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有耶稣会士柏应理(Philippe Couplet, 1623—1693)神父的“天主圣教永瞻礼单”一份(印刷本),制作于1680年。如今,它被收录在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等编辑整理的《法国国家图书馆明清天主教文献》(台北:利氏学社,2009年,第二十卷,第573—580页)中。在此丛书的第十九卷,还有一份手抄本的“天主圣教永瞻礼单”(第286—287页),抄写者是来自杭州的天主教徒安当。两者的内容是一样的,可能是柏应理完成这份“瞻礼单”在先,安当抄写在后。“瞻礼单”是罗马天主教用于举行和安排瞻礼日的日历表,其日期往往根据西历来确定。但这两份瞻礼单的瞻礼日,是以二十四气节作为时间参照物来确定的。以“耶稣圣诞”为例,作者写道:“在冬至日后四日”。根据万年历的计算,该年的冬至日是阳历12月21日,那么,四日之后,即阳历12月25日。
另外,在张西平等人编辑整理的《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第一辑)》第三十七册中,也有五份“瞻礼表单”,分别是“雍正三年天主圣教瞻礼斋期表” “康熙三十四年天主圣教瞻礼斋期表” “康熙三十五年天主圣教瞻礼斋期表” “康熙三十六年天主圣教瞻礼斋期表”以及“咸丰元年天主圣教瞻礼斋期表”。它们是根据中国历法来确定瞻礼斋期的。仍旧以“耶稣圣诞”为例,这五份瞻礼斋期表分别写着“十一月小,二十一”“十一月大,二十主日”“十二月,初二”“十一月大,十三”和“十一月大,初四”,根据万年历,分别对应公历1725年、1695年、1696年、1697年和1851年的12月25日。显然,在制作这些瞻礼单的时候,瞻礼日首先根据西历设定好,之后换算成中国农历,以便中国的教民根据中国历法来参加各瞻礼日。
通过对这七份瞻礼表单的简单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瞻礼日期在公历通行中国之前,是按照两种不同的历法来确定的:一种是农历,一种是阳历,这也反映出中西文化交流对下层社会的影响。(木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