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县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思考

2016-08-25 01:50:56解晓悦张航瑞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夏县现代农业农产品

陈 亮,解晓悦,冯 钰,张航瑞

关于夏县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思考

陈 亮,解晓悦,冯 钰,张航瑞

(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通过对夏县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农业发展现状、农村经济与农民收入情况、农业生产条件等现状的分析,发现夏县农业发展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先进技术普及率低、农业产业开发程度低等问题,并根据对上述问题的理解,提出夏县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相应对策,即健全机制体制、加大财政投入、创新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高度重视质量安全、充分运用“互联网+”、加大农业环保力度等。

特色现代农业;现状;问题;对策;夏县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6.07.030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三五”规划和建议多次涉及到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夏县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有着独特的农业发展优势,要想实现夏县农业的强势发展,必须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树立自己的农业品牌,实现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1 夏县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1 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夏县的农业在三大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但是这并没影响农业的整体贡献能力,农业的产出能力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结构也不断的得到优化,形成了专业的农业产业基地和现代化农业园区,现代化农业发展格局已经基本形成。2014年,夏县农业生产总值达到27.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3.61%;2015年夏县粮食总产量达到29.4万t;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现已经拥有17家;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有751个和410家,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8.6亿元。

1.1.1 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首先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2014年夏县第三产业对三大产业生产总值的贡献比重达到36%,增长幅度高达26.5%,较2013年所占比重增长了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虽然是三大产业中占比最大的一部分,但是比重下降5个百分点,变为38%,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其次,地区生产总值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14年夏县三大产业生产总值高达44.95亿元,增长比率为8.7%,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2015年区域生产总值达到46.25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9.1%。第三,人均GDP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2014年达到12 473元,较上一年增长10.2%,虽然与山西省的平均水平仍存在差距,但是这也表明夏县整体经济状况发展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最后,2014年夏县财政收入出现大幅度下降,但是2015年夏县财政收入达到2.3亿元,年均增长13.9%,较2014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这说明后续农业发展将会获得财政的支持(见表1)。

表1 夏县经济发展与农业地位

1.1.2 投资结构优化 近年来,夏县对农、林、牧、副、渔业和服务业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投资总额达到938.75亿元;对制造业的投入资金总额达到2 678亿元,这有利于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对采矿业投入力度不断减小,主要用于矿区设备和技术改造。对农业的投资进一步扩大,林果、畜牧等纳入了省级规划;国家开发项目、引黄灌溉项目、基地县建设项目等加快发展;县委县政府全面加强对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夏县农业发展将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1]。

1.2 农业生产发展现状近年来夏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仍然呈现出以粮食种植为主的发展格局,林果、畜牧、蔬菜、农产品加工等高效益产业虽有较大发展,但农业的总体效益仍显不高,粮食种植面积过大、经营方式落后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还没有彻底改变[2]。

1.2.1 农林总产值持续增长 2014年夏县农林总产值为34.2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农业生产总值仍在生产总值占重要比重;其中林业和渔业产值的增长幅度最大,分别增长了34.26%和27.27%,农业、牧业和服务业产值都较上年有所增加,但是增长幅度不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下来,2014年农作物整体播种面积下降约1个百分点,但是粮食总产量却有所提升,达到27.93万t,2015年粮食总产量更是创造新高,达到29.4万t。水果产业在经过2012年迅猛增长后,面积和产量分别增长了11.4%和0.4%,目前基本处于稳定增长阶段,2014年果园种植面积增长0.8%,达到7 299 hm2,水果产量增长1.8%,达到21.9万t,这与夏县县委县政府的财政支持和种植结构调整有关(见表2)。

1.2.2 蔬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2013年呈现出面积下降、产量下降的特点,播种面积由14 028 hm2下降为13 721 hm2,总产量则由720 092 t下降到685 892 t。但是2014年夏县在县委县镇府出台《夏县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后,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3 861 hm2,较上一年增长1.02%;蔬菜总产量较上一年增长3.45个百分点,总产量达到709 568 t。2015年蔬菜播种面积更是大幅度增加,播种面积达到14 443 hm2。蔬菜产业是农业增收的优势产业,要通过应用优良品种和新技术进一步改进设施结构,以最低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夏县的蔬菜产业整体来看发展相对滞后,优越的生产条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尤其是冬春季节难以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需大量的外调输入。因此农业结构还需调整。从长远来看,作为“一县一业”蔬菜基地县来说,还需要在规模、园区、科技、品种、品质上进一步优化和提升,设施蔬菜结合大田蔬菜将成为夏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见表2)。

结合对上述情况分析发现,夏县农业整体发展情况较为良好,粮食和蔬菜产量稳步增收,畜产品出现较大的结构调整,三大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但是粮食带来的收益却没有明显的增加,夏县还没有真正形成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特色现代农业、精品农业、高端农业在整个农业中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全县农业“大而杂、全而小”,包含了传统农业的方方面面,经营分散、缺乏规划、效益不高的特点明显,规模化、园区化、集群化农业正处于形成阶段。因此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提升效益、发展特优农业是未来的必然选择[3]。

1.3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水平情况

从2014年山西省经济排名来看,夏县区域生产总值排名靠后,仅为该省县域经济排名第84位,整体经济实力比较弱。从纵向来观察,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整体还是比较快的,整体增长幅度较大;通过横向比较发现,夏县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与运城市和全国的发展速度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差距依然明显。现在夏县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全面经济发展状况,推动县域经济和农业的快速转型升级。

首先,农民收入呈现逐年上升的,201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 979元,较上年增长12.58%,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 385元,年均增长12.2%,再次创下新高,但是与全国、山西省和运城市的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远远低于平均水平,这说明,夏县农业发展的整体状况不佳,仍处在比较落后的阶段,农村仍然实行的是分散经营,单位面积产值不是很理想,农民的基础性收入来源依然是农业。从农村居民的整体收入结构来看,农业营业性收入仍然是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种植业收入在其中的占比超过60%,工资性收入占比开始超过营业性收入,收入结构有了明显的优化和调整,但是对于地处山区的乡镇,农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收入主要来源还是农业种植,农业再投入情况不稳定。农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但是生活水平没有大的改善,农业作为基础性收入的产业,普遍收入不高。要想在2020年实现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必须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建立农业产业园、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势农业(见表3)。

表2 2012~2014年夏县农业发展情况

表3 2012~2014年农村经济与农民收入对照

其次,从城乡一体化进程来看,夏县城镇化水平偏低,城市化率才刚超过30%,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由于城镇化水平低下,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大,一方面造成农村人口转移缓慢,收入难以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农村大部分土地掌握在农民手中,农业无法进行规模化经营,实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规模效益,更无法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虽然很多农民愿意进城,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城市化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城镇化进程[1]。

1.4 农业生产条件现状

近年来,夏县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各项农业生产指标都呈现出数量增加的趋势,2014年大中型农用拖拉机拥有台数为1 849台,年均增长12.54%,农业机械总动力、小型农用拖拉机、农用排灌动力机械拥有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机械化程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农用化肥施用量大幅度减少,比上一年下降了12.85个百分点,此结果说明,农业生产条件在不断改善,农业种植更加向科学化、规模化方向靠近(见表4)。

表4 2012~2014年夏县农业生产条件

2 夏县农业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有良好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支持。由于夏县对前期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大,造成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发展面临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缺陷,乡间和田间交通不畅,机械化耕作无法进行;农业发展的配套水利设施不全,农业发展靠天吃饭的问题比较突出;乡村田间电网覆盖不全面,农民生产生活用电难问题严重;家用能源缺乏,影响人们生活质量提升;农业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停滞不前,相关的农业灌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特别是用于灌溉的井、渠配套设施严重缺乏,农业发展还是走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紧缺的水资源无法得到高效的利用,无法满足夏县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需要。

2.2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近年来,夏县人民政府部门积极在全县农村推广农业合作社,虽然全县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专业合作和家庭农场的发展没有相对完善的体制机制作为保障,农民虽然身处专业合作社之中,但是组织化程度低,所从事的农业生产仍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着分散的生产经营活动,无法满足标准化的生产条件,科学技术的运用效率低下,大面积机械化耕作根本无法实现,农业信息根本无法实现方便快捷的流通,无法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动态,使农业的无法进行专业化生产,发展集约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无法得到实现。现有专业合作社主要是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指导,至于农业发展的市场参与度和对外开放程度严重不够,难以充分发挥经营体制创新、社会化服务提升、标准化推进的组织平台作用[1]。

2.3 农业先进技术普及率低

夏县没有建立专业的科普工作机构,没有充足的人力去乡村开展科普推广工作,整个乡村农民的生产技术多数是靠老一代人言传身教,大部分农民科技水平低,与现代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接触力度不大,无法掌握现代的农用科学技术,整体科技素质无法提高;政府部门也没有建立完善的科学技术推广体系,没有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部分推广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有待提高[2],数量也应该适当增加;社会各方面对农业的投入不足,没有为农民提供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的技能培训机构,同时,农业发展的财力和物力是十分有限的,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无法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有效运用,科技转化率十分低下,限制了农业科技应用水平的提高[2]。

2.4 农业产业开发程度低

在夏县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主导产业的发展优势十分明显,取得了良好的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延伸,多数加工产业停留在对农产品的初级加工阶段[3],没有深入挖掘农产品的附加值,造成产品附加值低,需要加工企业向农产品深加工方向发展。此外,夏县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虽然现在已经拥有17家龙头企业,但是龙头企业与农户和基地之间并没有现实无缝衔接,经营规模较小,没有在山西省乃至全国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缺乏有效竞争力,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农产品转化率低,无法实现农产品增值,同时,发展模式较为粗放,不符合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的要求,本身所具有产业优势也无法发挥出来,很大程度限制了特色现代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 夏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3.1 健全机制体制,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夏县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帮助,在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在参考国家和省市农业发展规划的同时,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通过对当地农业发展情况的“把脉”,找到夏县各个地方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优势资源,颁布相应的规章制度来扶持当地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建立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让农业技术能够真正的传播到农户家中,让农民真正的懂技术。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奖励机制,对那些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创新的人才提供物质和精神奖励。建立农业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推动特色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完善特色现代农业市场准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根据市场发展需要,生产适销对路的特色产品。建立健全融资机制,为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3.2 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夏县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县政府的鼎力支持。加大交通道路的建设投入,做好夏县交通网络的建设,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方便特色农产品的对外销售。加大农业基础设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需要的地方建立设施农业生产基地[4];完善农田灌溉设施,提高农田灌溉面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培育适合当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优良品种。加大农民技能培训投入,提高农民的素质,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懂技术的人才。加大农业机械推广投入,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3 创新发展,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活力

创新金融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金,为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证。创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入股方式,采用“股息+分红”的方式,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更多的资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针对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培养专业人才来推动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创新管理方式,转变政府职能,放手让市场进入,政府只需要在适当时候采取宏观调控手段来保障特色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创新农业科学技术,方便农业生产和农业种植的发展[5],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减少资源的浪费。

3.4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化经营

在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积极探索和发展各种适合农业发展的专业合作社,加强合作社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实现合作社向更高的标准发展,实现农民组织能力的提升,提高合作社对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服务水平,实现特色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合作社联合共享机制,实现合作社内部的资源共享和生产互助,互通有无,壮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效益。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合作机制,通过协商,签订相应购销合同,建立风险防控机制、价格保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农户合法权益不收侵犯;探索农户与企业的股份合作方式,形成稳定的供销关系,使农户从事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的积极性得到全部激发。

3.5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实现标准化生产

大力扶持特色龙头企业,通过多方面的帮扶,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根据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有条件的地方建立高标准、高规格的特色产业园区,完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入住其中,并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园区内龙头企业的名气[6],形成特色农产品品牌。按照经济发展需要,制定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制度,推动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即按农产品品种和规格进行分类、按产品质量进行分级、按产品色泽进行分装,生产加工环节实现标准化。企业创建的农产品品牌需要与原产地品牌实现有机结合,从而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6高度重视质量安全,提高市场竞争力

建立专业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农药化肥使用计量,对特色现代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防止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滥用。大力发展特色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营养成分含量。此外,需要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质量检测[3],查处违规生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将不按时整改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行业除名处理,全面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确保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品质,能够经受住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双重检验,实现以质取胜,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3.7 把握时代潮流,充分运用“互联网+”

紧跟时代潮流,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上来,利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优势,及时掌握市场发展动态,对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通过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农业信息共享,让人们相互交流学习,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通过网络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减少中间环节的损失,提高农民的收益。采用订单生产模式,通过网络下单,线下按需生产,减少农业发展风险,实现收入的稳定。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农民在线培训,轻松提高农民技能;农业生产资料在线购买,节约农民的生产时间,同时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的资源浪费。

3.8 加大农业环保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质量对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须在保护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走绿色农业发展道路,充分抓住当地自然环境优势,实现农业的产业增值。通过开展合理施肥、土壤综合治理和轮作制度,控制工业用水和农业污染,减小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对土壤造成的危害[7],防止土壤污染。完善农田水利设施,采用先进的喷灌和滴灌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防止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做好土壤绿化工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搞好绿色工程,解决水土流失问题,防止土地方荒漠化,为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构建一道生态屏障。

4 结 语

总之,发展现代农业已经是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一个主旋律,但是为了避免各个地方盲目跟风,形成千篇一律的现象,必须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个地方的资源优势和特色发展现代农业,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这也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环境优势,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做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1] 靳芳芳,韩振兴. 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特色农业发展研究[J]. 山西农经,2015,(5):62-64.

[2] 畅宏健. 运城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思考[J]. 山西农经,2010,(4):16-18.

[3] 郭静佳,倪志巍,李颖琦,等. 夏县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体系现状及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6):118,148.

[4] 洮南市“十二五”期间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J]. 吉林农业,2016,(1):12.

[5] 白明祥. 推进农业标准化,促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J]. 四川农业科技,2012,(1):56-57.

[6] 郭 锐. 发展龙头企业,开发特色农产品,促进农民增收[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1):3.

[7] 曲 磊. 山西省农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 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2.

(责任编辑:肖彦资)

Thoughts about DevelopingModern Agriculturewith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in Xiaxian County

CHEN Liang,XIE Xiao-yue,FENG Yu,ZHANG Hang-ru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030801, PRC)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situation of rural economy and farmers’ incom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nditions, etc. in Xiaxian County, the problems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lags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low level organization of farmers, low popularity of advanced agriculture technology, low level agri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etc. were discovered, and according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bove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 of developing modern agriculturewith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in Xiaxian County,such as improve mechanism system, increase financial input,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 level of farmers,run bigger and stronger leading enterprises, pay high attention to quality and safety, make full use of “Internet+”, increase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fforts, etc.

modern agriculture with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status; problem; countermeasure; Xiaxian County

F327

A

1006-060X(2016)07-0112-05

2016-05-04

陈 亮(1988-),男,四川威远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与区域发展。

解晓悦

猜你喜欢
夏县现代农业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00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4
多措并举严防火灾 守护夏县绿水青山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11-26 07:00:56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4
夏县葡萄销四方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0-14 07:46:04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10
现代农业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夏县:强化队伍建设 提升履职能力
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02-20 13: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