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道尽了好莱坞的本质与全貌。电影幕后真正的魔法何在?在好莱坞拍电影究竟怎么赚钱?谁塑造了好莱坞的神话?好莱坞唯一看重的艺术,就是谈生意的艺术。大制作要赚大钱,靠的不是票房,而是其他形形色色的业务:电玩、原声带、主题游乐园的游戏项目等等。
《制造大片:金钱、权力与好莱坞的秘密》
推荐指数:★★★★
作者:爱德华·杰·艾普斯坦
译者:宋伟航
出版:台海出版社
作者简介:
爱德华·杰·艾普斯坦
曾于康乃尔大学和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学,1973年取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爱德华原本在MIT和UCLA教授政治学,后来觉得写书的教化功能更强而专事写作,现居美国纽约市。
爱德华·杰·艾普斯坦
片厂为新片在全美和加拿大的戏院举行过首映后,对于自家的出品在戏院放映的命运,就无甚着力之处了,因为连锁戏院的多厅放映模式,另有其经济的考虑。
在以前的老片厂时代,戏院不论是片厂直接拥有所有权或是控制权,放电影的目的一概就是:为片厂电影赚电影票的收入。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那时的电影院都盖得富丽堂皇有如宫殿,一场电影有好几千张票可卖——例如“派拉蒙”旗下于纽约的戏院,一场可以坐满四千名观众。那时,戏院的舞台也可做大型表演场地,邀请红牌歌星如弗兰克·辛纳屈、著名乐团如“艾灵顿公爵”(Duke Ellington)演出;或如罗克西戏院(Roxy Theater)加装冰面,演出“罗克西冰上歌舞剧”(Roxy Ice Show)。影片的票房若是长红,戏院为了赚钱,当然也会主动拉长上映的档期——有的时候还会拉长到九个月以上。依当时的做法,连小区型戏院也是片厂电影的放映管道。
后来,多厅戏院崛起,取代传统的戏院,而且大部分还掌握在一小撮全国连锁戏院业者手中,戏院和好莱坞片厂的关系就迥异于以往了。连锁多厅戏院做的生意有三类,而且,这三类有时还有冲突。首先,他们做的是“小吃业”,戏院里卖的爆米花、汽水和其他零嘴小吃,收入全归戏院所有。第二,他们做的是“电影放映业”,帮片厂放电影,也要把放电影的票房收入大部分奉还给电影的发行商。最后,他们做的是“广告业”,正片放映前的广告时间是可以对外发售的。
而且,戏院最大的利润来源并不在卖电影票或播广告,而在卖零食和点心。其中又以爆米花的获利最高,每卖出一块钱的利润超过百分之九十,因为小小一堆玉米粒,就可以爆出一大堆玉米花——比例高达一比六十。爆米花另还有让人想喝汽水的好处,而汽水又是另一样边际利润很高的产品,尤其是爆米花里下的盐巴若是再重一点的话。一名戏院高级主管就说,配料里面多多放盐,是连锁多厅电影院经营有成的“诀窍”。
也因此,难怪依大部分的戏院内部设计,观众买票要进放映厅,都要先走过小吃部才行。“我们这一行干的,其实就是带人走路,”一名戏院老板说过,“被你带着走过爆米花摊子的人愈多,你赚的钱就愈多。”戏院里每一座位都加装了杯架,这样观众才有地方放饮料,也才有办法回小吃部多买一点爆米花。所以,这一位戏院老板也说这种杯架是“有声电影发明以来最重要的技术创新”。
只是,这么赚钱的爆米花人流,若是电影的票房不好,赚的钱当然就少了。所以,不管电影还有其他多大的优点,不管影评把电影捧得多高,只要片子没办法帮戏院招徕多一点的生意,多厅戏院就没本钱再把片子放在最好的放映厅。也因此,多厅戏院遇到这样的片子,一般会把片子挪到小一点的放映厅(若是依合约一定要再播映下去的话),减少放映的场次,要不干脆拿掉不演。如此这般,戏院这边希望爆米花赚大钱,就和片厂那边希望片子赚大钱,起了利益冲突(戏院卖爆米花的利润,片厂一毛钱也分不到)。片厂这边认为既然都已经砸下几千万的资本制作拷贝和广告,片子当然要在大一点的放映厅能放多久就放多久,投入的资本才有机会回收。即使在半空的放映厅里放电影和预告片,也总要强过让出放映厅给竞争对手去播他们的强片。
因此,片厂自然要祭出金钱诱因,想办法延长影片的放映期限——片子每多放映一个礼拜,片厂付给戏院的票房抽成就依次递增。一般的做法是首映周的票房收入,戏院于“戏院补贴”之外可以再留百分之十下来;“戏院补贴”形同租用戏院的定额租金。把“戏院补贴”也算进去的话,影片发行头两个礼拜的票房收入,一般会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归片厂所有。之后,戏院抽成的比例就开始加重,一般是每多一个礼拜就多百分之十,直到第四或第五礼拜,票房收入就全归戏院所有了。
虽然首映周末的票房收入,戏院分到的较少,但是,连锁的多厅大戏院一般以首映第一周赚进的收入为最多,因为,片厂强打的电视广告吸引来的爆米花消费主力——青少年——一般以第一周为最多。一待广告闪电战结束——一般在首映周过去即告终了——爆米花的销售量往往跟着走下坡。也因此,连锁戏院每每在首映周一过,就急着帮片子换放映厅。2001年,片厂电影于多厅连锁戏院放映的平均时间,只有三个礼拜。
但是,无论首映的成绩有多亮眼——还是难看——影片放映到第二个周末观众即告锐减的话,那戏院老板就会认为应该是口碑不够好,也马上会有反应,不是把片子换到小一点的放映厅,就是改放刚上档的新片。这么残酷的命运,就算是几乎创下票房新纪录的强打片,也难以幸免——《哥斯拉》就是——首映成绩不理想的片子更是可想而知,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即使片厂以合约强行要求戏院要放满一定的周数,连锁的多厅大戏院一般还是有窍门,可以径自取消放映而不必负上一丁点的法律责任,尤其是片厂那边也不想坏了他们和戏院的交情,因为日后还有片子有求于戏院呢。偶尔会有例外,例如《我盛大的希腊婚礼》(My Big Fat Greek Wedding),口耳相传的效应太强,宣传造势和脱口秀节目的活动都已经收工了,观众还是源源不绝。但是,绝大部分的片子在过了首映周,观众的人数又跟着锐减,戏院便会着手把拷贝还给片厂的发行所。片子一旦沦落至此,就表示国内发行即将跟着告终。
连锁多厅戏院为了“带动人气”得以奏效,会动用大大小小、座位数目不一的多间放映厅一起来放电影。片子若是人气极旺,戏院会同时于多厅播放,但错开时间,以利走过爆米花小吃摊的人潮络绎不绝。例如《侏罗纪公园Ⅱ: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Jurassic Park),在许多多厅戏院便是同时开放四厅放映,每隔半小时开演一场。
(本文节选自本书第四章,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