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而复叛为哪般

2016-08-23 18:51刘修铁
特别文摘 2016年13期
关键词:陈圆圆吴三桂李自成

刘修铁

吴三桂亲统大军投降李自成。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四月初,军至永平(河北卢龙县),“大张告示:本镇率所部朝见新主,所过秋毫无犯,尔民不必惊恐。”四月四日,抵永平西沙河驿,遇到从北京逃出的家人,吴三桂询问父亲的情况,家人禀告:父亲已被捕。吴三桂没有在意,说:“此胁我降耳,何患!”又问到他的爱妾陈圆圆,家人以实相告:陈圆圆已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掠去。与此同时,吴三桂派往北京密探其父消息的人也报告说,他父亲正在被拷打追赃。

据《辽东海州卫生员张世珩塘报》,说农民军在北京提拿大批勋戚文武大臣,拷掠追银,吴襄也在其中,“拷打要银,止凑银五千两,已交入。”还有吴襄打发旗鼓傅海山,秘密出京,“将京中一应大事”,向吴三桂“一一诉禀”。并说:“吴老总兵已受闯贼刑法将死。”吴三桂听了这些情况,“不胜发竖”,尤其是陈圆圆被掠,对他刺激更大,深感奇耻大辱,好像挖了他的心头肉,不由勃然变色,怒气冲冲,咬牙切齿地说:“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见人耶!”他不假思索,当即下令停止前进,挥师返山海关,一改“秋毫无犯”的保证,一路“纵掠”,直奔山海关而来……正是: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襄被捕,圆圆被掠,这都是事实。此事还须从头说起。

李自成率农民军进入北京,就采取一项重大行动,即对京中各级官吏实行追赃派饷,予以无情地打击。从三月二十日开始,至二十五、二十六日,农民军“遍街提士大夫”,以大册登记姓名,每一百人为一组,由八名骑兵装押送到各营拘禁,从早到晚,“冤号之声不绝于耳”。追赃助饷,是从翰林官开始的。三月二十三日,李自成发现一翰林家藏巨金,便下了一道命令:无论新旧翰林官,每人派饷银万两以上。其后,明官吏“被刑拷”,追赃银,向农民军助饷,即由此而起。二十七日,向“京中各官”派饷,规定:不论起用或不起用的官,皆派饷,其中起用的,派饷数目少些,不被用的官,摊派的数目多,敢说一句“不办”的话,立即用夹棍严刑拷追。自刘宗敏寓所以下,各处兵营、勋戚名官之家,甚至在路旁街边,“人人皆得用刑,处处皆可用刑”。

刘宗敏捕捉和拷打吴襄,除了追赃,还勒令交出陈圆圆。

陈圆圆之美,京中尽人皆知。刘宗敏据田弘遇宅,当然不能放过她,必搜求而后已。田弘遇下江南时,同时以重金买来陈圆圆、杨宛、顾寿等名妓。刘宗敏一入田宅,就把她们挟为己有。杨宛曾对人言:她与圆圆同时被宗敏所执。杨宛不甘心,化装成乞丐,携带田家妇女离京南下。到了南京近郊,遭到强盗污辱,抗拒不从而被杀害。陈圆圆、顾寿也与男优“私约”潜逃。但事行不密败露,刘宗敏大怒。将七名男优提回一并处死,但顾寿已逃,刘宗敏没有抓到,而陈圆圆“为刘宗敏所挟去,不知所往”。吴梅村《圆圆曲》:“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形象地道出了陈圆圆被劫持的事实。

农民军特别是他们的领袖们,过早地追求享乐,腐化了本身的战斗力,他们整天追赃派饷,搜求财物,抢占女人,忙于登基大典的筹备,却不知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急待处理。误了时间和机会,招致迅速地覆亡。

农民军严重伤害了吴三桂一家的切身利益,他当然不能置若罔闻。他出身行伍,是在同清(后金)的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一员骁将,他年岁正轻,血气方刚,在君死、亲人蒙难、爱妾遭人凌辱的情况下,怎能忍辱再投向李自成!同时,纷纷传来的农民军在京大规模追赃派饷、严刑拷索的消息,更使他望京师而却步,岂肯自投罗网,前去束手就擒。他本来就忠于明室,当世公认他对父母至孝,迫于形势,为保父母生命,不得不接受农民军的招降,而此刻父母遭难,爱妾被占,顿时把他勉强投降的信念击得粉碎,想到国仇家恨,怒火中烧,他再也按捺不住对农民军的极端仇恨,对部下说:“我不忠不孝,尚何颜面立于天地间!”拔刀欲自刎。部将们急制止,说:“将军何至此?吾辈当死战!”于是,他发誓“讨贼”,誓与农民军不两立!

吴三桂降而复叛,是李自成、刘宗敏等人的错误政策造成的一个严重恶果,而这个恶果又直接迅速地导致了李自成悲惨的结局。

(摘自《两面王吴三桂》新疆人民出版社 图/王建峰)

猜你喜欢
陈圆圆吴三桂李自成
错判时局的吴三桂
李自成的逆袭之路
“能吏”的“魄力”
爱情,我干杯你随意
相亲宝典失灵记:真爱无需预设
清初吴三桂控制下的云南社会
红颜往事之圆圆曲
李自成余部败亡川鄂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