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英 涂德兰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初中学生受家庭、社会、网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犯罪率正逐年上升,我国德育教育面临着危机。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历史,本身就是一定时期政治、思想、社会、道德、价值观的体现,因此育德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历史教师如何才能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呢?
一、用教师的人格魅力育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思想性、教育性都很强的历史学科,决定了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肩负起塑造青少年灵魂的崇高职责。如何才能以人格魅力育人呢?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首先应当是这种人。”中学历史教师应尽职尽责、旗帜鲜明地树理想、讲信念,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高尚的人生追求影响教育青少年。
(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人格形象对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无形却又是最有力的教育。我们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更应爱岗敬业,以德立教,率先垂范,在言传身教的浸润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一种人格魅力的感召,师德升华的震撼。
(三)良好的史德,高尚的情感
史德是史学工作者的良心。历史教师要具有太史公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浩然正气,实事求是地把历史的本来面目揭示给学生。历史教师还应具有丰富高尚的情感,爱憎分明,感情真挚,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爱其所爱,憎所该憎。
二、坚持历史教学育人
在新课程标准下,以史育德,既体现了历史教学上的史论统一,又实现了历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如何才能教学育人呢?
(一)备课时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资源
中学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不胜枚举的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极好素材,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课前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深挖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
如闻明于世的四大发明、遥遥领先的地动仪、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的都江堰、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卓越贡献和伟大的创造力;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被处宫刑而发愤著述成《史记》的司马迁……这些都能激励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奋勇进取。
(二)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融入历史、体验历史、感受历史。如讲唐太宗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时,我让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现摘录如下:
魏征(学生甲):“皇上,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导致农民大起义。如今天下太平,高祖退位,传位给皇上,皇上可要好好胜任,不可欺压人民,要减轻农民的负担,节制自己欲望。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唐太宗(学生乙):“魏卿家所言甚是,朕若不听从,岂不与历史上的桀、纣同流合污。”
某大臣(学生丙):“皇上,长安宫殿潮湿,臣想在宫中建个暖阁给皇上居住。”
唐太宗:“破土兴工,花费很大,当年汉武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武帝,更不可浪费民力。”“对了,魏爱卿,今年乡下收成可好,百姓累不累?”
魏征:“皇上,今年乡下收成可好了,现在民间流传一句话。”
唐太宗:“哦,是什么?”
魏征:“回皇上:国有太宗谷不生虫,国有世民万事太平。”
唐太宗:“哈哈,退朝!”
幽默风趣的表演,将历史生动重现。从学生的表演中,我们可以感知顺民心、知勤俭已经内化为学生的一种道德观念。这是一种主动的自我教育,德育效果会更加显著。
十几年的教学中,我深切感受到初中历史教学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不可磨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