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世纪国产电影的市场与规制、商品与艺术、全球化与民族化这三大关系并存且激化之时,电影创作者们也开始陷入路径选择的误区当中,甚至被来势凶猛的市场化和根深蒂固的民族性左右。分析我国电影的运行机制、民族特色及市场走向,比照海外电影的成功经验,结合之前电影的发展道路,从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当下的时代语境出发,研究跨国竞争中国产电影发展的可能性路径或者说第三条路径。
[关键词]国产电影;第三条路;电影文化
三大关系激化及其所构建的现实,将国产电影推到了必须选择发展路径的阶段,这就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哪条路径才更适合国产电影的发展呢?在国产电影发展的第三条路径选择中,民族化和市场化是当前人们颇为重视的两条相互交织而又彼此冲突的道路。
一、国产电影发展的民族化路径
我国电影事业沿着怎样的路径发展、该如何发展,是每一个电影人、每一个文艺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坚持电影道路的民族化,把我国电影推向全球,是赢得电影发展先机的重要决策,也是我国电影在国际电影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环境下,赢得生存空间的必经之路。走全球化道路,必须立足电影事业发展这个前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以增强国产电影独立性提高国产电影竞争力为核心,走出一条既有民族特色又符合全球化标准的发展之路。这其中包含电影作为文化商品的价值实现、电影的市场化运行规制等诸多问题,这是我国电影事业在面对西方电影霸权的重压之下,采取的一种积极的、带有对抗性的发展策略。这种策略不是被动的策略,而是国际竞争环境下我国电影事业以民族化求生存、以全球化求发展的电影战略。进入21世纪,电影界针对国产电影事业发展道路的建构,就强调了民族文化的核心地位。尽管人们在强调国产电影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全球化元素,尽管在西方文艺思潮冲击下国产电影中的民族文化面临巨大冲击甚至出现文化元素的混杂,但人们一致认可民族文化在国产电影中的核心地位。
国产电影的发展事业必须要由一个共同体来完成,发展路径要由共同体的成员共同设计。这个共同体有着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传统,那么,在架构发展路径时,就有着一致的目标。为完成这一路径的设计战略,就需要来自共同地域、共同文化、共同传统的某种共同体的战略支持。有人提出,国产电影要回归到最初的文化原点以确保其主体性,并获得共同体的支持。对于国产电影事业的发展,支持者并不反对将电影产业化,也不反对电影的市场化运动,他们认为这些举措能够更好地促进电影事业的发展,平衡电影资源,这些不失为发展电影的有效手段。
我们在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发展电影事业的同时,也要把目光投向海外。密切关注海外电影事业发展的态势,汲取人家成功的经验。比如韩国,作为我们的邻邦,其发展模式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在评论人士看来,我国电影事业与韩国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比如都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都曾经历过电影发展的低谷,都面临着外来电影的竞争压力,都有重新振兴电影事业的渴望,都渐渐走出了低谷并走向兴盛之路等。
电影在韩国的振兴之路,引起了我国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激发了业内人士极大的研究兴趣。进入21世纪,就有人多次呼吁,借鉴韩国成功的经验发展我们的电影事业。有业内人士在研究了法国和美国电影不同的发展路径后认为,应该借鉴台湾地区的发展模式和韩国发展模式,走一条既重视电影艺术又着眼电影产业化的双重标准的道路。
电影事业在韩国的成功,至少给我们三点启示:(1)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有人将韩国电影的成功振兴,归功于对民族文化的坚持,是来自民族文化的力量经受住了来自好莱坞电影的强大力量的冲击。因此,国产电影重塑辉煌,必须坚持民族文化,这是民族力量的源泉。(2)政府要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电影事业的发展营造政策上的优势。评论人士认为,韩国电影的成功,政府的作用功不可没。韩国政府对本国电影采取了系列保护性措施,制定相关的保护制度,为电影事业营造良好的国内氛围。(3)打造本土文化优势,坚持民族独立精神。有研究认为,韩国电影的振兴,除了政府的政策扶持和保护,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本土文化,坚持民族独立精神。把复兴的希望寄托在本民族身上,而不是对外国的依赖,这样的启示对我们不无裨益。
坚持民族文化,是国产电影事业发展路径的必要架构,也是我们的发展之本。但是,仅仅坚持民族文化还不足以让国产电影在世界电影市场的竞争大潮中得以生存发展。因为民族文化只满足了部分价值观念,也许并不代表绝大多数的价值诉求,它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不可能在世界范围内最具普遍性。作为比较成功的韩国电影,其电影文化已经明显带有好莱坞的印痕。这说明了仅仅依靠某个共同体的力量发展民族电影,其作用微乎其微。
不可否认的是,国产电影受到来自文化传统和政治传统的约束,但仅仅以文化和政治来规定电影的本质还不足以促进电影事业的繁荣。有人试图通过回归文化求证发展民族电影的路径的正确性,或者通过语言体系的同一性求得民族心理的认同。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是比较狭隘的。因为这种简单的认同看似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我国境内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也忽略了世界华人身份的多元性、文化的多元性。其实,民族电影所立足的民族文化只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导的文化体系。总之,民族电影属于历史的范畴,只能是国产电影战略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二、国产电影发展的市场化路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影事业走向市场已是大势所趋。这是来自政府和学术界的一致共识。电影的市场化,可以吸纳更多的资金投入其中。这对电影事业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对于市场化路径的讨论,人们也把目光从20世纪90年代关注消费市场转移到了电影资源的配置。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模式的到来,我国电影事业也逐步与国际接轨。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在长春、北京等地举办了国际电影节,并邀请世界著名的影视制作公司参加活动。世界电影界的一些大腕级人物和国际知名电影公司来到中国,带来了他们倾力打造的大片,还有最前沿的创作理念和电影模式。这一切为我国电影事业走向市场化的道路,提供了绝好的思路。随着与好莱坞的频繁接触,我国业内人士认识到了电影市场化势在必行,也看到电影市场化的运作机制需要有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对其加以规范。为此,政府必须全力出击,用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电影市场化的运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展国产电影事业,把国产电影推向全球。另外,通过与国外电影公司的密切交流,国外电影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大大激发了我国电影人对电影市场前景的设想。外国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的投资融资机制、发行机制、营销机制以及风险共担机制等,对我国电影的市场化运作有很大的启发,也是我国电影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
以国外发展模式为参考,并不是说要完全照搬他们的模式,这种“拿来主义”是对我国电影事业极不负责任的做法。我国电影推向市场,推行市场化运作,必须是在政府主导下的行为。电影承担着社会主流思想传播的任务,电影资源的配置、制作和发行,必须在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督之下。也就是说,国产电影市场化,不是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而是在国家全局管控下的资源协调。
通过上面的分析,结合近些年来我国电影的市场化的运作情况,我们看到,我国电影事业不能“一条腿走路”,既不是简单的市场化,也不是单一的民族化,要两者并举,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要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道路。也就是说,结合我国市场运行机制的规律、充分考虑文化的多元性以及电影自身的特殊要求,走出一条既非单一民族化又非单一市场化的道路——既不能唯利是图,又不能破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包含如下内容:
首先,我国电影走市场化的道路,一定要考虑到民族多元化这一特点。就当前我国电影来看,涉及的文化元素很多,无论是主流文化还是批判文化,它们彼此交织,又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文化元素既不同质,又没有共同的指向性。那么,国产电影要走向世界,就必须考虑电影中文化元素的普遍性,也就是说,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能得到共同的审美感受,或者说,电影要描述全人类共通的情感,这才会得到更多人的感情共鸣。比如电影《魂断蓝桥》,里面描述的真挚爱情以及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命运,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会流下同情的泪水。所以,描述全人类共通的情感,即电影的普适性,是我国电影全球化的第一要招。当然,在考虑普适性的同时要兼顾电影的民族化,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在世界电影舞台大放异彩。意即,电影要有普适性,还要具有民族性,二者相互交叉、共存共生,不是水火不容的冲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国的电影要迈向世界,一定要有适合商业美学的文化元素,这种元素就是符合大众口味的文化元素,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与其他国家的影片展开竞争的资格。我国电影要想保持持久的发展活力,还必须有独立的文化空间,也就是在遵守国家法律制度的前提下,电影还要有批判反思现实生活的权利,还要有批判性的声音,以确保电影作为文艺作品公正地看待社会,发挥其监督作用。电影毕竟是一门艺术,要具有独立性,它不是政治的传话筒,应该允许它有不同声音的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电影在民族化和市场化的道路上都走了极端。要么强调民族化,这对其他异质电影而言是有意或者无意的压制;要么强调市场化,造成电影市场一片混乱,电影只追求商业利益,唯利是图,一些粗制滥造、生拼硬凑的劣质电影也堂而皇之地进入影院,对电影市场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所以,我国电影要走向市场、走向世界,必须两条腿走路,不可一意孤行。
其次,我国电影市场化的发展道路,要真正符合国际化的要求,同时保持国产电影固有的传统因素。目前,我国电影正处于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之中,既面临来自全球的竞争压力,又有来自国内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争议之声。对于错综复杂的环境,国产电影必须有相应的应对机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之下,确保我国电影有一席之地。面对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整合国内电影资源,提高竞争实力,通过有效的整合突出我们的优势。还可以打破电影界限,对国内其他有实力的媒介进行跨界组合,组成强强联合集团,应对来自全球的竞争压力。另外,走出国门与其他国家的影视公司进行联合,组建以我国巨型电影公司为核心的跨国媒介,采取风险公担的原则,共同抵御竞争压力。与此同时,举办有分量的国际电影节,并以此为交流平台,不断更新我们的创作理念、发行机制,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作为国家权力部门,各级政府一定要在政策法规上给予支持,保证政府的适当投入。政府在对电影市场进行监管的同时,也要给予电影行业一定的独立空间,保证电影的话语权、决断权,不能用一定之规干预电影的发展。作为电影制作者,一定要有大局意识,确保中国电影的多元性,清醒地认识到电影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的电影,是商业美学与传统文化结合、传承与批判共生的主流媒介。仅仅追求电影单一的民族特质,势必将电影引向绝路。国产电影在走市场化道路的同时,既要鼓励电影资源的合理配置,又要避免竞争的不公平性;同时警惕电影市场人为干预和垄断,避免腐败现象进入电影市场,搭建一个公平竞争的交流平台,促进我国电影市场的良好发展。
三、结 语
我国电影事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之下,发展前景被提到日程上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国产电影早日与世界接轨已迫在眉睫。我国电影事业应该走怎样的一条道路,关乎我国电影的兴衰。对此,我们认为祖国的电影要在坚持民族多元化的基础上,融入世界普适性元素。在国内,有效整合电影资源,打造集体优势,应对国际竞争;在国际上,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和运行机制,作为我国电影事业发展的有力补充。
[参考文献]
[1]饶曙光,鲜佳.当下国产类型电影创作的结构性发展特征及其前景[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1).
[2]凌燕.新媒体时代的国产电影舆论生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04).
[3]马宁.新主流电影:对国产电影的一个建议[J].当代电影,1999(04).
[4]陈树超.论近年来国产电影的类型化倾向[J].齐鲁艺苑,2012(01).
[5]熊小川.国产电影的当下与未来[J].电影文学,2011(05).
[作者简介]滕云(1971— ),女,吉林白城人,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欧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