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水县太行山区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2016-08-25 01:50李国飞徐广才邱明明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京津冀特色生态

李国飞,徐广才,邱明明

涞水县太行山区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李国飞,徐广才,邱明明

(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北京市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北京 102206)

以涞水县太行山区为例,对其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涞水县山地特色农业发展要实施特色农业产业提升、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创新拓展的发展战略,走生态优先、产业升级、品牌带动、市场主导的发展路径,研究建议涞水县太行山区未来发展要加强城乡统筹发展、加强京津冀产业对接、加强专业人才培训、健全农业投融资机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山地特色农业;乡村发展;SWOT分析;战略与路径;建议;太行山区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6.07.029

农业是山区的基础产业,也是大部分山区的支柱产业。我国山区农业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产业,才能加快山区经济繁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2]。以生态涵养与保护为基础,以生态建设与休闲旅游产业为龙头,集生态涵养、旅游观光、经济发展和人文价值于一体,打造统一规划、形式多样、产业融合、集约经营、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产业经济带,是实现山区发展与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3]。

涞水县太行山综合开发示范区位于县域西部,属太行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区内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发展相对缓慢,是涞水县后发优势集聚区和实现整体脱贫的关键地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加速推进,该地区发展需求日趋迫切,优势日益突显,成为涞水县重点建设的京涞一体化大旅游板块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涞水县实现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支撑。

“十三五”时期,涞水县太行山综合开发示范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坚持区域开发和环境保护相统一,全面推进沟域经济建设,推动涞水县太行山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涞水县太行山综合开发区要完善顶层设计,明确未来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打造一二三次产业融合的第六产业示范区和“两山”理论实践区,从而实现乡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形成太行山区综合开发的新道路和新模式,带动整个太行山片区的区域发展、小康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

1 涞水县太行山综合开发示范区发展现状

山地农业依然处于传统农业阶段,农业生产手段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的生活条件没有得到实质的改善,山区的绝大多数农民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在涞水县的广大山区,低效率的农业生产手段随处可见,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和农业生产资料与山地农业几乎没有任何关联性[4]。

当前,涞水县农民人均年收入普遍不到2 800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扶贫任务十分艰巨。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涞水县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如何促进数量庞大的农村贫困人口收入快速、可持续增长上[5]。

2 涞水县山地特色农业的SWOT分析

2.1 优 势(Strength)

2.1.1 自然条件优越 涞水县位于太行山北部东麓,地处东经113°40′~116°20′,北纬38°10′~ 40°00′。示范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10.7℃,年降水量500~600 mm,年日照2 095 h。山场广阔,金、铁等金属资源和林果资源丰富。拒马河流经县内117 km,年地表流量7亿m3,水能蕴藏量464 kW,可利用140 kW。植被覆盖率较高,种类丰富,垂直分布明显。

2.1.2 生态环境良好 涞水县坚持把生态立县战略放在最优先、最重要的位置,以林业为主导产业,结合全县《山水林田生态修复规划》的实施,大力开展廊道绿化、荒山绿化、村庄绿化、特色产业基地化建设,重点推进深山区生态绿化、浅山丘陵区特色经济林建设、通道绿化建设、城镇农村绿化建设、环京防护林带建设、水土保持林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天蓝、水清、山绿、地净的美丽涞水。2014年,全县森林面积5.6 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42%,成为环首都地区重要的“生态涵养保护支撑区”。

2.1.3 人文底蕴深厚 涞水是千年古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曾涌现出祖逖、祖冲之等杰出人物;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3处(庆化寺花塔、清怡贤亲王墓、西岗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摩崖石刻、千佛舍利塔等);涞水高洛古乐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外,涞水县太行山区是革命老区,野三坡是平西抗日根据地的腹地,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冀热察区委、平西军分区、平西专署均驻于此,聂荣臻、姚依林、萧克、杨成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生活和战斗在这里[6]。

2.1.4 特色产业良好 充分利用该地区海拔较高、气候冷凉、邻近国家5A级景区野三坡的优势,积极发展山区精品林果产业和特色养殖业。目前,干鲜果品以板栗、核桃和苹果为主,特色养殖以长毛兔、羊、本地黑猪、蜂等品种为主。近年来,随着市场不断扩大,该地区以合作社为主体,以干鲜果品和特色养殖为主导产业,形成了股份合作、电商扶贫、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旅游等多种模式,带动山区特色产业不断壮大。

2.1.5 政策环境有利 涞水县位于河北省中部,涞水县太行山区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域——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是环首都贫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涞水县不仅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安排与市场调节,而且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政策倾斜,在区域发展上亦能受惠良多。强有力的政策资源为涞水县打造环首都经济圈重要增长极提供了坚实支撑。

2.2 劣 势(Weakness)

2.2.1 生态资源亟待开发 绿水青山是涞水县太行山综合开发示范区赖以发展的核心资源,但目前,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态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产业仍然以传统种养业为主,提供的产品多为初级产品,产业附加值较低,生态资源尚未转变成生态经济。

2.2.2 沟域经济缺乏特色 沟域经济是推进微观流域发展的重要理念。目前,涞水县太行山区的乡镇发展尚处在自发状态,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迹和产业资源基础还没有得到深入开发,尚未形成以沟域经济理念统领区域开发的格局,对沟域内外资源、产业、景观等要素缺乏科学规划和整体打造,沟域尚未形成鲜明统一的主题,缺乏具有吸引力的节点,沟域经济特色产业尚未形成。

2.2.3 特色产业链条较短 涞水县太行山区第一产业以传统山地种养业为主,产业形态相对传统,发展效益相对低下。由于发展水平的限制,该地区缺乏发展资金和外部投资,导致资源开发停留在初级阶段,产业链和价值链相对较短,二三产业发育不足,产业发展空间狭小,对农民致富与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弱。

2.2.4 休闲农业供给不足 涞水县是北京西南后花园,是满足首都市民高端休闲需求的绿色空间。目前,涞水县太行山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得到了初步发展,但整体上看,其发展仍以农家乐为主,产业类型单一,发展层次较低,服务接待能力不足、产品项目开发不够,高端农庄缺乏、文化配套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当地休闲农业综合效益和带动能力的提升。

2.3 机 遇(Opportunity)

2.3.1 县域经济整体良性发展 近年来,涞水县围绕京涞首都功能疏解区、首都生态卫星城、京西南高端旅游休闲度假区“三大主战场”,取得了环首都经济增长极建设的新突破。2014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69亿元,同比增长7.0%,三次产业占比为22.5︰25.1︰52.4。全年财政总收入达到58 220万元,比上年增长20.8%。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6 523元,同比增长11.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224元,同比增长11.4%。经济快速发展为推进涞水经济均衡发展,加快山区脱贫步伐提供了坚实基础。

2.3.2 区位交通条件显著改善 涞水县北与北京市门头沟区、房山区相接,与北京接壤110 km,距北京市中心90 km。涞水县太行山综合开发示范区临近野三坡景区,京昆高速公路、张涿高速公路、廊涿高速公路从周边地区穿过,还有108国道和241省道,为示范区提供了相对良好的交通条件。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进一步深化,远期太行山高速公路、环北京城际铁路和京石城际铁路的规划和建设,将进一步提升涞水县和太行山综合开发示范区的区位交通条件,为区域跨越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

2.3.3 高端生产要素快速引入 涞水县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承接地,伴随着现代物流、电子信息、航天科技等产业合作项目地不断引入,大量高端人群、社会资本、先进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将源源不断进入涞水,为涞水县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在良好生态环境、优质安全农产品、高端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也给涞水县提出了更加高端化、多元化的社会需求,为涞水县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2.3.4 区域消费市场不断扩大 京津冀区域空间发展单元的精细化、网络化和集群化,要求其一体化发展更多地依赖城市之间的协调整合,以此获得大规模的效益溢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京津冀休闲市场进一步扩大,为太行山综合开发示范区发挥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山地特色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吸引北京高端群体聚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3.5 现代农业功能持续拓展 涞水县山地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良好,以特色林果、特色养殖、生态休闲等为重点,形成了以生态环境、生态资源到生态产品的现代农业链条。涞水县要紧紧抓住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进程中北京都市农业的溢出效应,搭乘北京发展快车,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优秀的生态产品、高端的休闲服务,满足北京都市农业市场发展需求,加快涞水特色农业趁势崛起。

2.4 威 胁(Threaten)

2.4.1 市场风险 对市场环境变动不敏感、对市场运作机制不了解均会导致农业生产的盲目跟风,增加农作物种植的机会风险[7]。加之种植户与外地需求厂家尚未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市场价格波动较大[8]。

2.4.2 农业休闲旅游竞争激烈 石家庄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涌现出许多规模大、类型多样、功能综合、深受市民喜爱的新景点;加上周边的北京、廊坊、唐山、天津等地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的建设,涞水县农业休闲旅游面临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9]。

2.4.3 环境破坏风险 如果主导产业选择不当,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不合理,就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等问题,从而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产生矛盾[10]。

3 涞水县山地特色农业发展战略

根据SWOT分析,涞水县具备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的条件,但目前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着眼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山地特色农业发展应主要采取增长式战略(见表1),要突破市场和地域限制,使山区特色农业得到全面发展。

表1 SWOT交叉分析矩阵

3.1 特色农业产业提升

3.1.1 加快农业园区发展 以绿色种植业、生态林果业为基础,强化山地资源优势,突出地形景观优势,加强规模化发展和园区化建设,集中建设一批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技术领先、品种优新、高效开放的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延长产业链条,培育优质品牌,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3.1.2 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以绿色种植业、生态林果、健康养殖业等为基础,以全域有机化为发展方向,加强种植养殖加工循环一体化发展,鼓励采取畜—沼(有机肥)—果的生态循环模式,形成生态循环一体化发展模式,促进资源循环集约利用,减少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减少农业废弃物和化学物品残留,促进生态有机农业发展。

3.2 三次产业深度融合

3.2.1 延伸农产品加工业 围绕绿色生态农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11],提高农业附加值。瞄准本地特色农产品,以特色林果、食用菌、肉食为重点,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全程绿色化。

3.2.2 重点发展休闲农业 以生态文明为核心,倡导回归自然健康生活的理念,以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市民农园和农业观光园为重点,建设集生态涵养、湿地景观、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休闲观光、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高端化、精品型休闲农业亮点,推进涞水县休闲农业发展步入新阶段。

3.2.3 积极打造景观农业 采取“以农造景、以景带游、以游促农、农游结合、协同发展”的理念,利用拒马河、G108国道等沿线特色农业资源,集中开展规模化种植、立体化或平面式布局,打造兼有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的特色景观,营造个性化、规模化景观,推出“大美田园”等观光活动,吸引游客体验和观赏,增加农业的生态、经济、文化和美学价值。综上所述,涞水县山区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发展路径如图1所示。

3.3 发展模式创新拓展

图1 山区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示意图

3.3.1 着力培育养生农业 依托示范区良好的自然山水生态环境,以有机农业、休闲农业、景观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将养生产业、绿色农业、旅游业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养生山庄”、“森林旅游”、“山水度假村”、“生态旅居村”等形式的养生农业,设置净心疗养区(温泉、静心屋)、中医药文化教育与中医药养生保健区、养生文化展示体验区、森林景观观光区、森林徒步健身区、有机蔬菜水果种植采摘区、森林知识科普区等多种功能区,满足游客健康养生需求,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3.3.2 突出发展创意农业 以创意为理念,在“农”字上下功夫,在“特”字上做文章,将传统的农产品赋予新的功能,通过包装创意、栽培创意、用途创意、亲情创意等手段,为农产品注入文化元素,完成了农产品的工艺化过程,使普通农产品演变成商品、纪念品,甚至成为艺术品,大幅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生产出创意农产品成为现代农业的亮丽名片[12]。

3.3.3 做精做优农村文化产业 以改善农村文化生活,提升乡村精神文明面貌为重点,深入挖掘农业生产文化、农村传统工艺、农村饮食文化、农民民俗文化、农村历史文化、农村景观文化、农村口述文化等资源[13],加强文化创意开发力度,以行政镇村为中心,以农民为主体,开发具有乡土特质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特色村镇建筑文化产业、农事节庆文化产业、农村饮食文化产业和农村手工艺产业,带动农村特色资源产业化开发,推进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带动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4 涞水县山地特色农业的发展路径

如图2所示,涞水县山地特色农业的发展要立足于示范区山水生态资源,落实京津冀协调发展,坚持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方向,突显产业规模品牌效益,彰显人居环境建设品位,融入北京都市休闲格局,带动示范区全面发展。

4.1 生态优先

示范区发展必须贯彻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以绿色化为方向,加强山地、森林、平原、农田、河流等生态环境保护,维持生物多样性格局;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强化资源合理开发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4.2 产业升级

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立足生态基础,加大生态资源开发力度,加强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创生高端产业形态,大礼发展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加工业、绿色低碳休闲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构建绿色生态经济体系[14],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服务业升级。

图2 山区特色农业发展路径示意图

4.3 品牌带动

依托涞水特有资源,重点打造“拒马”、“太行”等高端品牌。积极培育有机农业品牌,大力推进休闲农业规范发展,加快休闲农业提档升级,加强沟域经济品牌经营和宣传推介,不断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鼓励各乡镇村发挥优势,围绕特色农耕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特色农业,推出1~2个具有影响力的农事节庆活动,搭建交流交易平台,打造沟域经济产业品牌。

4.4 市场主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只能通过市场才能卖得出去,农业和农村发展所需要的钱只能从市场中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能靠市场进行合理配置来实现有序转移[11]。结合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市场,吸引外来客户,撬动市场资金,鼓励创办企业,从而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5 涞水县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的建议

5.1 加强城乡统筹发展

要进一步加强涞水县县域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加快推进山区扶贫开发奔小康工作力度,缩小城乡发展与地区发展差距。要加大整合力度,在宏观层面上,统筹推动山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扶贫攻坚、山区旅游综合开发等各项事业发展,实施政策和资金倾斜,着力推进重大、重点工程建设,带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微观层面上,要加大山区村庄、产业、园区等详细规划的力度,加快招商引资,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具有显著带动作用的示范点,形成山区核心发展节点与发展轴,带动山区经济振兴与腾飞。

5.2 加强京津冀产业对接

涞水县太行山区现代农业发展要主动融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尤其是现代农业协同发展大局之中。根据《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2015-2020)》,涞水县属于都市现代农业区范围,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重点围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特色种养等领域,实施农业标准化、产业特色化、发展绿色化,推进产业对接与协同发展;要进一步落实河北省《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围绕生态林果、生态养殖、有机食品开发、科技休闲旅游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区域性资源整合和跨区协作,实现在区域协同创新中异军突起。

5.3 加强专业人才培训

山区特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队伍。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就要进一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经验较丰富、直接从事园艺、鲜活食品、经济作物等生产的生产型职业农民[15],要重点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现代农业生产管理培训,使之成为新型经营主体;对掌握一定农业技能,并服务于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型职业农民,要重点开展市场化、流通和营销等培训,保障农业规范发展;对有资金或技术,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经验,主要从事农业经营管理的经营型职业农民[16],要重点开展现代农业企业和园区经营管理、农民创新创业等培训,帮助他们增强经营意识、提高管理水平。通过针对性的职业农民培训,为山区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大量的人才储备,促进涞水县太行山区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

5.4 健全农业投融资机制

要进一步健全山地开发的投融资机制,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要利用杠杆,撬动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整合支农惠农等政策资金,集中力量扶持推动重点示范工程建设,引领乡村产业发展;要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聚焦优势,吸引北京、天津、河北优势资本聚集本地,逐步加大资金引流力度,吸引具有较强实力的社会资本,采用入股、合资等多种形式,投资山区特色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互利共赢。

5.5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不断拓展农业功能,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和区域市场开拓,这需要营造适应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生态与人居环境。在生态环境方面,要加大山区荒地、坡地、滩地的生态建设,利用乡土适生的植物品种和部分常绿树种,开展山地绿化,提高山区植被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风险,保障生态安全;要进一步加强人居环境建设和改造,实施村庄、庭院绿化美化工程,完善村庄上下水网络、垃圾清运处置等设施设备,改善和提升乡村生态与人居环境,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1] 陈国阶. 我国山区农业发展急需转变战略思维[J]. 山地学报,2001,(4):339-343.

[2] 张义丰,秦伟山,祝采朋,等. 北京山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对策[J].科技促进发展,2012,(1):40-47.

[3] 何忠伟,李 昀,王有年. 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的内涵与模式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9):105-109.

[4] 张攀春. 贵州山地农业的环境特征及其产业化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12,(10):77-80.

[5] 李小红,孔令孜,覃泽林. 广西贫困县农民收入现状及可持续增长路径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2013,(7):1225-1232.

[6] 保定——在京津冀都市圈中奋力崛起[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3,(5):54-70.

[7] 孟俊杰,贾小虎,乔 璐,等. 豫南丘陵山区生态农业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新县为例[J]. 农学学报,2015,(12):121-126.

[8] 张 霞,翟建廷,张曰林. 建设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J]. 山东农业,2002,(2):6-9.

[9] 赵 杰,杨以哲,安 静,等. 基于SWOT分析的太行山区农业产业园规划研究——以河北团山红生态农业园为例[J]. 天津农业科学,2014,(9):19-24,33.

[10] 胡文海. 池州市生态农业建设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5,(10):334-336,347.

[11] 习近平. 中国农村市场化研究[D]. 北京:清华大学,2001.

[12] 戴 鸿. 海西农耕创意文化初探[J]. 北京农业,2011,(15):223-224.

[13] 谢剑锋.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开化[J]. 政策瞭望,2013,(8):33-34.

[14] 郭文婧. 构建绿色经济体系 实现经济绿色转型[J]. 产权导刊,2013,(9):74.

[15] 蒋 平.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几点思考[J]. 农民科技培训,2012,(4):6-8.

[16] 李佩昌.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思考[J]. 现代农业,2016,(1):107-108.

(责任编辑:成 平)

Strategies and Pathway for Mountainous Agriculture Developmentof Taihang Mountain Area in Laishui County

LI Guo-fei,XU Guang-cai,QIU Ming-m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Institute for Urban Agriculture Research, Beijing Research Base for New Rural Construction, Beijing 102206, PRC)

Taking Taihang Mountain area in Laishui County as a case, th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dustry was analyzed by SWOT method. At the background of Beijing-Tianjin-Hebei synergetic development, main strategies were put forward,including improving distinctive industries developing level, deepening the convergence among the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y,strengthening developm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reafter a developing route map was elucidated for ecology preferential, industrial upgrading, brand establishment and market oriented reform. In the end, it was suggested to strengthening the coordinate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enhancing the industrial cooperation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training more professional farmers,diversifying th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mechanism of agriculture and constant efforts in improving natural ecological and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s in Taihang Mountain area.

distinctive industry; rural development; SWOT analysis;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pathway; Taihang Mountain area

F327

A

1006-060X(2016)07-0106-06

2016-04-12

北京市新农村基地研究专项(PXM2016_014207_000007)作者简介:李国飞(1990-),男,河北秦皇岛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都市型现代农业。

徐广才

猜你喜欢
京津冀特色生态
特色种植促增收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生态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