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洁
曲艺艺术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至今活跃在中国民间的曲种约有400个左右。生动的语言肆意铺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之下,艺术内涵与表演者的独到感受彼此碰撞,诠释了这门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一直以来,曲艺艺术的传承都是以“师父带徒弟”口传心授的方式为主,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曲艺艺术面临从业人员日渐稀少、从业人员文化层次不高、受众越来越小众化等一系列问题,出现传承方面的危机,这一现象受到众多曲艺理论家、曲艺艺术家、曲艺从业人员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我国文艺事业重要组成的曲艺艺术,仅仅依靠传统的师父带徒弟、口传心授的传承模式,难以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更难以真正实现大繁荣大发展。时代发展向曲艺提出了搭乘高等教育快车的要求。因此,目前国内多家院校已开设曲艺专业。
在曲艺艺术与高等教育的结合方面,辽宁科技大学做出了最初的探索与尝试。我们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切合东北“黑土地”的幽默氛围,充分利用辽宁的本土资源优势,强调人才培养目标的外向型、复合型和应用型。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掌握并具备评书、相声、小品等喜剧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的全能人才。使学生能够满足艺术人才市场需求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曲艺表演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评书、相声、小品及曲艺创作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系统教育和从事专业工作所需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在曲艺人才培养上,曲艺本科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仅仅是从师徒之间的舞台上下点对点的教学到师生之间的讲台上下面对面教学的一种形式上的改变,其最本质的区别乃教学理念的不同。由于观念的改变,导致了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等等一系列的变革。我们将学生四个学年度当中所学的全部课程划分为四个模块,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基础课和基础理论课。其中,专业课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为专业技能课,是曲艺表演专业的核心课程。公共基础课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计算机》《大学英语》等课程为本科必修课。这些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们的德育观、价值观,使学生们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眼光去看待事物。专业技能课:主要有《相声表演》《小品表演》《评书表演》《戏曲表演身段训练》《快板》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使学生们能够充分掌握曲艺表演方面及其他艺术门类的基本技能。专业基础课主要有:《曲艺作品赏析》《中外话剧欣赏》《大学语文》《戏曲欣赏》等课程,在专业基础课里面我们特意增设了《大学语文》等相关文学类课程,从艺术欣赏、分析、解读的层面培养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使学生不仅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又有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理论课:主要有《艺术概论》《影视艺术概论》《曲艺概论》《曲艺创作》等课程,从理论高度上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理论素养,培养学术兴趣。
所有课程强调对学生德、智、体、美的培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课程是从培养德育角度出发;曲艺创作、专业训练、相声表演、小品表演、评书表演、戏曲表演身段训练、快板、形体训练、钢琴、声乐、中外民间舞、主持人基本技巧训练、舞台化妆、服装表演与礼仪等是从培养智育角度出发;体育、健康教育、军事理论等课程是从培养体育能力出发;艺术概论、曲艺作品赏析、中外话剧欣赏、影视艺术概论、曲艺概论、大学音乐、影视作品赏析、戏曲欣赏、经典诵读与赏析、艺术美学等课程是从培养学生美育角度出发。
这样一个由“德智体美”四个课程模块组成的培养计划,更加彰显出曲艺教育自进入高校后真正的大放异彩。它不仅抓住了传统教育中的精髓,并将其剥离出来使得更加纵深化,而且在知识结构这个横向的维度上释放出了作为高等教育独有的力量。
曲艺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十分注重实践能力,我们在制定实践教学体系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学生必须要上舞台、多实践这一实际情况,制订了详细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期中、期末观摩会、艺术实践、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以及毕业实习等各个环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于2005年的相声俱乐部,至今演出了300余场,已经发展成了学校的品牌学生社团,多次被“鞍山新闻”、“记者说事儿”等栏目报道,学生每周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各个方面均得到很好的锻炼。校外我们与鞍山歌舞剧院、鞍山电视台、本溪群众艺术馆、河北洪顺曲艺社、辽宁鑫荷文化传媒公司、陕西永亿传媒等多家单位签订了实践教学基地及就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校内我们通过学生社团,如:相声俱乐部、春柳戏剧社等进行定期演出,培养学生在服装、道具、剧务、舞台表演等各方面的能力。
在曲艺表演专业的师资配备上,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能够在专业上有所建树,辽宁省曲艺家协会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先后有一批国内知名的曲艺表演艺术家来我院授课,其中有我们非常熟悉的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老师主讲评书课程;国家一级编剧崔凯老师主讲喜剧美学;辽宁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崔立君老师主讲曲艺创作课程;鞍山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王俊明老师主讲曲艺基本功训练和曲艺作品赏析课程。此外,曲艺表演艺术家杨振华、黄晓娟、王佩元也曾在我院授课。这些艺术家们无私地为艺术学院曲艺表演专业的教学工作投入了大量精力和心血,是我院曲艺表演专业能够成功建立并不断发展的有力保证。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加强对自身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例如青年教师、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李红,我们有意培养她专门从事曲艺理论方面的研究,2016年李红考取了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师从王红箫教授,并出版了专著《中国曲艺理论与艺术探微》。另外,我们向每届毕业生中专业素质突出的优秀学生提出留校建议,周壮、裴冠红、李俊杰都是从中选拔出来并任教至今,他们在曲艺表演方面取得了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提名等骄人成绩,完全可以胜任曲艺表演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专业教师的岗位,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可以培养出高层次的曲艺本科专门人才的。此外,我们还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方案,鼓励青年教师走出去、多交流、多比赛,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把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注重科学研究。用扎实的理论基础支撑曲艺本科教学工作,多年来我们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立项,获批中国曲艺艺术基金项目2项,辽宁省科研项目3项,鞍山市科研项目2项以及多项校级科研项目,在此不一一赘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田连元先生,我本人和我院青年教师周状、裴冠红共同录制的视频课程《中国评书艺术》成功获批教育部视频精品课程,这是曲艺高等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有所突破的大事。
在没有任何可借鉴的情况下,我们多次召集各方面的专家召开曲艺本科教材建设的学术研讨会,就编写适合曲艺本科人才培养的本科系列教材进行了讨论。目前,辽宁科技大学曲艺表演专业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自编讲义用于教学。经我们多方协调,得到中国曲艺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中国曲艺家协会与辽宁科技大学共同出资200万,聘请一流专家和学者编写与培养计划配套的曲艺表演专业本科教材,预计今年将公开出版6部教材用于教学,这在高等教育与曲艺发展史上都是从未有过的大事,本科教材的成功编写与出版将使曲艺高等教育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突破,让曲艺艺术与高等教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有八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08届毕业生周壮,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艺术学院曲艺系主任; 08届毕业生李俊杰,毕业留校任教,现为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曲艺表演专业教师;08届毕业生任健,现任山东省高密市电视台主持人;09届毕业生郝江昆,现为山西省孝义电视台《孝义新闻》主播;10届毕业生刘宗琦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节目的录制并获得月冠军,现为青岛广播电视台特约主持人、青岛曲艺社演出队队长;11届毕业生齐帅,现为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著名节目主持人、导演、制片人;12届毕业生傅晓,现为即墨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制片人;14届毕业生陈鑫,参加江苏省委组织大学生村官考试并顺利入选,现任江苏扬州高邮市甘垛镇和平村支部书记助理;15届毕业生孟晓松,成功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师从方李莉教授。从历年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来看,学生就业情况不单一,既有从事专业的曲艺教师和曲艺演员,也有主持人、公务员、公司白领等,就业领域涵盖范围较广,这充分说明了曲艺表演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出校门后专业突出,能力全面,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各方面能力,这体现了我们培养应用型、创新型高级曲艺本科专门人才的目标得以实现。
发展至今,我们已经形成了较完备曲艺本科表演人才培养方案,收集整理了各类曲艺书籍、资料400余册,得到了各级曲协、曲艺界人士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与探索,我们取得了的成绩主要有:辽宁省群星奖一等奖、文化部第十五届群星奖、东北三省曲艺大赛一等奖、辽宁省第三届曲艺牡丹奖新秀奖等一系列重要奖项,此外,获批国家级精品视频课程《中国评书艺术》。这些成绩充分说明了曲艺艺术可以很好地融入高等教育。学院自成立以来就受到各级曲协的关注,更得到了中国曲协的扶持与帮助,董耀鹏书记多次来我院考察并亲自为曲艺系学生授课,姜昆主席也曾来到我院,为学生进行了专题讲座,观看了学生的专场演出,并为我们亲笔题词“艺游天涯”。曲协各位领导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和赞扬并对我们的未来发展之路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倍感鼓舞。希望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能够继续得到中国曲协各位领导给予关注与扶持,让我们共同努力,更好地促进曲艺艺术与高等教育的结合,为早日实现中国曲艺学学科体系的建构贡献力量,使曲艺这门传统艺术形式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