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刚
【摘要】阅读教学过程应该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我构建、学习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学习应当是学习者高度个性化的行为,我们老师只能引导,却无法替代。很多时候,我们要退到幕后,把学生推到前台,充当主角。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学生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02-02
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手中有“方法”呢?“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我们必须抛弃平时教学中那种急功近利,由教师闭门造车、单向、主观、指令式的僵化教学,让课堂充满学生成长的气息。
就是说,教师的“教”应当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学要能够充分地按照课堂所具有的现场生成性的基本规律而作相机诱导、即时处理。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中,一定要顺学而导,把学生从“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永远记住,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充满激情、活力、有待点燃的“火炬”。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为了点亮这些“火炬”,使他们自己熊熊燃烧,从而让课堂充满无限的生命张力。
一、文本对话
阅读教学过程应该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我构建、学习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学习应当是学习者高度个性化的行为,我们老师只能引导,却无法替代。很多时候,我们要退到幕后,把学生推到前台,充当主角。
看看《麻雀》一课的一组交流镜头:
师:当猎狗张开大嘴要吃小麻雀时,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从树上飞下来,想拯救小麻雀。假如你是老麻雀,你会这样做吗?为什么?
生甲:不会,因为……我害怕……那样会死的。
师:你很诚实,其他同学呢?
生乙:我也不会。因为那样做,不但救不了小麻雀,还白白搭上一条性命。
师:你是觉得用不着增加不必要的牺牲,对吗?
生丙:我也不会,反正孩子注定没命了,我去白白送死,还不如回去再孵一只小麻雀。(众哄然大笑)
师:你挺会保存实力啊!
生丁:我会像老麻雀那样做。因为以弱胜强是常有的事,不去试试认输不是太怯弱了吗?去试试也许有可能战胜对手啊。
生戊:老麻雀虽然不是猎狗的对手,但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没想那么多。
生己:老麻雀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骨肉被吃了。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死也值得。
师:说得多有道理啊!
……
彰显生本的课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文本对话往往占有很大的分量,这些环节中,我们老师虽说是有目的的隐退,但也不是大撒把。我们还要适时地、恰如其分地或点击要旨,或引出疑窦,或启发补充,或拨疑解难。文本对话的过程,不少时候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只是,很多时候,文本对话是智慧的现场生成,如何对话,如何引导则全凭老师们临场发挥,灵活应变。
二、个体感悟
教育应当十分尊重学生精神的自由展示,不应以统一的答案来压抑学生的个性和灵气。这种感悟的个性化就必然会带来教学过程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让学生通过感悟去建构并进而获得发展。不过,感悟不是凭空产生的,要有基础,感悟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同化、 顺应、建构的过程。 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比如在教学带有“月”字旁的字时,引导学生明确绝大多数都和“肉”字有一定关系,只有很少一部分才和“月亮”有关系。掌握了这样的规律,那么,日后,孩子识字中不是就能依靠脑中原有知识,主动感悟获取新的信息了吗?这就是一个同化、顺应、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感悟。
阅读也是这样,通过阅读书本(阅读材料)中的文字,从外界输入视觉信息——字词,然后和已有经验迅速接通,从而建构出新的知识系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悟文本。
为此,教学中,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并对孩子的感悟作现场的因势利导,课堂上尽可能留出空白,赋予孩子更多的可塑性。
三、即时评价
课堂上,当学生意识到老师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种说教往往是失败的。所以,好的语文课堂,老师还要掌握一点评价艺术,能够水到渠成地对学生予以恰如其分的即时评价。
1.激励性的
举例如下:
· 评价学生朗读的:“你读得真好!同学们都被你吸引住了。” “你读得就像播音员一样精彩!” “这篇课文因为你的朗读变得更美了。”
·“你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真好,如果能想的再全面一些就更好了。” 等等。
·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一名学生把一首儿歌读得轻柔舒缓、声情并茂。教师适时进行了评价:“你们听,他读得多美呀,我们大家都快要进入梦乡了!”
2.自我评价
举例如下:
·当学生的朗读较之以前有进步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你今天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呢?”
· 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完美时,教师也可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你今天的回答是不是自己也不太满意呀?什么原因呢?总结一下好吗?”
3.口头言语评价与态势言语评价综合运用
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有时,教师一个鼓励式的眼神,就会与学生的心灵产生碰撞,使其消除心灵障碍,战胜困难;当学生朗读课文有进步时,教师面带微笑点点头,就是对他最好的鼓励;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创意时,如果教师赞许地竖起拇指,就是对他最高的奖励。
总之,好的语文课要让语文姓“语”,一定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语文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来完成。这就需要让学生感性地接触作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重视语境,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对文本的亲近感、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张毓敏,胡兰.在朗读中感悟真情[J].我们的朗读课堂,2010.
[2]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组.阅读教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