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吴励梅 罗一平 田小燕 李彩英 徐妙容(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健康与不孕科 佛山528300)
关于男性生育力的人精子顶体内顶体蛋白酶和透明质酸酶作用解析
李林吴励梅罗一平田小燕李彩英徐妙容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健康与不孕科佛山528300)
目的:解析精子透明质酸酶(HYD)和精子顶体蛋白酶(ACE)在男性生育力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以不育者为实验组,以来我院检查身体的健康正常生育男性为对照组,用明胶底物膜法对精子样本检验,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实验组精子畸形率较高,ACE阳性率、活性强度、HYD阳性率、活性强度均低于对照组,且精子密度及活性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HYD 及ACE在男性生育能力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男性生育力;精子;ACE;HYD
有研究认为精子透明质酸酶(HYD)和精子顶体蛋白酶(ACE)与男性生育能力相关,但其具体所起的作用却未经证实[1~2]。本研究采用细胞染色技术对不育症患者精液样本进行观察,并通过与正常人的精液比较来探讨其作用。现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本研究选取2013年4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生殖健康与不孕科就诊的不育症患者为实验组,同时以身体健康正常生育男性为对照组。诊断标准:前向运动(PR)级精子百分率>32%、精子密度>15×106/ml为正常[3]。纳入标准:已婚且有1年以上同居经历;夫妻性生活正常;处在正常可生育年龄范围内(本研究选取24~35岁患者)。排除标准:因女方原因导致不育。经纳入、排除后共选入对象70例。实验组20例,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9.32±2.16)岁,按精子活动率和精子密度各分为三组。对照组50例,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9.15±2.09)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用明胶底物膜法对精子样本进行检验,对比正常男性与不育者精子样本差异,分析人精子顶体蛋白酶与透明质酸酶的作用。研究对象需要禁欲3~7 d,采用手淫法取精液,全部收集于干燥无菌取精杯中,放置37℃恒温箱内孵育,待液化后精液样本处理。通过人工镜检法准确计数精子畸形率、活动率、密度。移取精液于15 ml锥形管内,相对离心力900 g离心10 min,将精浆上层去除,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对沉淀物洗涤,用2倍体积的PBS将洗涤后的沉淀物悬浮,取1~2滴悬浮液,滴于明胶膜片上,保持温度在37℃恒温内3 h,干燥后涂片、孵育、对其进行观察。
HYD检测法:在0.2 mol/L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中放入药盒底膜片,缓冲液PH值为4,保持20 min,以矫正PH值。将以上的PBS精子悬浮液取1~2滴在药盒底膜片上涂抹,并放在温度为37℃的恒湿恒温箱中孵育。孵育3 h后取出,并在室温下进行干燥,干燥后置于普通光镜下对孵育结果观察。ACE检测法:把药盒底膜片放入巴比妥钠醋酸缓冲液当中,10 s后取出,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后将精子PBS悬浮液均匀铺开在底膜片上1~2滴,放于温度为37℃的恒温恒湿箱当中孵育,于2 h后取出,并在室温下做干燥镜检[4]。
观察组患者根据精子密度不同进一步分组,其中M1组精子浓度>40×106/ml,M2组精子浓度15~40×106/ml,M3组精子浓度<15×106/ml。同时,根据精子活动率不同进一步分组,其中H1组PR>50%,H2组PR32%~50%,H3组PR<32%。
1.3评定标准[5~6]本次实验检测用显微镜型号均为Leica DME,一般检测所用视野六个左右即可,随即选取200个精子头部对其进行观察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其头部周围存在不同程度的晕环情况即可判定为HYD或ACE阳性。确定阳性后,医护人员需要选取专业合理的测微尺测量精子头部周围晕环的直径,整理分析不同测量数据,最终得出平均值,根据该数值能够对HYD或ACE的活性强度进行判定。
1.4观察指标主要对两组患者的精子密度及活性指标进行观察,同时观察分析实验组患者精子密度与ACE和HYD及精子活动率与ACE和HYD之间的关系。
1.5统计学方法将所有研究数据纳入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1健康人与不育患者的精子密度及活性相关指标比较HYD阳性率、活性强度及ACE阳性率和活性程度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而精子畸形率比较,则实验组较高,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精子密度及活性指标比较(±s)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精子密度及活性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HYD活性强度(μm) HYD阳性(%) 精子畸形率(%) ACE活性强度(μm) ACE阳性(%)实验组对照组20 50 tP 28.31±17.32*49.21±17.25 11.359 0.015 37.25±15.32*76.35±9.26 20.315 0.001 53.30±10.22*42.15±6.31 12.580 0.021 27.02±12.31*46.21±7.98 19.214 0.002 44.01±7.32*84.02±8.51 20.145 0.001
2.2不同精子密度下的相关指标比较相比对照组而言,精子密度越低则ACE及HYD阳性和活性相关指标越低,组间对比均经统计学验证证实,P<0.05。见表2。
表2 精子密度为因变量下的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精子密度为因变量下的相关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ACE阳性(%)ACE活性强度(μm)HYD阳性(%)HYD活性强度(μm)M1组M2组M3组对照组9655 0 55.25±12.64*39.25±6.20*29.49±5.21*84.02±8.51 38.52±17.25*22.34±5.01*11.94±2.64*46.21±7.98 52.31±10.34*35.35±7.89*12.42±72.25*76.35±9.26 39.80±12.45*21.63±8.65*15.65±3.42*49.21±17.25
2.3不同精子活动率下的相关指标比较相比对照组而言,精子活动率越低则ACE及HYD阳性和活性相关指标越低,组间对比均经统计学验证证实,P<0.05。见表3。
表3 精子活动率为因变量下的相关指标比较(±s)
表3 精子活动率为因变量下的相关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ACE阳性(%)ACE活性强度(μm)HYD阳性(%)HYD活性强度(μm)H1组H2组H3组对照组10 555 0 51.14±12.32*40.25±6.21*33.51±5.23*84.02±8.51 38.52±17.25*22.34±5.21*12.97±2.65*46.21±7.98 47.25±15.02*29.35±7.54*25.15±76.25*76.35±9.26 37.31±15.32*22.98±3.65*15.65±3.42*49.21±17.25
HYD在精子顶体内酶组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细胞颗粒在卵泡附近呈分散式分布,能促使精子通过。并利用相关酶系以及其他顶体蛋白酶,在配合作用下创造适宜于精子和卵子结合的环境条件[7]。在当前医学界对人体微观认知中,酶共有24种,除了HYD之外,另一种重要的酶就是ACE。ACE在精子获能时形成透明带,并与HYD相配合促进精子通过。所以两者均成为对精子活性进行评价的有效指标。加之两者之间的配合关系,对HYD和ACE进行协同检测则能通过综合反馈的信息,对男性生育能力做出准确的评估[8]。另外,精子内含HYD及ACE数量可以通过其头部亮环进行观察而得出,一般来说亮环亮度越强、范围越大则HYD及ACE数量也就越多,并且酶活性越高。
本次研究证实,ACE和HYD指标均能有效反应男性生育能力,通过两者综合测量能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提高诊断准确率。从研究结果中发现,男性不育症患者精子畸形率较高,并且HYD阳性率、活性强度及ACE阳性率和活性程度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而言,精子密度越低则ACE及HYD阳性和活性相关指标越低。精子活动率越低则ACE及HYD阳性和活性相关指标越低。综上所述,HYD及ACE在男性生育能力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因不育的男性患者进行临床检查时,应采取ACE及HYD协同检测方法,以加强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1]马晓萍,高晓勤,杨燕平,等.人精子顶体内顶体蛋白酶和透明质酸酶对男性生育力的影响[J].检验医学,2014,29(3):258-261
[2]郑立宏,杨丹,高晓勤.有机磷农药对精子顶体内透明质酸酶的影响[J].解剖学杂志,2014,37(5):636-638
[3]谷翊群.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梁鑫,成姝婷,王正荣,等.Clock基因对精子顶体酶的影响[J].中国男科学杂志,2015,29(11):3-7,22
[5]钟志敏,王维,莫云丹,等.血清顶体蛋白酶抗体与精子蛋白17抗体对不孕不育症的临床价值探讨[J].检验医学,2013,28(4):276-279
[6]杨晶,李洪锐,易善勇,等.红花油体表达人透明质酸酶基因的初步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3(9):191-195
[7]杨建辉,陈利红,高晓勤.不育患者精子质量与顶体内透明质酸酶活性研究[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4,27(2):79-82
[8]马晓萍,高晓勤,丁贤胜,等.人精浆中性α-1,4-糖苷酶活性与精子透明质酸酶活性的关系[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31(2):166-169
R698.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5.012
2016-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