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

2016-08-23 22:42罗荣昌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创设情境

罗荣昌

课堂教学的情境,联系着学生的认识动机兴趣和信念。良好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良好情绪,促使学生的思维主动和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对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起着关键作用。

中小学课程方案提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建构并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

一、创设初中数学情境教学问题现状

(一)为了情境而情境,教学效果不佳

如讲授《余角与补角》这节课时,有些老师利用视频向学生展示桌球游戏,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桌球运动时产生的角度探索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个情境似乎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学生看视频的时候也津津有味,然而整堂课的进程却很缓慢,教师想尽了各种方法进行引导,才最终得到相关结论,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极不理想。

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是情境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情境教学的核心应该放在帮助学生理解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能在情境中主动地去研究。

(二)过于关注情境的趣味性,偏离了教学目标

如在讲解《轴对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上讲台展示其准备的物品,然后又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很多图片资料。

通过这两个情境的刺激下,学生的兴趣越来越高,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轴对称的定义。然而,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许多学生把两个通过平移的图案认定为轴对称,这时老师才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充分掌握了知识点。很明显,这个情境的设计偏离了最终目标,所以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初中数学情境的有效性解决办法

(一)创设游戏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游戏活动或模拟游戏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这种情境创设策略保证了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做到了寓教于乐,寓乐于教。教师创设适当的游戏情境,符合有效情境的趣味性原则,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悬念是一种引起人们对事物关注的情境,课堂教学中若能巧妙设置悬念,则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增强记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学目的。

在课堂上可以利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制作悬念。讲故事时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图片,故事讲完以后,学生们既新奇又疑惑,面对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探求知识的热情被完全点燃,因此接下来的课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教学效果特佳。

(三)创设过程式情境,诱导学生参与探索数学定理、规律等

就规律性知识的教学而言,创设数学情境应注重展示知识的发展过程。同时,要求叙述通俗易懂、饶有趣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数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调整、证明,最后形成结论,突出了探索过程,在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规律,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四)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通过生活感知数学

古代科学家伽利略说,大自然的书是数学写成的。同样数学也起源于社会生活,所以,数学与我们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及旋转作图中,学生们能够感知旋转,但对于旋转的特点的作图操作甚难,在这里可引入荡秋千和汽车雨刮器两个现实情境,以动态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们感受点的旋转和线段的旋转,从而能更深刻地认识旋转的概念,旋转三要素,并能学会简单的旋转作图。

综上,本文主要对创设初中数学情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设数学情境的有效性解决办法。总的来说,创设数学情境的技巧按课堂题材的不同应丰富多样,对课堂情境应努力探求妙法,精心设计使学生在课堂情境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使我们的课堂氛围更加和谐、生动。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创设情境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