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为载以理作章

2016-08-23 23:38周孟
地理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义乌纪录片试题

周孟

我喜欢看BBC或其它一些有关自然和人文的地理纪录片;我也喜欢旅游,四处走走,体会不一样的风情。这些,或许和学习地理没有太大关系,但无论是纪录片还是旅游,都培养了我对地理的兴趣,也拓展了视野。

地理绝不是书本就能摆下的盛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些探索性的纪录片中,不仅可领略到世界上许多令人惊异的地理现象,还能学到严密的地理思维。如在关于落基山脉形成的研究中,地理地质学家通过不同地区、不同高度的岩石采样分析还原落基山脉形成过程。在旅行中,也可学着分析一些地理现象,如在小南海地震遗址旅游时,学着思考这种地震湖泊形成的过程。

老师说过,聪明的学生会把地图册和课本一页一页地浏览思考,自己分析,同时也学习教材的分析方法、表述方式,不断地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网面。如地图册上一幅东京的年降水量分配图,会让你看见:东京年降水量季节分配均匀,但同时夏季较多,冬季较少;东京6月比7月降水量大,而9、10月降水量又有增大。这会让你思考:是否临海的原因,6、7月是否和长江中下游受同样的天气系统控制,9、10月是否有台风影响。

若学完一个版块的知识(如水体),可以试着将世界和中国各种水体,陆地水、海洋水、地上水、地下水、湖泊、河流、水库等都分析一遍,从水系和水文归纳出其特点,结合其它自然要素分析评价,再思考其应用,包括应用的方面、利弊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

面对试题,可以记录新颖的材料、新颖的提问、新颖的答题方式及思维方式。当学习到多种思维方式,时空分布、自然人文、经济社会生态、宏观微观、整体局部……同时面对不同的问题方向能做出合适选择时,就会发现自己面对考试游刃有余。地理,需要“地”的广博,才能不断地迁移知识,不断地巩固思维体系。

地理学习除了需要广博,还需要“理”的深入。印象很深的是2013年大纲卷试题,如下所示。

新疆轮台(位置见图1)盛产小白杏。原来,杏肉食用,杏核弃之。某年,浙江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其杏仁口味上佳。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由此,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从区位选择的角度,说明义乌瓜子商把杏核从轮台运到义乌加工的原因。

抓住关键词“杏核、轮台、义乌、运、加工”,运用过程性思维,从运输、加工两方面入手,同时还要深入思考杏核本身的特点以及材料中“出口美国”的因素。

可见,深入分析需要基础,不仅是知识基础,还有能力基础。在课堂上,思维要紧跟甚至要超过老师的讲课速度,分析问题时注意老师的分析方式,当思路与老师不同,先记录下来,课后再与老师讨论思考。在课后的练习中,不求快,但求深,养成深入分析的习惯,甚至“钻牛角尖”的精神。

我有一个本子,专门记录所见到的一些很深入的例题并反复琢磨思考。在每周学习任务完成后,会用活页纸进行单元总结,一面是知识框架,另一面是可以深入思考的问题,这样点面结合,知识体系更为立体,同时减轻考试前的复习负担。

面对试题,首先要抓住材料和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明确问题导向、材料提示,再选择合适的思维模式,深入下去,不能泛泛而谈。有时和同学、老师交流,是深入分析的有效途径。通过交流,不仅能发现不同的思维方式,还能在良性关系中激发分析思考的能力。

地和理

地理中间并无“和”字,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如同经纬网,这是自己构设的思维网面,学会定位知识、迁移知识、重构知识,学会伸缩,学会深入到网线下分析。这便是我结合学习地理所获总结出的微薄经验。

猜你喜欢
义乌纪录片试题
Rough Cut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中国航空公司新开义乌直飞符拉迪沃斯托克航线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等待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印度鼓动本国商人远离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