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革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地理试题展示地理信息的重要平台,也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方式。目前地理试题基本已经形成“无图不成题”的命题模式。从近年各省区高考试题、模拟试题来看,作为试题切入点的地理图像非常丰富,主要的地理图像有:经纬网区域图、等值线图、统计图、剖面图、示意图和景观图等,力求创新,在新情境中科学考查学生的地理素养。面对异彩纷呈的各种图像,要准确快速解题,必须掌握图像转换的各种方法,达到高效解题之目的。
一、抽象图像转换成具体图像
抽象图像呈现的信息非常有限,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较高,解题时要注意转换成具体图像,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增强图像的直观性,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这种类型常见于各种等值线图。添加辅助线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从而达到顺利解题之目的。
例1:图1示意南半球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则N地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分析:从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图示为南半球近地面天气形势,气压分布规律是P地低于N地,N地处于高压脊位置,添加辅助线后形成完整图像见图2。根据N地附近等压线,可判断该地此时为西北风。
答案:C
二、分散图像转换成集中图像
将分散的图像信息组合叠置,集中在一起进行分析,不仅生成新的空间关系,而且还将多个信息联系起来产生新的属性关系,彼此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无疑大大降低图像分析的难度。
例2: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有深厚的砂砾堆积层,图示为该区域某地平行于海岸线的一段剖面图(图3),其中实线为该区域地表海拔高度,虚线表示潜水埋藏深度。读图完成(1)~(2)题。
(1)最可能出现海水入浸,地下水变质的是:
A.丁 B.丙 C.乙 D.甲
(2)根据图中信息推测的结论,最可信的是:
A.地下水从丙流向乙 B.丙处地下水质最差
C.丁为湿地 D.丙为城市区域
分析:此题可将潜水埋藏深度转绘成实际潜水水位线,形成新的空间关系,潜水面一目了然,分析判断难度大大降低。
(1)根据潜水埋藏深度绘出图示地下潜水水位线(图4),可知甲处地下水位异常偏低,为地下水漏斗区,而当地属于沿海地带,地下水漏斗区容易导致海水入浸,地下水质变坏。
(2)丁处地下水出露地表,最可能为湿地。地下水流向应从水位高处向低处流动,而城市区域因地下水开采、地面硬化等因素影响下渗使地下水位偏低,丙处地下水位最高,不可能为城市区域。
答案:(1)D (2)C
三、陌生图像转换成熟悉图像
学考、选考的试题都为原创试题,图像的创新性让许多学生难以找到解题途径。仔细分析相关信息,将陌生图像转换成熟悉图像,使原有的关键信息得到充分体现,分析判断就进入了平常的模式和套路,对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有极大帮助。
例3:图示为东亚部分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图5)。读图完成(1)~(2)题。
(1)重庆5 500米高空的风向是:
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
(2)近地面气压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A.青岛、上海、长沙、昆明 B.昆明、长沙、上海、青岛
C.昆明、重庆、长沙、台北 D.台北、长沙、重庆、昆明
分析: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图示新颖,比较抽象,直接进行风向判断难度很大。转换成熟悉的热力环流再进行气压及风向判读,其难度大大降低。
(1)图中5 340米~5 790米是北半球500百帕等压面上的等高线,根据等压面上等高线与等压线之间的一致性关系,还原成熟悉的热力环流图(图6),可读出该高空水平面上气压分布是南方气压高、北方气压低,在高空由于仅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大体平行,为西风。
(2)近地面气压是北高南低,再加上昆明地势高,气压低(同一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四组城市只要符合纬度由低到高排列即为正确答案。
答案:(1)C (2)B
四、局部图像转换成完整图像
很多试题为增加难度,提供的图像是完整图的一部分,导致空间想象能力差的考生无从下手,主要方法是:适当增加相关内容,补齐原图,丰富其条件,将局部图像转换成完整图像,从而达到降低难度之目的。
例4:图示为内蒙古某地地形剖面及出露地表的部分地层分布图(图7),在地层1~4中依次发现哺乳类动物、恐龙、两栖动物、三叶虫化石。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区域的地表岩石中可能存在花岗岩
B.a-b-c之间为背斜构造,适宜开凿隧道
C.b-c-d处的地形主要由地壳运动造成
D.d-e处存在断层构造,可能有泉水出露
(2)调查发现bc坡主要生长白桦林,而cd坡则主要生长草本植物:
A.导致两坡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B.两坡的植被分异属于干湿度地带分异
C.原因是bc坡为阴坡,土壤水分较好
D.原因是cd坡为背风坡,热量较好
分析:图示为内蒙古某地地形剖面及出露地表的部分地层分布图,地底下岩层分布未画出,难以对地质构造作出正确的判断,可根据化石的新老关系,将地表局部图转换成整体的岩层分布图(图8),再进行分析判断。
(1)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a-b-c之间岩层关系为中间新、两翼老,地质构造为向斜,岩层向下弯曲;b-c-d处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没有成山的原因是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成谷地。d-e处出露岩层的重复,意味着存在断层构造,可能有泉水出露。
(2)bc坡主要生长白桦林,cd坡则主要生长草本植物,小区域植被木本还是草本植物,关键是水分条件。根据指向标,bc坡为阴坡,土壤水分较好,主要生长白桦林,cd坡为阳坡,土壤水分条件较差,主要生长草本植物。
答案:(1)D (2)C
五、平面图像转换成立体图像
利用平面图描述立体地理事物是命题常用手段,但为便于解答问题,需要把题目中提供的平面图转换成立体图,使原来隐藏的信息得以显现,直观显现题目中的隐含内容,从而较容易解决问题。
例5:图示为甲地夏至日太阳视运动方位的地面投影轨迹(虚线)与对应的旗杆日影(实线)变化示意图(图9)。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甲地影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A.正午影子朝正北 B.早晨影子朝西北
C.傍晚影子朝西南 D.该日影子呈顺时针转动
(2)关于甲地位置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B.甲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C.正午太阳高度年内变化差值大于47°
D.正午太阳高度年内变化差值小于47°
分析:图示为甲地夏至日太阳视运动方位的地面投影轨迹(虚线)与对应的旗杆日影(实线)变化示意图,为平面图示,比较抽象,转换成立体图后(图10),相应的现象一目了然,分析判断起来容易得多。
(1)甲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早晨影子朝西北,傍晚影子朝东北,正午朝正南,影子呈逆时针转动。
(2)甲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因此,甲地位于南半球。正午旗杆影子朝向正南,因此判断甲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年内变化差值等于47°。
答案:(1)B (2)A
图图转换,即通过整合原图关系,将原图还原成具体图像、集中图像、熟悉图像、完整图像、立体图像,可减少许多繁杂的思考,大大减轻“心理析图”的负担,保证答题的快速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