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莞霞
奥古斯丁《忏悔录》的文化意蕴研究
◎黄莞霞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世界三大忏悔录之一,开创了名人写忏悔录的先河,它不仅是一部个人的自传,也是一部兼具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的名著。本文将通过对奥古斯丁《忏悔录》的解读,来探讨其中的文化意蕴。
奥古斯丁 忏悔 信仰
奥古斯丁创作《忏悔录》的时候,正值古文化解体、基督教文化逐渐盛行的转折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奥古斯丁创作这部作品,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回顾、评判和对信仰、思想的歌颂,还对后来的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文化、思想内涵。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通过对自己青少年期间荒淫生活的回顾和批判,来表达对天主的赞美和虔诚之心。正如开篇对天主的歌颂一样,对天主虔诚的信仰使作者得到精神的自由,把过去的自己同现在的自己割裂开来,用客观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在忏悔中得到精神的解脱和自由。
全书共分为13卷,在忏悔自己的同时讴歌天主之爱。卷一忏悔自己童年时代所犯的罪恶;卷二回顾的是自己少年时期的罪行;卷三记述了他在迦太基上学时期所犯的罪行;卷四批判了自己19岁到28岁的荒淫生活;卷五反思自己教书生涯的过错;卷六写自己从迷途中逐渐返航;卷七展示了思想转变的过程;卷八描述了他皈依基督教的思想斗争的过程;卷九再现了他受洗基督教的场景和母亲去世前后的事迹;卷十记述了作者写书时期的思想状态;后三卷是对旧约圣经的诠释以及对天主的颂歌。
从书中的记述中得知,作者从19岁到28岁,一直沉浸在各种恶行之中,欺骗、盗窃,蛊惑人心,醉心情欲,直到后来受到新柏拉图派传记的影响,才对自己的人生有所顿悟,同过去不堪的自己告别,重拾自己的信仰,并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在皈依基督教的过程中,奥古斯丁认识到现世的生活是一场混战,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欲望,在这些欲望面前,人类屈服于它并逐渐成为欲望的奴隶,失去了理性的价值和信仰的力量。[1]作者认为人性本恶,这一切恶因从亚当夏娃偷吃禁果,离开伊甸园时就已种下,为洗涤本身的罪恶,只有通过信仰天主才可以得到精神的自由。
从全书来看,整本书就是对自己皈依天主之前所有恶行的赤裸裸的披露和忏悔,在坦诚的基础上搭建和天主沟通的桥梁,除了对自己的思想进行探索和展示外,对整个西方文化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忏悔式文学的开端,《忏悔录》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除了它的文学性外,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也是它获得盛名的原因。虽然奥古斯丁的忏悔是和基督教联系在一起的,以今天的眼光看有些落后,但就作者创作本书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水深火热,旧思想文化解体、崩溃,各方面都处于混沌阶段,基督教的文化思想恰如一盏明灯,赋予苦难中的人民以信仰的力量,让他们得到精神的支柱。
除了信仰和精神的塑造外,《忏悔录》在文学和艺术上也有较高的造诣。总结起来有三方面的艺术成果:一是开创从心理层面创作的传统,相比之前的欧洲文学,展示描写的多是生活化的场景,很少有关注心理、精神层面的文学作品,即使有也只是简单地进行心理描述,没有深层次的精神剖析。而奥古斯丁的作品,没有连贯的故事描写和特殊的情节烘托,全篇都是自我的心理独白,创造出独特的心理写实主义作品,这是《忏悔录》最伟大的艺术成就之一。
二是塑造出了独特的艺术形象。虽然是反映心理层面的作品,但是并不妨碍作者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一个勇于批判、心思细腻、思想活跃的自己。在表达对天主虔诚的信仰,袒露自己过去所犯的过错时,作者表现出了十分丰富的心理活动,通过这些心理活动,我们看到了真实、虔诚的奥古斯丁;还有他无所畏惧的反思精神,脱离现实存在的自己,以客观的评价体系,进行反思、忏悔,这种精神上的高度,因为文学作品的渲染而更具价值。
三是创造出通俗而个性化的语言。通读过这部作品后,可以发现奥古斯丁的语言非常的通俗易懂,并且富于激情。虽然是反思自己的作品,但却得到极高的文学地位,这和作者自觉的文学创作意识是分不开的,比如说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更多的人能读懂并且理解和接受,这样才更有利于作品的流传。奥古斯丁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已经有意识地使用了这种创作理念,用朴实和富有吸引力的文字,达到传播的目的。[2]
奥古斯丁《忏悔录》的文学价值,除了作品本身达到的文学高度外,还在于它对后来基督教文学的建立所起到的铺垫作用。
[1]刘建军.奥古斯丁《忏悔录》的文化意蕴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2).
[2]邵明法.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宋倩)
(黄莞霞,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