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斯诚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北京市停车泊位资源优化调查
◎何斯诚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与车辆停放的供需矛盾,已成为城市交通的核心问题之一。停车位数量短缺,停车收费混乱、停车场基础建设不达标等均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作者实地考察了北京市几个典型大型商业区的停车状况,研究分析了中心商业区停车泊位资源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停车收费政策方面提出了建议。
商业区一般都位于城市中心或交通方便、人口众多的地段,大城市商业区客流量、车流量很大。据统计,我国大城市中心商业区的日客流量一般可达100万人次以上,如上海中心商业区(旧城区)的出行吸引量为1209万人次/日,占全市的51.1%。与此同时,造成道路交通负荷重、车速低、交通延误大。
道路交通负荷度(V/C)是衡量道路服务水平的重要参数,V/C越大,在道路上行进的车速越低,越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延误交通。
从北京的调查数据来看,在早高峰(7∶00~9∶00)期间,商业区路段的平均车速为18~28km/小时,路段负荷度约为1.5~2,交通状态属于“一般拥堵”;在晚高峰(17∶00~19∶00)期间,商业区路段的平均车速则≤18km/小时,路段负荷度约为≥2,属于“严重拥堵”。按照道路负荷度分级评价参考标准的数据,说明北京市商业区附近的道路整体已达到饱和甚至过饱和状态。
北京的路边停车场隶属于政府,有专人管理收费,但安全防护设施不足。 何斯诚/摄
道路负荷度分级评价参考标准
截至2013年,北京市汽车保有量已超过530万,居全国之首。而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长。
相对于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停车场相关建设的速度却不相适应。从2011年停车场和停车位的统计数量看,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位列前三,其中朝阳区911个停车场、18万个停车位;海淀区792个停车场、16万个停车位;丰台区548个停车场、12万个停车位。这是仅有的停车位超10万个的区县。核心区东城和西城的停车位数量分别为4万和5万多个,总数不到10万个。由于北京的商业区起步较早,在起初的城市规划过程中未能充分预测未来的停车需求。
笔者选择两个典型的商业区——西单商业区和王府井商业区,以停车收费状况为切入点,对其周边的停车设施和停车收费状况进行实地调研,同时采用问卷方式对停车者进行行为及意愿调查,探索更为合理的停车收费标准。
北京部分商业区地下停车场收费情况
按照收费方式的不同,停车场可分为免费停车场、限时停车场、限时免费停车场和收费停车场几类。而收费停车场的收费方式,在北京大概有两种,一种是计时收费,金额大概是10元一小时;另一种则是不计时收费,无论停放多久都收取一定的费用,这种停车场已经不多见了。
路边停车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路边停车场由政府管理,公司竞拍获得代理权。一般来说,每一小型车在停车场需要的停车面积为25~30平方米,而路边停车只需10~15平方米,相对价格也便宜些。如加上吸引购物的因素,就更便宜了。比如西单商场地上路边停车场,每小时仅收费两元。而西单大悦城周边地上露天停车场,是20元不限时。
中心商业区的地下停车场多为商场自我管理的。一般设施和安全性好,有专门保安人员管理。价格有标示说明,车位比较紧张,节假日和高峰期常出现等车难的现象。
经过实地考察,发现北京市的停车设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地下停车场由于大多隶属地面上的商场管理,设施普遍维护较好。应用专门的停车计时收费系统,以及明确的引导标示。在拐角等事故易发区安置凸面镜和设置引导员减小事故的发生。停车位化线明确,且有醒目的标号,配合墙上的停车位示意图,有利于在停车场寻找个人的停车位。
2.路边停车场隶属于政府,有专人管理收费,但相对较为简陋。因其一般用于短时间使用,安全防护设施不足,有可能导致车辆的损伤。
3.停车场大多有较为明确的车位指示,实时显示对应停车场空余的车位数量,为消费者选择停车位提供便利。
调查发现,现有的停车收费成本较为合理,尚在消费者可负担范围内。适当提高停车收费费用,可以为停车场本身的建设提供资金,提供更好的停车服务;另一方面,价格作为一种有力的经济杠杆,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消费者的购物出行选择,增加了以私家车为出行方式消费者的消费成本。同时随着郊区商业化的提高,北京的商业区更加分散化,合理的调整收费政策可以分担部分中心商业区的交通压力,同时为郊区的商业区带去更多的消费人群。
北京停车价格认可度调查(样本968人)
研究人员分别在西单和王府井地区各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总共1000份。西单地区回收问卷482份,王府井地区回收问卷476份,共回收问卷968份。调查对象为在所调查的地下停车场、路边停车场和地上露天停车场随机选择。
通过调查表明,只有很少停车者认为停车收费较低,在西单地区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收费偏高,而王府井地区接近一半的人认为目前收费比较合适,因此调整停车收费以缓解停车难问题有可能得以实施。
调查还发现,停车者普遍能够接受停车费价格小幅度上调,但是对于地下停车场能够接受的上调幅度较小,可能是由于地下停车场收费价格本身就已经较高。因此适当上调停车收费标准,来缓解停车难问题具备一定社会基础。
在停车管理和设施建设方面,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2014年12月制定并推行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机动车停车设施建设,是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此外,以下几种措施也有利于缓解停车难。
1.推广不停车收费技术
为解决停车设施不完备,停车收费不方便等问题,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制定了《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路侧单元应用技术规范》,并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传统的停车场收费面临人工管理繁琐,收费计时有争议,进出需停车排队等候等问题。随着不停车收费设施ETC普及率的提高,以上问题均会得到缓解。
由于不需停车,从而减少通行车辆的加减速次数,因而可减少停车场进出口附近产生的废气、噪音并降低油耗,具有环保效应。
2.均衡停车空间的利用
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车主,在地上和地下停车场之间,停车者更偏爱利用地上停车场。这种选择行为的结果有可能加剧停车空间利用的非均衡现象。可开发专业软件传递车位信息,使现有停车位得到合理利用。
3.采用时间累进收费制
从问卷中可以看出,部分车主对在商业区停车时间较短,却与长时间停车的车主采用相同价格规则,表示有很大意见。建议采用时间累进收费制,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停车位价格,鼓励车主缩短停车时间,提高车位周转率。
北京的地下停车场多数隶属于地面上的商场管理,设施维护较好。 何斯诚/摄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政府紧缩购车政策的情况下,北京的汽车保有量仍旧会以一定速度增长,如何在土地和车位有限的情况下,满足不断增长的停车位需求,对于整个城市的交通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刘学敏教授的悉心指导,以及杜盼盼同学、夏方禹娃同学的大力帮助,作者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