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虹
(平凉市博物馆,甘肃平凉744000)
西汉青白连弧铭带纹铜镜年代考
闫虹
(平凉市博物馆,甘肃平凉744000)
甘肃省平凉市博物馆馆藏一件铜镜,因镜缘刻有两处金代铭文,被定名为“金仿汉青白连弧铭带纹铜镜”。笔者通过对此件铜镜器形、纹饰、化学成分以及金代铭文刻记内容的考证及对比分析,认为该铜镜的铸造年代应为西汉,镜缘的铭文乃经金朝府级“录事司官”铜器检验后所刻记。
西汉铜镜;金代铭文刻记;平凉市博物馆
1990年,甘肃省平凉市博物馆征集到一件青白连弧铭带纹铜镜,当时因镜缘有两处金代铭文刻记,被定名为“金仿汉青白连弧铭带纹铜镜”。这一定名得到业内专家的普遍认同,因为当时有金代刻记和画押的铜镜年代大都为金代。近年来,笔者通过对此镜器型、纹饰、合金工艺及刻记铭文的综合考察分析,认为该铜镜完全符合西汉文景以后这一时期铜器的典型特征,其铸造年代应为西汉,镜缘所刻记的铭文是金人后加的,而非金代所制的汉镜仿制品。
平凉市博物馆馆藏西汉青白连弧铭带铜镜,直径13.7厘米,厚0.35厘米,重337克。圆形,圆钮,并蒂莲珠纹钮座。座外一周凸弦纹外接内向八连弦纹带,弧间有简单纹饰,再外为两周短斜线纹夹一周篆隶体铭纹带,文曰:“洁清白而事君,怨污之合明,光□□流而泽,恐日忘美不泄。”素缘有金代“平凉府录事司官”、“录事司官”两款画押,表面光洁呈银灰色(如图)。与平凉市博物馆藏西汉青白连弧铭带纹铜镜在器形、纹饰上相近的有洛阳博物馆馆藏汉连珠连弧纹铜镜(原名),小屯旧矿公路14号墓出土。直径17.5厘米,重量696克。圆形,圆钮,连珠纹钮座。外饰射线纹、窄平素纹、内向连弧纹,弧间以小花和直线纹补白。又外两周弦纹间有铭文“□忠天纪洁白天事君忘行之明玄锡之冶天日忘美人北承□□□立”。宽平素边(按原文录入)。①该镜纹饰布局、字体风格与青白连弧铭带纹金刻记铜镜基本一致,只是铭文句中内容有所差异。
镜背
镜面
隆德文管所藏隆德县桃山乡(今温堡乡)土出的西汉青白连弧铭带纹铜镜,直径14.5厘米,厚0.3厘米,表面洁净。除铭文句中有几句有差异外,器形、纹饰相同。铭文曰:“洁清白而事君,怨污之合明,玄锡流,恐流而日忘美,承□之可悦。”缘面有“水洛城官”四字铭文,并画押(原注:应属后打印上去的)。尤其字体风格、饱满成度、镌劲力度和清白连弧铭带纹金刻记铜镜如出一辙。
崇信县博物馆藏汉清白连弧铭带铜镜器形、纹饰、字体风格相同,在此不一一例举。以上对比来看,清白连弧铭带纹金刻记铜镜仍不失汉家风范。四件铜镜在时间上应属于文景以后这一时期。②
另外,平凉市博物馆馆藏有一件金仿汉内清连弧金带纹铜镜,直径8.8厘米,厚0.2厘米。圆形,圆钮,座外一周凸弦纹外接内向八连弦纹带,弧间有简单纹饰,再外为两周凸弦夹一周篆隶体铭纹带,铭曰:“内清□□□□□□□□□□□□□□□□□□”,外短斜线纹,素缘。该镜薄厚不均匀、不规整、质地密度酥松;纹饰呆板无力,字体模糊不清,整体感觉粗糙。和西汉清白连弧铭带纹金刻记铜镜相比,不论从合金工艺还是铸造规范相差甚远。“当时金朝全国乏铜,民间多铜钱改铸仿前代铜镜和当代等器物,以求赢利,故金官府对铜在制作控制甚严”,仿前朝铜镜都是小型作坊偷铸,加上多数铜镜使用货币和旧铜掺杂在里面所铸,成分配比难以掌握。③和汉家尚方官工及形成市场规模化制作出来的铜镜合金配比、规范、精制,具有的西汉时代气息形成反差。西汉铜镜的合金成分,据现有几项来看,与西汉清白连弧铭带纹铜镜相近或相似,如表1:
表1
通过以上分析数据可看出:铜含量66.70%~68.8%,锡含量23.36%~24.88%,铅含量4.62%~6.60%。分析结果说明此件清白连弧铭带纹铜镜成分配比和以上七件较接近,符合西汉这一时期的铜镜合金工艺标准。
金代多次发布禁止私铸铜镜的禁令,据《金史·食货志》载:“(大定)八年,民有犯铜禁者,上曰:‘销钱作铜,旧有禁令,然民间犹铸镜者,非销钱而何’。遂并禁之。”“(大定)十一年二月,禁私铸铜镜,旧有铜器悉送官,给其值之半。”“(大定)二十六年十一月,上谕宰臣曰:‘国家铜禁久矣,尚闻民私造腰带及镜,托为旧物,公然市之,宜加禁约。’”“(明昌)二年十月,勅减卖镜价,防私铸销钱也。”金正隆二年(1157),已发布了铜禁令,但从上列文献记载看,明令禁止私铸铜镜在金世宗大定八年(1168)。大定年间金统治者几次颁令禁止私铸铜镜,说明了当时私铸之风较盛,禁而难止。从以上文献记载可知,金代全国私铸铜镜成风,多托旧物充市,为了严厉打击私铸铜器之风,区分新旧和官铸铜器,由中央至地方各级政府设置专门机构进行铜器检验工作,并在镜面刻上铭文标记(表2)。
分析上表可知,在诸府及节镇一级掌管铜器检验工作为录事司,《金史·百官志》诸府节镇录事司……掌同警巡使。可知文献记载与上表铜镜上的铭文刻记是一致的。西汉清白连弧铭带纹铜镜上的两处检验刻记“平凉府录事司官”、“录事司官”可能在大定八年至泰和四年(1168~1204)这一时间段内,经过两次检验的汉镜,如吉林永吉出土的双鱼镜上有“上京巡院”和“金城县”两处刻记,可见检验之严。如果从金世宗大定八年(1168)明令禁止私铸铜镜算起,到金章宗泰和四年(1204),约近40年。④笔者最近先后在《小校经阁金石文字》、《固原铜镜》著录里查阅到汉双重铭文镜缘上刻有“平凉尉华亭县验记官”及画押款。《金史·地理志》载,华亭县隶属于平凉府,清白连弧纹铜镜缘上刻有“水洛城官”及画押款。作者指出“水洛城官”是后打印的,没有写出具体或大约时间。笔者认为应属金代官府检验所刻,一是和其他有刻记的金镜一样刻在镜缘上,二是有地名最后一字是“官”及画押款,三是字体风格相同。《金史·地理志》载,水洛城、通边寨置水洛县和通边县,今通化乡为原通边乡和通边县,隶属凤翔路德顺州(治今静宁),也印证了上述文献所记载的“铜镜托为旧物,公然市之,宜加禁约”(注解:经金朝各级政府检验机构对铜镜私铸、前朝传世、官铸加以区分检验后,方可公市或使用,以上两件就是例证)。
表2 金代铜镜刻记铭文列表
综合分析,清白连弧铭带纹铜镜的器形、纹饰、化学成分,完全符合西汉文景以后时期的铜镜典型特征,“平凉府录事司官”、“录事司官”应属金朝府级“录事司官”铜器检验后所刻铭文。
最后还需指出的是,过去的一些著录里有不少西汉铜镜上面刻有金官府的检验刻记,都归入金代铜镜,没有刻记的金仿汉镜定为汉镜。现在平凉市博物馆藏西汉清白连弧铭纹铜镜及以上例举的西汉铜镜证明它们是西汉铜镜,镜上刻记只不过是金朝官府严历打击私铸铜镜之风所采取的行之有效措施。而我们若从某一点、某个方面为铜镜断代是不科学、不全面的,西汉、金仿汉铜镜还是各具特点的,找出它们的异同正是考古学者的任务。
[注释]
①米士诫、苏健、候鸿军:《洛阳出土铜镜》,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②孔祥星、刘一曼:《中国铜镜图鉴》,文物出版社1992年版。
③马承源:《中国青铜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④孔祥星:《关于金代铜镜上的检验刻记》,《考古》,1992年第2期。
K876.41
A
1005-3115(2016)2-0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