱不衰,数不胜数,极为丰富。在滇中这块神奇美丽的热土上,彝人们世世代代传唱着一首首委婉动听、粗犷豪放、热情四溢、音韵缭绕、优美动人的酒歌。
“阿老表端酒喝/阿表妹端酒喝/阿老表喜欢不喜欢也要喝/阿表妹喜欢不喜欢也要喝/喜欢呢也要喝/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滇中高原的彝族酒歌是从高高的云岭中响起的。在莽莽苍苍的大山深处,在茂茂密密的森林里,酒歌披一身翠绿,拍翅而起,射向天空。朝霞在酒歌的韵脚里徐徐染红;炊烟在酒歌的声腔里冉冉升起;云朵和雾霭,在酒歌里缓缓飘荡。因了这高高的山岚,因了这高高的云和雾,滇中高原的彝族酒歌就有如仙音,缥缥缈缈,亦真亦幻。这梦中的仙音是拨动瑶池的片片涟漪,弹响瑶池的阵阵箫声。那音符是在嫦娥的水袖上绣的,所以很圆润、飘逸和舒展。那歌谣是在吴刚的酒碗里泡的,所以很缠绵、酽醇和回味无穷。那酒歌,开在吴刚高高的桂花树上,让桂花更艳更香更沁。那歌,搭成弯弯的鹊桥,让有情人长守长伴。是女娲补天时,飞天的翅膀;是精卫填海时,精美的石头;当然,也是夸父追日时迸发出的,取之不绝的力量。
滇中的彝家酒歌,不是天神唱的,是神的儿女、神的彝人唱的。这些布满彝人符号的神的儿女们,摇曳着比酒还醉的彝俗乡风,从林海的绿色里摇出来、摆出来,抹亮你本就充满了惊奇的眼睛。你还来不及看一眼就会溢满眼的风景,你就会被滇中高原的原生态美色和信口开唱的酒歌灌醉了,你就毫无准备的醉得站不稳当、爬不起来了。滇中彝族酒歌是一朵朵生长在山野的花,它是活的,伴随着日月风雨长期存续。它是艺海中的一枝奇葩,充满活力。这些高原的青山秀水养育的酒歌,大多散落在彝族村村寨寨,所幸被历代热爱生活的歌手们听在耳中,记在心上,世世代代传唱下来:“一杯酒一座山哟 啊哩啦喏哎/一杯酒一条江哟啊哩啦喏哎/一杯酒喜相逢哟/啊哩啦喏哎/一杯酒天地宽哟/啊哩啦喏哎/一杯酒呀一枝花/啊啦啦耶/一杯酒呀一个人啊啦啦耶/一杯酒呀一份情/啊啦啦耶/一杯酒呀一句话 啊啦啦耶/一杯酒再呀再回首/啊啦啦耶/(慢)一杯酒两呀两牵挂/啊啦啦耶!”
滇中高原的彝族酒歌含有历史、宗教、祭祀、商贸、饮食、服饰、歌舞、农耕、祭祀、星占等诸多文化内涵和大量的人文信息,具有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人类学的重要价值。它承载了社会生活、历史传说、劳动生产、民族迁徙、风俗习俗、处世待人、礼尚往来、对待亲友、家庭生活的伦理观念和准则。
按时间和场合划分,可以分为日常待客酒歌、婚礼酒歌、满月酒歌、祝寿酒歌、贺新房酒歌、丧礼酒歌、节日酒歌、祭祀酒歌等等。按酒歌的内容和作用来划分,滇中彝族酒歌可分为敬酒歌、劝酒歌、谢酒歌、拒酒歌等等。有的酒歌内容表达的是青年男女流露爱慕之情,忌讳在长辈面前唱。但现在都市里的许多娱乐场合,把这些混入滇中彝族酒歌中,不分庄重肃穆的场合,在长辈面前唱、在领导面前唱、在亲朋面前唱,这完全背离了酒歌的“规矩”。
酒歌是彝族人民的一种精神食粮。它用最质朴的语言和音调,把人类最古老、最原始、最基本、最甜美的感受,用歌声传承给一代又一代人,这就是滇中高原彝族酒歌的独特魅力与功能所在。彝乡经常传唱酒歌,可以让人快乐、心情舒畅,越发年轻:“亲亲的阿老表/亲亲的阿表妹/走一步是望两眼/哪个舍得你呀/走一步是望两眼/哪个舍得你呀/走是要走了/舍是舍不得呀/走是要走了/舍是舍不得呀/就是舍不得呀/要走的阿老表/要走的阿表妹/再也不能忘了你/哪个舍得你呀/走是要走了/舍是舍不得呀/走是要走了/舍是舍不得呀/就是舍不得呀……”(《留客调》)
此刻,一群如水的滇中彝家儿女们,正端着一杯杯米酒站着、笑着、唱着、等着你的光临,迎接你的风尘:“客人来到我家乡/来到我们彝家寨/好酒倒给客人喝/高兴就喝彝家酒!”那酒不是凡人的玻璃杯装的,而是神仙的牛角号盛的。那牛角杯已经被滇中彝家的敬酒歌声打磨得光滑锃亮、润泽光洁。牛角酒杯里,是滇中土生土长的米酒、小灶酒、大麦酒的酒香;牛角酒杯口,是滇中父老乡亲兄弟姊妹的唇香、牛角杯沿,是滇中高原酒歌的情诗香生态香。
滇中彝家少女就那么端着一牛角杯酒,笑意抿绵的望着你唱,亮闪闪的眼睛水汪汪的跟你说话,远方的贵客远方的哥,喝一口彝家阿妹的迎客酒吧。你硬硬的一颗心就被她看热了、看软了,甚至看溶了,接过酒杯,一饮而尽。那是滇中高原彝家的一种情啊,怎能不喝?你要实在不胜酒力,不肯喝,彝家姑娘就还会端着酒杯唱一曲吉祥的酒歌:“今天日子好哎/啊哩咾嘬哎/宾朋来相聚哎/啊哩咾嘬哎/喝杯吉祥的酒哎/啊哩咾嘬哎/喝杯如意的酒哎/啊哩咾嘬哎/喝杯祝福的酒哎/啊哩咾嘬哎/喝杯平安的酒哎/啊哩咾嘬哎,那些英武标致的男孩也端起了牛角杯,唱起了敬酒歌,看谁比谁狠,看你还耍不耍滑,看你喝不喝!你只得在滇中彝家的酒香、歌声和热情面前败下阵来,乖乖地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因此,当你一踏进滇中彝山,彝乡的酒歌就会把你逗乐、灌倒、熏醉、撩软,你就会头枕一地民风,在彝山的怀抱流连忘返。
滇中高原彝家的酒与歌是彝家人的热情、淳朴、豪爽酿制的,也是彝家的辛劳和汗水酿制的。养育了彝家祖祖辈辈的滇中大高原,是时光和自然留下的博大精深的酒坛。酒坛深处的彝家儿女们,站在春天的树尖上,以春风为媒,把春雨、春光和春色,都播撒在莽苍绵亘的滇中高原,把勤劳、汗水和智慧都浸泡在巍然挺拔的滇中高原。他们喝一碗烈性酒,吃一块三线肉,吼一声豪情嗓,想唱酒歌即刻就来:“唱上一小调/诓上一小调/管你会唱不会唱/唱上一小调/我们彝家好酒多/快来喝上一小口/唱上一小调/诓上一小调/管你会唱不会唱/唱上一小调/客人来到彝家寨/高高兴兴端酒喝!”抹抹唇间和胡须上的酒珠,就扛着犁上山,提着锄下地了。牛跟着他们,羊跟着他们,狗跟着他们,甚至那些鸟雀也会跟着他们。在高一声低一声的酒歌和声里,他们犁田、播种、收割,他们把艰苦的劳动变成愉快的歌声、变成会飞的音符、变成一首首劳动的颂诗。喝了一杯牛角酒,他们劳动时才有使不完的劲;唱上几首酒歌,他们劳作时才品味得出劳动的芳香。那酒是庄稼地里长出来的,是滴流肥沃泥土的清香五谷的成色,丰收的模样都是酒的颜色、酒的味道、酒的芬芳。滇中的酒歌,是彝家的汗水酿的。彝山的秋色,是在滇中的酒歌里丰腴熟稔的。
滇中高原养育的男儿女子们,无论老少和尊卑、无论职业和行当,个个都是好酒量、个个都是唱酒歌的好歌手。歌是他们的桥、歌是他们的路、歌是他们的心,歌是他们的情。那些英武标致的男儿们,总会唱着酒歌,踏着月色,到他心上人的屋檐下去。他说他把山上的野花采来了,花朵上的夜露是他思念的泪。他把天上的星星摘来了,天上的星星是他爱情的眼睛和明灯。他要把花朵和星星献给她。他要三天三夜不歇地唱出他的心声。那些滇中的女儿们,是天下最漂亮、最温柔也最多情的人,她会流着热泪推开女儿房的窗户说:来吧,爱我的人,到我的女儿房里来,喝一杯我为你酿的女儿酒,听一曲我只为你唱的酒情歌:“阿老表/来跌脚跌脚好玩呢/昨晚上搭你说好掉/你要来呢嘎/阿老表/端酒喝/喝酒好玩呢/彝家的美酒多爽口/你要喝呢嘎/阿表妹来跌脚/跌脚好玩呢/昨晚上搭你说好掉你要来呢嘎/阿表妹/端酒喝/喝酒好玩呢/彝家美酒多爽口/你要喝呢嘎!”当然,春情勃发的彝家姑娘更要染一点我青春年少的女儿红,这样滇中高原上的彝族酒歌此时就变成了情歌,酒歌的音符,泡熟了彝家人的爱情。滇中北高原的彝山上,到处酒歌潺潺、民风徐徐,到处是热情淳朴的酒香、劳动丰收的酒香、爱情甜美的酒香。听赏过那醉人的酒歌,那歌声就会在你的梦中天天不落、夜夜升起:“彝家那个小锅酒又甜又爽口/客人啊请你喝/不喝你莫走/要喝你就喝个够/点滴都莫留/彝家人礼不周/还请再来走/彝家人礼不周/还请再来走……”
在滇中彝族酒歌里,《亲朋好友干一杯》中这样唱道:“日月相聚时,星星干一杯;云雨相聚时,彩虹干一杯;姑娘小伙相聚时,天地干一杯;亲朋好友相聚时,彝家人敬双杯;高兴来喝酒啊,高兴来喝酒。”又如《客人来到我家乡》:“客人来到我家乡,来到我们彝家寨;好酒倒给客人喝,高兴就喝彝家酒。”再如《彝家客人今天来》中唱道:“客人来,客人来,客人今天来;路上过,古树棵棵在;路下过,马樱朵朵红。六十六座青棚为你搭,九十九道松毛为你铺;笛子对对吹起来,白酒罐罐端出来,树上马樱红起来,彝家客人今天来。”彝人们在娶亲嫁女、起房盖屋、喜庆丰收、节日庆典时都要喝美酒唱酒歌。一句句酒歌唱出了彝家人豪爽好客的热情,一首首酒歌唱出了彝乡人对新生活的期盼和祝福,一曲曲酒歌唱出滇中高原人生生不息的追求与美好心愿。
喝了酒心中快乐!滇中高原的彝族同胞喜欢喝酒,就喝出了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酒文化。在滇中彝州,每年都在州府鹿城的彝人古镇、北高原武定的罗婺彝寨、左脚舞故乡牟定等地分别搞几次最新酒歌展示比赛,年年新意迭出,花样翻新。彝州各级文化部门与文艺家仅这几年搜集整理到的酒歌就多达620多首,还不算那些临时发挥,即兴而作,未被记录传唱的民间野散酒歌。
滇中高原酒歌优美而丰产,还得力于彝族人喝酒的名堂花样微妙翻新颇多,在盛大的节日里,除了在正席上敬酒、喝酒、唱酒歌而外,在客人进门时和客人告别时主人还要出来敬酒,分别叫“迎门酒”和“拦门酒”,敬酒的时候都是唱那些十分有趣的酒歌。这酒有时是红红的甜酒,有时候是辛辣的老烧酒,最多时候是滇中彝家自产自酿的小锅(灶)酒。量不多,却是满满的一小杯,在他缠绵动听的酒歌里,容不得你不喝。
于是,主人客人就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一杯一杯地开怀畅饮,家长里短,聚散寒暄,高声谈笑,会敬酒劝酒的人还能利用待客的机会,化解亲朋邻里平日交往中的一些误会,拉近家族的情感距离,增进感情,不喝醉几个客人,主人家是不会高兴的······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豪爽好饮的民族。在滇中山乡的许多汉族村寨,如今对落座的宾客一般是捧上一杯清茶,或是送上一杯糖水、白开水,甚至一听饮料也属正常。而热情好客彝家人从古至今延续着一种至高无上的礼仪:家中来了宾朋客人,异乡亲友,给客人递上的不是茶,而是一杯(碗)醇香的美酒。也就是说,在滇中高原,汉人一般用茶、烟待客,而彝家人则以酒、肉敬客。有些幽默的彝家人,对来客喝酒不说喝酒,而是说:“阿老表!来口嘎!”“阿表妹,进来喝口冷热水嘛。”没有下酒菜,也不必用碗筷,再多的几个人,也就是围坐在堂屋里或火塘边上,倒一海碗自酿的小锅酒出来,我一口、你一口、她一口边聊边饮边笑。滇中高原彝家人把这种喝酒方式叫作喝“转转酒”。喝“转转酒”的过程,其实就是彼此加深认识交流情感的过程。喝完了这轮“转转酒”,一群人的性情也就相互了解得差不多了,陌生人也就成了好朋友。如果你不喝这“转转酒”,用彝家人的话说,那你在他们眼中就是:帽子底下看人——瞧不起人!这样的人来到滇中,是没有办法与当地彝家兄弟姊妹打成一片的。彝山人把厚重的风土人情、礼仪风俗演绎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历史文化,酝酿成无尽的欢笑,或说或唱出发自肺腑的心声,彝山人把火一样的热情融进酒杯,因此就有了酒歌。彝族民间酒俗,与滇中高原一样山高水长,内容丰富,诙谐幽默,异彩纷呈,是博大精深的中国酒文化的生动反映。滇中彝山人淳朴豪爽、好客远近闻名,彝族人家里凡遇上喜红白事、讨亲嫁女、起房乔迁、做寿送葬,家里来客都离不开酒,饮酒的礼节是彝族食俗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酒俗则主要表现在斟酒、敬酒、劝酒几个方面。
在斟酒中彝族人讲究“酒满敬人,水满欺人”,意思是给客人斟茶,茶水不能倒满杯溢出,杯满易洒烫手,视为对客人不敬,因此每杯倒七八成茶水即可。同样,盛饭时盛八成即可。而斟酒则必须满杯,否则,酒杯不满视为不敬。主人要热情劝酒,但客人不可一饮而尽,应轻轻抿一点或饮半盅。在滇中彝家,全家人围桌吃饭时,座次也是有讲究的,上座坐长辈,下座坐晚辈,长辈尊者落座后,其他人才可以入座。宴席设置中,如一室两桌并列,左为尊(客),右为次(主);若前后排列,里为尊,外为次;三桌并列一室,中为尊(长),左为次(主),右为下(小)。
主人家酒和菜肴均上齐备了,主客两边都坐好了,主家便手端酒杯(碗)起身说:“我们开始喝酒,来,我敬各位兄弟姊妹、亲朋好友、相邻老幼,先干为敬!”说罢举杯向客人示意,同时自己将手中酒一饮而尽。然后欢喜地劝慰督促大家同饮同干,如此三杯过后,喝酒随意。主家请大家“动动筷子”,即品尝菜肴的口味好赖,吃菜时应夹一口菜吃一口,放一次筷子,稍停一下再吃;若谁频频地大口喝酒大嚼吃菜,被视为少礼、失教、不懂事(风俗)。之后,主家便说:“我让各位亲朋弟兄相互认识一下。”于是从辈分最高或重要人物或稀客贵宾或寿年长老开始,同辈则从年长的那位开始,逐个介绍着敬酒。敬酒方式有三:一是按座序给在座的每人敬一杯(口);二是重点敬酒,给长辈、主人或重要人物敬酒;三是同辈之间互相敬酒。敬酒不能隔桌相敬,必须走到每位客人座前相敬,并依次进行。先向主客敬酒,再向上陪坐(客)敬酒,然后返回第三个坐客座前敬酒。这样依次进行,秩序不能混乱,否则会引起客人不快。主人敬酒后,陪客、客人也先后依次从主客位起身回敬酒,气氛在相敬如宾的礼仪中开始活跃起来。被敬酒者都要站起来,一边称谢,一边自己喝下,有时会被敬酒者推辞,敬酒者则千方百计劝饮。还不时唱《敬酒歌》:“今天日子好,宾客四方来,大家端酒喝,不说喝几杯喝一杯,不说喝一杯喝半杯,不说喝半杯喝几口,不说喝几口喝一口。米酒一杯惹人醉,调子一唱心舒畅,远方的客人啊,彝家米酒你莫忘……”
在酒桌上,劝酒的酒令也千变万化,在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的场合,还有不同的人物,都会想、耍出各种花招来,目的或为敬酒,或为劝酒,或为躲酒,或为斗酒,或为拼酒;插科打诨,信手拈来,幽默生动。劝酒者笑盈盈起身敬酒,被劝者会谦虚而俏皮地说“人在滇中彝家走,哪个能说不喝酒”;“如今不会喝小酒,出息绝对就没有”;“小个老表,见酒就跑”;“屁股一抬,喝了重来”,意让劝酒者再喝一杯。此时劝酒者应对:“屁股一动,表示尊重”;“两腿一站,喝了不算”;“起身一纵,再喝一盅”。
滇中彝家对人诚恳,待客热情,每有客至,必以酒待客,“三道酒”是滇中高原彝家人接待贵客的必备礼节礼仪。
第一道酒为拦门酒。即在门口迎接客人,彝家人吹响长号、竹笛、弹起月琴、三弦,载歌载舞,欢唱“迎客调”,客人到来,就由盛装的彝家姑娘捧上一杯美酒,所敬的酒要双手捧起一饮而尽。如果你只喝一点,她就会即刻唱出:“来到了彝家寨,客人呀要喝酒;喜欢呢您要喝,不喜欢您要喝;管您喜欢不喜欢也要喝,管您喜欢不喜欢也要喝。”如果酒杯内放有青青竹叶或木叶,则表明要客人当场回唱一首酒歌,不论您用什么过门,哪里的腔调都行,随意而歌,尽兴即乐。
第二道酒为祝福酒。即在酒宴上向远方尊贵的客人敬上双杯美酒,同时至少还要献上一曲祝福、祈愿的酒歌。“年是那年大/月是那月好/日子今天好/日子今晚好/高兴把歌唱/喜欢把酒喝/客人请端酒!”酒歌有现成的曲调,声调热烈高亢,唱词内容有传统词,也有即兴发挥的创作,根据客人的身份编唱一些饱含友好、祝赞、钦羡、吉利、祥和、如意、期盼的话语歌词。敬酒歌可一人独唱,也可以男女声对唱和分层次唱,还可以数人集体合唱。
第三道酒为留客酒。即客人要离开主人家时,主人送客到门(村、路)口,请客人喝下离别时最后一杯酒。敬酒时,吹响长号、竹笛、弹起月琴,同时吹奏“留客调”,男女青年欢歌起舞,主人手捧酒杯唱起送别客人的酒歌:“客人你莫走啊你莫走/彝家美酒多多有/喝完一小坛/还有九十九坛呢/客人你莫走啊/你莫走/彝乡山羊多多有/杀了一小只/还有九十九只呢”内容为祝福客人幸福、吉祥、如意,以及主人的牵挂、挽留、怀想、思念、祝愿。送客调唱道:“今天以后,今天以后,不知何时得相会;抽空经常来走走,亲戚越走越亲、道理越走越远。”唱罢,客人必须把这杯酒喝掉,才能启程。敬三道酒是滇中彝家接待贵客嘉宾的最高礼仪。喝了酒心中快乐!彝族同胞喜欢喝酒,与彝家人喝酒,喝的是情意、是缘分、是珍重、是互道,于是,喝一台酒就喝出了彝族十分丰富的酒文化。
滇中彝家人饮酒也有着明显的交际功能,为了表示“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情谊和彝族男子汉大丈夫爽直豪迈、肝胆狭义、大度宽容的气概,敬酒时大都会这么说上几个流行的段子: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
感情厚,喝不够;感情薄,喝不着;
感情腻死,喝出旺子 (血);
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
为了表示自己的酒量:
一两二两漱漱口,三两四两不算酒,五两六两扶墙走,七两八两还在吼。半斤不当酒,一斤扶墙走,斤半墙走我不走。
酒力不支时,宾客和主人均会找理由来搪塞:
来时夫人有交代,少喝酒来多吃菜。
再不改喝酒烂脾气,回家上床背靠背。
劝酒者鼓励道:
男人不喝酒,交不到好朋友。
酒逢知己千杯少,喝不了你赶紧跑。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酒壮英雄胆,不服老婆管。
该喝不喝也不对,哪个不是天天醉。
喝酒太多口渴,为喝杯水找理由:
酒里乾坤大,水中日月长。.
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
劝酒者毫不通融:
滇中山水全是情,少喝一杯行不行?
天上无云地下旱,刚才那杯不能算!
被逼无奈,带有乞求的口气向酒友表白;酒友坚持原则,同时又不乏灵活性:
天蓝蓝,海蓝蓝,一杯一杯往下传。
滇中彝家人敬酒的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唱那些十分有趣的酒歌:“远方的朋友哎/尊敬的客人哟/请喝彝家真诚的酒啊啰啊哎/请喝彝家祝福的酒/唻噜纽!”这酒有时是红红的甜酒、有时候是辛辣的老烧酒,量不多,却是满满的一小杯,在他缠绵动听的酒歌里,容不得你不喝。远方的客人翻山越岭走进滇中的彝家村寨,无论何时都可以去彝家做客喝美酒听酒歌,还远离青棚好几百米,棚里便会奔出几名彝家汉子,抬出五六米长的唢呐,架在门前的树桩上,“呜嘟嘟呜嘟嘟”地吹响了过山号。紧接着又有人抬出一盘水酒,每人端过一杯就向客人敬酒,给宾客敬酒的小伙子唱道:“日子今天好,贵客远方来。山高路又远,老表辛苦了,喝口凉清水……”有时,风尘仆仆的远道来客确实口渴得厉害,就头脑简单地以为杯中是他所说的凉白开,端过来一口猛喝下去,没想到茶杯里装的是老烧酒,稍不留神会呛得你眼冒金星,喜泪涟涟,嗓子火烧火燎难受了半天,让你哭笑不得。
没有爱过,就不知情深;没有醉过,就不知酒浓。滇中高原的彝族,由于受生存地域与传统文化的熏陶,平时待人接物都很讲究,为人诚实、好客、有礼节。在家里,只要见到有客人来,就会马上起来给客人让座,或沏茶或传烟或斟酒或宰鸡甚至杀羊热情接待,彼此都很尊重。家里有朋友来,彝家人觉得是一件幸运而高兴的事,很荣耀,认为自家人缘不错,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其乐融融。高兴了,端起酒杯,饱含深情地唱起来:“敬宾朋一碗酒/敬宾朋一碗真诚的酒/这杯美酒你要喝/敬宾朋一碗酒/敬宾朋一碗祝福的酒/这杯美酒你要喝!”歌中表达了彝家人热情好客的生活习性。
彝家人杀年猪、说媒、婚嫁、贺喜,是最隆重的生活习俗,也是彝家人庆贺丰收,交朋结友的重要方式。每到这时,主人家宾朋满门,喜气洋洋,大家围坐在一起,开怀畅饮,纵情狂欢。为使大家吃得尽兴,主人要到每一桌去敬酒,敬酒时就唱起酒歌来。其中唱道:“汤圆那个煮米酒,又甜又爽口,客人哟,你请喝,不喝你莫走,客人哟,你请喝,不喝你莫走。”通过主人的演唱,客人们端起色香俱佳、味道醇厚的汤圆煮米酒尽兴而喝,有滋有味地品尝着彝家美好甜蜜生活的大餐。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彝族的酒歌,在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过程中显得细腻而又表露无遗。彝族的青年男女,一到婚嫁的年龄,喜欢到村寨附近的山头上对歌跳脚,遇到有中意的人,等到跳脚场上的人散了,便相约到树林里,相依相偎,互诉衷肠。她们拿出随身携带的酒、糖、果、酥等小食品,一边吃一边不经意地唱起来。其中唱道:“青菜青,白菜青,老表好良心。青菜苔,白菜苔,老表好人才。找着老表良心好,人才好,文化高,小妹喜欢你,找得着,老表也要喝,找不着,老表也要喝。”“家花香,野花香,小妹比花香。米酒青,白酒香,小妹迷人香。找着表妹品行好,人才好,手艺巧,小哥喜欢你,搞得成,表妹也要喝,搞不成,表妹也要喝。”
滇中彝家人自古以来就崇尚万物有灵,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生命。在这种意识的影响下,彝家人的心理就形成了要和谐相处。彝家人认为,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不能违背天道。否则,就会受到神的惩罚。行善积德,就会受到神的保佑。这就是滇中彝家人热爱大自然,对人热情、好客的原因。在《天上星星多,彝家朋友多》里,就有最好的体现。其中一首酒歌里唱道:“天上星星多,彝家朋友多,彝家朋友,朋友天下多……”
滇中高原的彝族酒歌,它把彝家人的生活风俗结合在一下,讴歌和赞美人间亲情。它不仅在生活和艺术上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而且,在探索彝族文化方面,都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彝族喝酒厉害,与他们豪爽、好客的性格有关。有一次我翻字典,发现我们彝族的“彝”字,竟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原来彝族天生就会喝酒!就是那些二十出头三十不到的小姑娘、小媳妇也毫不逊色——彝女生来三两酒!我看有的地方办酒席,妇女是上不得台面的,只能自己端个饭碗在下院(边),抑或躲在厨房里吃。滇中高原彝族男女平等,吃饭、喝酒、抽烟,甚至吸水烟筒都是一样平等的。所以你到了滇中彝家,给男人递烟敬酒的时候,千万不能忘了彝族妇女。她们敬酒唱的酒歌,不循规蹈矩,而是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或双关或谐音,往往是话中有话,话外有音,你就得有“听话要听音”的习惯。她们敬酒往往是用激将法,或是夸奖你,把你夸成一朵花似的,那酒就由不得你不喝。例如:“小妹敬酒你不喝,格是瞧不着?”“小小酒杯团啰啰,小妹端酒大哥喝。”滇中高原深山老箐出美女,那些彝家妹子的脸庞就像无污染的原始森林,山清水绿清秀得没有丁点雀斑。这些通俗的酒歌从一个个灿若天仙的彝家女子口中唱出来,火辣辣的,震撼魂魄,令人热血沸腾。
出于求偶的需要,彝族小伙们的酒歌就显得有些暧昧、调皮。他们给女孩子敬酒,其目的不是为了攀酒,把她们灌醉,而是要显示自己的口才和智慧,讨她们喜欢:“爱说爱笑我两个,交杯小酒我俩喝。”“小小酒杯团啰啰,就像小妹脸上的小酒窝。”“想你不得喝口酒,爱你不得做一家。”“一滑一跤松毛地,一摔一跤来遇你。”“好久不走这方来,这方小妹好人才;早知小妹人才好,十里当作三里来。”在我看来,他们有的大字不识一个,但你得承认他们有文化、有情趣、有智慧,懂生活,就连唱出的酒歌也表达出了他们火辣辣的人生追求与情趣态度:“小小酒杯团罗罗/阿乖佬/小妹端酒小哥喝/惹尼罗/阿苏则们哟着/小小酒杯团罗罗/阿乖佬/小哥端酒小妹喝/惹尼罗/阿苏则们哟着/爱说爱笑我俩个阿乖佬/交杯小酒我俩喝/惹尼罗/阿苏则们哟着……”
世界上最为霸道的酒歌恐怕就出在云南滇中了,那首流传于滇中北高原的彝族敬酒霸道酒歌叫作《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在2006年云南省首届酒歌比赛上获得金奖,接着又唱进了2007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曾再次在2008年央视春晚唱响,被著名诗人牛汉称之为“中国最牛的民歌”。2008年6月7日,滇中高原彝族酒歌《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数十年来,滇中彝族酒歌唱遍乡村筵席,震撼宾馆酒楼;极尽地主之谊,很长民族脾气。如果你到了滇中彝州,看到人们喝酒时还要唱歌,你就知道在这世界上,还有比流行歌曲更流行的东西,那就是彝家酒歌和彝族左脚舞了。这首霸道得绝美动情的酒歌唱道:“阿老表,端酒喝;阿表妹,端酒喝。阿老表,喜欢不喜欢也要喝;阿表妹,喜欢不喜欢也要喝。喜欢呢也要喝,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这酒歌霸道,是因为他横着来,不跟你讲道理,不跟你讲为什么,就像事先知道你会找千万个理由拒绝喝酒一样,容不得你有任何解释,完全是一副强买强卖的嘴脸。每逢客人到来,迎客或席间,几个艳若高原山间万般野花的彝家美女唱着这首《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的酒歌向他们敬酒,即便平时滴酒不沾的男客、女宾也会被那热情的氛围与浓烈的气势给镇住了,乖乖地从美女手中接过酒杯把酒喝了下去——至少抿一口。大多宾客是一脸“苦恼人的笑”,喝酒就像吃毒药。喝完后连连摇着头说:“没道理,没道理,真是没道理;但有情,情不由人,人在滇中走,人不由酒啊!”
其实,滇中高原不仅流唱有最霸道的酒歌,也传唱着一首最人性化的酒歌,叫《待客先用酒》的酒歌唱道:“远方的朋友/尊贵的客人/我们不常相聚/难有相聚时/彝家有传统啰/待客先用酒/彝家多美酒/美酒敬宾客/请喝一杯酒呀/请喝一杯酒呀!”这酒歌一点都不霸道,充满了温馨、温情、善意,喝酒是规劝性的,人们喝起酒来都很随意,却与前面那首最霸道的酒歌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不论你会喝不会喝、喝多喝少,这酒你都必须喝,非得喝,容不得你耍滑头,不喝就不好玩了,不喝就没意思了。彝族人民这种待人的真诚和豪爽令人感动。
滇中高原的彝族是热情好客、豪爽耿直的民族。彝族是崇拜火、喜欢酒、能歌善舞的民族。走进重峦叠嶂,谷地错落,溪流纵横的彝州山寨,粗犷的情歌在飘扬;伴星星月亮的彝家小院,豪情万丈的酒歌在流淌;循着弦子、竹笛的旋律,牵着阿表妹的手,激情飘逸的脚步在舞动。歌声悠扬舞步奔放,沉醉他乡客。
离开酒与火,彝家人绝对会失去灵性。我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在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美誉的滇中北高原的白路山乡工作四载,彝家人每逢杀年猪、嫁娶聚会,亲朋好友都要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酒过三巡,兴致倍增,酒歌纵然唱起。此时,莫名地会有想喝酒的念头,喝出的却是全身心的松弛和彝家的热情厚道。这种场面,多少人醉了,醉在酒中、醉在月下、醉在花丛、醉在阿哥阿妹的酒歌里笑声中:“客人来到我家乡/来到我们彝家寨/好酒倒给客人喝/高兴就喝彝家酒!”酒是辣的,歌是甜的,情是真的。阿妹一首歌,霸道而执着,岂有不喝之理?能有不醉之情?
此时,若你想找借口推辞是不可能的,因为彝家阿妹会再三唱起酒歌,套路娴熟,直到你把酒喝下去为止。当然也有个别倔强的,同样也不可能逃脱,如果客人自己不喝,主人是要强行灌下的,不然怎么叫最霸道的酒歌呢!所以,知趣的客人,最好还是主动端杯,领了真性情,喝下彝家人的礼仪和祝福,恭敬不如从命。可是,如果离开彝族聚集的村寨,你是无法聆听到粗犷、豪迈、纯真的彝族酒歌的,更无法感受到浓郁的彝族民间酒文化。
近年来,彝族酒歌以大气、雄浑、粗犷、生态的唱腔,从滇中高原彝乡的山旮旯里唱出了彝州,响彻省城唱进了京城。不过,那些荣登大雅之堂的酒歌都是经过艺术深加工,由艺人演唱,这种酒歌富有表演性质,缺少了彝家人质朴的感情元素,是难以激起客人自发喝酒欲望的。我虽然离开昔日贫困、高寒、边远的山区滇中北高原白路山乡近30年了,可常常有朋友邀请做客,每当听到那些耳熟能详的彝家原汁原味酒歌,心里总是甜甜的,喉咙总是痒痒的,性情总是暖暖的,相思总是依依的。此时,我会跟着彝族朋友操着汉话一道唱酒歌、一道喝美酒。酒把自己燃烧,拉着朋友的手,总觉得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情话。直到醉了,还喃喃不止:“酒,唱,歌……”翌日,发觉这霸道的酒歌力量真大。细细斟酌,才知道原来歌用心唱出来,就会有种让你不醉不归的感觉。从酒歌中,我才真正知道,不是酒歌霸道,是彝家人质朴而真诚的感情霸道,它牵系着亲朋好友的心,让你不知道酒的辛辣,神不知鬼不觉将一杯杯酒喝下;有意无意间就会一首首优美动听、撩人难忘的酒歌记于心、刻于情:
一
要走的阿老表呀
要走的阿表妹
走一步 望两眼 哪个舍得你
走一步 望两眼 哪个舍得你
要走的阿表妹呀
要走的阿老表
走了一步望两眼 哪个舍得你
走了一步望两眼 哪个舍得你
哪个舍得你
白天想你夜不黑
夜晚想你天不亮
为何你来了又走了
阿表哥我舍不得
太阳太阳别出来
月亮月亮你别出来
太阳出来阿表哥就要走
月亮出来
一思念我就会哭
阿表妹你别走 哪怕等到太阳出来
阿表哥你别走 哪怕等到月亮出来
阿表妹你别走 一定要走早些回来
阿表哥你别走
我的心只留给你
要走的阿老表呀
要走的阿表妹
走了一步望两眼 哪个舍得你
走了一步望两眼 哪个舍得你
哪个舍得你
太阳太阳别出来
月亮月亮你别出来
太阳出来阿表妹就要走
月亮出来
一思念我就会哭
阿表妹你别走 哪怕等到太阳出来
阿表哥你别走 哪怕等到月亮出来
阿表妹你别走 一定要走早些回来
阿表哥你别走
我的心只留给你
要走的阿老表呀
要走的阿表妹
走一步 望两眼 哪个舍得你
走一步 望两眼 哪个舍得你
要走的阿老表呀
要走的阿表妹
走了一步望两眼 哪个舍得你
走了一步望两眼 哪个舍得你
哪-个-舍-得-你 (慢)
二
彝家那个煮米酒又甜又爽口
今晚遇着阿老表 不喝走不成
阿老表你要喝 不喝你莫走
阿老表你要喝 不喝你莫走
今晚遇着阿老表 不喝走不成
阿老表你要喝 不喝你莫走
阿老表你要喝 不喝你莫走
要喝你就喝个够 要喝三杯酒
要喝你就喝个够 今晚不管你
彝家人礼不周 还请再来走
彝家人礼不周 还-请-再-来-走
三
远方的贵宾四方呢朋友
我们不常聚难有相见时
彝家有传统哟 待客先用酒
彝家多美酒 美酒敬宾朋
请喝一杯酒哟
请喝一杯酒哟
在我的情感和意念里,滇中彝族酒歌是彝家的汗水酿制的。养育了祖祖辈辈滇中北高原彝家人的磅礴山河,是时光和自然留下的酒坛。酒坛深处的彝家儿女们以歌代言,以歌传情,不论是婚丧嫁娶、节日庆典、贵客临门,还是生儿育女、起屋盖房、生产劳作、农事节令、农闲农忙等,都舍不了喝酒,更离不开酒歌,喜怒哀乐各种心情都能融入酒歌,甚至用酒歌记载彝山的历史,表达对幸福、光明的向往和美好梦想的追求。
滇中高原彝族酒歌是用彝家人的热情酿制的。每逢亲朋好友到来,彝家儿女就热情似火地先敬上一碗美酒,唱起深情的敬酒歌:“客人来了喜事多/喜事来到家门前/金桥银桥搭/金树银树栽!”没有复杂的乐队,伴奏的也许只是那么一支短笛,或一把普通的三弦、月琴,而那优美悦耳的歌声,却钻进了每一个远方来客的心,哪怕是再硬再冷再昏沉的心,也会被纯朴炽烈的酒歌唱热唱软唱醒。
远方的客人听着这样的歌,总不免动容,不论走出多远的山路,都会记得唱歌的人。
滇中高原的彝族酒歌,是一种很有草根气息的原生态民歌绝唱。它词真情切,唱出了云贵高原彝家儿女豪迈纯真的情感和美好纯洁的心灵,歌词美,歌声更美。任何一个皓月朗朗月夜在滇中高原的彝山或唱或听起彝家酒歌,会让失眠的人安然入梦,也会让醒着的人彻夜无眠,更会让人芳心荡漾,意志与情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