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梁
摘 要: 体育毕业生的就业与其他学科毕业生的就业存在一定共性,同时有一定差异,目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如何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体育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并提出促进体育毕业生就业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体育专业 毕业生 就业现状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每年有大量毕业生走向社会,其中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其中体育专业毕业生直接关系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体育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对于体育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有助于学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为学生更好地就业打下基础,促进体育事业稳步发展。
1.我国体育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1)社会需求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走向社会,对于体育专业毕业生而言,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从目前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其中教育行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我国中小学的体育教师的需求量相对比较大。
(2)毕业生的就业期望。
由相关数据显示分析,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目标大致有公务员、选调、选聘和学校等,目前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学生的就业观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情况,目前较多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发展,更多学生愿意留在大城市发展,有时会放弃自己本专业优势。这种现象影响学生就业,有比较好的工作机会,但是没有从事,导致部分学生处于待业状态。
(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期望。
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大多希望招聘到德才兼备的体育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主要看重的是他们是否具备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还有就是他们的个人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这些方面可以反映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
(4)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不高,就业口径窄。
从学生的就业情况了解到学生的一次就业率不高,二次就业率还可以,由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因此毕业生的就业口径较窄,就业范围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就业结构不合理。从单位性质分析,其中教育、体育等单位就业人数比例较大。另外,体育毕业生的继续深造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手段之一,由于理论基础知识的限制,因此目前体育毕业生的继续深造的人数还是比较少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2.促进体育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1)加强对体育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人的行为受自身思想的左右,加强对体育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就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等形式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处理好个人与社会、家庭及事业之间的关系。将自己的就业范围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以大局为重,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对学生的教育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实践教学环节重视起来,逐渐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给学生创造接触社会的机会,锻炼学生能力。尤其是对于师范类体育专业的学生,应注意锻炼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可以更好地了解体育人才市场的变化,了解市场对于人才的具体需求,为自己的就业树立明确目标。
(3)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信息。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是学生就业信息的来源之一,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可以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及时获取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校园招聘会的召开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平台,学校可以联合多方资源,积极开展校园招聘会活动,减少了学生的择业成本,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学校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平台及时发布一些招聘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渠道及就业机会。
(4)积极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和创业。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引导学生到西部、基层就业,并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创业也是促进学生就业的一种重要途径,并引导树立正确的自主创业思想,做好创业的各项准备,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讲解创业应注意的事项。
(5)加强就业工作团队的师资力量。
要做好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需要不断加强对就业指导团队的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定期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工作。可以将本校的就业指导人员送到培训机构等进行培训,为他们创造更多学习机会,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水平,发挥自身优势,为学校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另外,可以积极邀请资深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学,为本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一些建议,指导学校可以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3.结语
目前,我国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就业,学校应将促进学生的就业重视起来。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还要不断完善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而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戴俊.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07:386-390.
[2]王树宏,李金龙.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0:1325-1327.
[3]胡雨松.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4]罗代华,杜华,彭彦铭.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47-51.
[5]雷海林.新形势下我国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
基金项目:泸州医学院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4SK-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