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你学不会?
海尔的组织转型真正探索起来不容易,探索后的成果虽然看似简单,但路途却非常艰难。
穆胜:
如今,国内好多企业想学海尔,但却相对比较犹豫。不少人认为海尔“太超前了”。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在他们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张瑞敏:
不仅是国内的企业,不少国外的企业也认为我们“太超前了”。我和不少国外的企业家和学者都交流过,他们认可这一方向,但都认为困难重重。
穆胜:
西方企业在市场化的文化中长成,对于海尔把市场机制引入科层制,按理说应该更能接受,为何他们会这样瞻前顾后呢?
张瑞敏:
我感觉他们是背负了华尔街(资本市场)的期望吧,做我们这种改革,是存在巨大风险的,一旦出现利空,很有可能被放大,影响企业估值。这不是谁都能承担的。
穆胜:
能不能这样说,西方的500强企业里,很难成长出那种网络化的组织了?即使他们再清楚那种组织形态是正确的,自己需要改变,也不太可能将改变发生。
张瑞敏:
对,我认为很难。
穆胜: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说创新力来自组织模式,美国以后的创新力都会来自硅谷吗?还是来自那些从0到1 的小企业?
张瑞敏:
但这些小企业可能会随着自己的壮大,又走向科层制。一走到科层制,他们可能又会丧失掉创新的动力。我去过Google,他们之所以能够保持创新,原因在于他们坚持市场化,需要追求短期利益的部分采用了科层制,而在需要创意的部分采用了相对柔性的组织模式。这才让他们保持了持续的活力。另外,这类企业还必须要有“同股不同权”的治理结构,不用被华尔街的投资者挟持。
穆胜:
谷歌有点像“KPI+OKR”,是一种混合的组织模式。您的意思似乎是,华尔街要求KPI,而KPI意味着科层制。但是不是也有例外?像亚马逊这样的企业,即使背负华尔街的压力,也并没有因为财报不好看就走入了创新的困境,他们仍然没有用科层制来实施KPI主义。
张瑞敏:
亚马逊的商业模式能够说服华尔街,他们能够证明他们庞大的用户群能够产生的价值,所以资本依然会追捧他们。但一般的企业,很难做到这一点,会被华尔街的短视逼入科层制。
穆胜:
也就是说,如果要驱动企业走向平台化、网络化,必须要是从0开始的小企业,还必须有同股不同权的股权结构能够相对隔离于华尔街,还要有商业模式能够让华尔街信服。这些条件的确太苛刻了,以至于很少有企业能够实现。
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原因是,西方的企业大都缺乏一代企业家掌舵,而是职业经理人操盘。他们对于企业可能也没有一代企业家“吃得那么透”,驱动改革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对于海尔来说,海尔也是两地上市公司,你们不怕背负资本市场的期望吗?
张瑞敏:
这里面就需要有控制了,互联网之父凯文·凯利曾经告诉我,企业的这类创新都会经历一个“从峰顶坠到谷底”的曲线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再次爬上峰顶。我一听,如果这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那海尔可能就完了,就爬不上去了。
所以,我们要求的是不能急剧下坠,必须要在下坠的过程中组装好飞机,重新飞起来。
在平台上失控
通过大量的风控机制,海尔背后更有大量的工具模型在平台上来落地这些机制。
穆胜:
从海尔的数据来看,近十年来营收年复合增长率6%,年利润复合增长率30%,在白电为主干的充分竞争市场,这是非常优秀的经营数据。这也体现了您提到的这种对于风险的控制是有效的。
但是,这一点似乎被外界所忽略了,大家似乎都太习惯于科层制的逻辑,没有沉下心来领会海尔的这套逻辑。不少企业在说出“海尔太超前的判断”之前,根本就没有认真观察过海尔到底是如何做的。有的拿着媒体上的只言片语来判断海尔,有的甚至拿着十几年前的资料。
事实上,你们一直在迭代,你们的操作是一套体系方法论。例如,在让平台上“失控”时,你们有大量的风控机制,背后更有大量的工具模型来落地这种机制,包括宙斯模型、二维点阵、共赢增值表、顾客价值表等。
张瑞敏:
海尔的模式一直在迭代,但不少人来到海尔,都是抱着“把你们的表单给我们,我们自己学学”的心态。这样的状态下,要理解海尔当前的模式是不容易的。
例如,宙斯模型、二维点阵、共赢增值表,实际上都是我们探索出来的东西。我们希望能够逐步地计量出准确的表外资产、战略损益。传统的财务报表对于当下商业项目的价值计量是有偏差的,也不能支撑我们做出精准的战略决策。我们现在的计量都是以用户为基础,关注网络价值,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计量工具的不足。
穆胜:
我仔细研究过上述这些工具,并且在我辅导的一些企业里进行过应用,效果非常不错。我认为,以用户为起点构筑商业模式和战略地图,比以财务为起点更加可靠。在互联网时代,有没有用户体验的场景是关键,好的场景可以覆盖掉原来的场景,这不是财务层面能够给出的判断。另外,用户本身就可以折算成为估值,这也就是您说的表外资产的表内化。可以说,海尔的这些工具共同构成了一个体系方法论,是支撑你们商业逻辑的关键。如果不深入去探究,对于海尔模式的理解就会流于表面,更不用说学习海尔了。
张瑞敏:
目前到海尔来看的企业也很多,我们都是开放的。我让人统计了一下,这些企业中绝大多数是私营企业。学不会的是一些人,但也有不少人从我们这里走出去,把我们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带走,在其他企业里做得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