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发展的实现措施

2016-08-23 04:49梁斌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措施小学语文

梁斌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进步,新课标的实行,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让学生拥有独立的思想,不断在学习中发挥主体性地位。教师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去教学,在全部学科中,语文学科以其自身魅力和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在主体性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视野以及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发展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学生主体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29-01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性

1.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目前的标准下,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老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教育发展的方向。然而,我们目前的教育却是一直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一直处于课堂的统治地位。现行的教育制度,学生在课堂上只会安静地听老师讲述知识,看似遵守纪律,但是对于学生的发展没有帮助。因此,为了顺应教育发展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应该特别注意提升学生的主体性。

2.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主体性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于一个学生整体发展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影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仅学习到知识,还能慢慢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体验学习成就,完善主体性体验,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们需要让学生全面的发展,需要均衡提高各种能力。为了实现这种目的,教师需要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提高自身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发展的实现措施

1.明确师生关系

在当前新课标实施当中,强调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性发挥,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这种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可以让他们以后的学习更加主动,更加积极的去思考、去探索、去求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不断锻炼学生们的能力,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的定位,主要是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并不是主体者,也不能成为学习的包办者,例如,当学生在预习新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预习,并且把自己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写在小本子上,在上课时,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提问,但是教师解决学生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将问题完全透露给学生,而是慢慢的渗透、慢慢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需要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空间,去消化课堂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力,这比给学生灌输知识更重要。

2.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相对于语文教学来讲,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当中需要对学生情绪的调动进行有效把握,采用相关方式对学生学习情趣进行激发。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通常忽略了这个环节,甚至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这个环境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是没有必要的,重要的是合理把握课堂时间,将课本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讲解完。这种想法并不正确,一个有效的导入能够使学生的积极性很好地被调动起来使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所以,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导入方式,巧妙导入语文课程内容,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3.实行分层次教学

学生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学习的效果有差异。这就需要老师能够因材施教。老师通过设置不同标准的学习强度以及分类布置作业,才能让学得快的学生可以更大地发展,学得慢的同学可以慢慢巩固,防止互相影响。这样的情况下,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困难一些的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学习乐趣。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调整,也就是分层次教学。对于成绩好一点的学生可以尽量提高一下问题难度,可以使学生有种克服挑战的成就感;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稍稍降低要求,改变形式,引导他们多提问,通过这个方式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就变被动为主动,不自觉中发展了主体性。

4.学习和生活相联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学会课堂上的基础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对这些知识有所应用。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形成需要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培养,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从课堂上到课堂下,感受语文的魅力,那么这样,在课堂上只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比较有限,除了学习基本的课堂知识外,基本很少有时间让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所了解,这样家长和教师之间要建立起沟通机制。让学生在家长和教师共同的关注和培养下,主体性有更好的发挥,善于发现生活与语文之间的联系。

三、结语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小学语文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方式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陆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但要想使小学生在语文课程中投入更多的热情、学到更多的知识,还是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发展,学生只有在主观上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张彪.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王凤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J].新课程(小学),2013,11:4.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措施小学语文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