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留学路上你的中国标签才是王牌
留学路上,我们在不断充实自己对于另外一个国家文化的理解,但是往往没有时间去更深入地了解一下中国。殊不知,这个被我们无心中忽略的文化,才是留学时最应该知道的文化。为什么说中国文化这么重要?看留学生怎么说。
在美国留学时,和外国朋友的交往或许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时候,我们觉得为了和美国大学中的学生成为朋友,我们需要不断地了解他们,了解美国文化。但这篇文章想讲的就是,在我们努力去了解融入美国的同时,也不妨多了解了解我们自己的国家与文化,了解了解我们自己的社会与国情。对于即将赴美留学的学弟学妹们,这篇文章是给你们的一点建议。
作为留学生,英语可能要比同龄人更强一些,但一旦到了美国语言便不再是优势反倒成了劣势。但我们有一个优势,“中国”这个词汇的背后就是我们的优势。用好这个优势,它可以成为我们和美国学生、国际学生聊天的共同话题,它可以成为我们和外国朋友们社交的突破口。
首先,就根据这一年我所了解的来看:
1.相当多的美国大学生对中国充满好奇。
2.他们对中国的了解程度远不及我们对他们的了解程度。
就我和很多美国朋友的交流来看,大部分美国人对中国的认知和关注的焦点依然停留在中国的经济方面,可是他们对中国文化方面的了解相比较而言就比较少。在中国的报纸杂志,网络媒体随处可见美国明星,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对美国的明星大腕如数家珍的时候,大部分美国人都只知道Bruce Lee和Jackie Chan这两个华人,他们没怎么看过中国电影,也没听过什么中文歌。
正因为这两点,我们的国家与文化恰好可以成为我们的一个优势。曾经我们不屑于了解的很多关于中国的知识,文化,国情,走出国门后反而会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
他提到了很多次的一个单词,我隐隐感觉到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意思,可是我对这个组织的了解,也仅限于知道它是执政党和国家的权力集中,其他的知之甚少。想和他好好聊一聊,却无奈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甚至即使是关于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对它的了解也是完全依靠当时被逼无奈,一遍又一遍背的高中政治课本。
那时候我挺尴尬的,因为我明显地感到他对于中国政治结构的了解比我还多。他笑了笑,说他之前也问过几个中国留学生这个问题,“他们都不知道”。
同样地,我也碰到过美国朋友问一些政策方面的东西,有一次有个人找我想采访我对于独生子女政策的看法,说这是他们某一节课的一个研究课题。
其实同学们可以多了解一些关于中国政治方面的知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中国学生对于政治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相比美国学生来说较低,对很多人而言,关于政治科学,我们学到的也都是课本里的那些知识。
而总体来说,美国学生对于政治话题的兴趣比较浓厚,他们也会好奇中国的政治系统如何运作等,所以大家不妨多去了解一些知识,为将来的沟通交流准备一些谈资。
美国大学往往会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以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为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形式或许是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舞台表演和展示,或许是和各国友人坐下来一起聊自己国家文化的Cultural dialog(文化对话)。太多这样的时刻,机会,都需要我们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国情有比较好的了。只有我们自己真的有了解和知识储备,和外国朋友聊起来才能更加从容不迫。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很多时候在涉及到文化沟通交流的时候,都有些后悔自己在来之前对自己国家的东西了解的还不够。
最后,我个人感觉对中国感兴趣的美国人可以分为这两类:第一类人,他们真的对中国传统文化,民俗,语言等等充满了相当浓厚的兴趣,把他们放到北京的胡同里能激动地逛一天,他们会想要学几个成语,多背几句古文。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和探索目的非常单纯,他们喜欢。
第二类人,他们对中国的感兴趣更多地源于中国在当代的快速崛起,他们认识到自己未来可能无可避免地会和中国人打交道,认识到也许更懂中国一点会有助于自己未来在国际化浪潮中的仕途。
第一类人占的比重应该不及第二类人。这就意味着为了让美国更加了解中国,我们既可以多聊一聊春节,端午节,月饼元宵,剪纸抖空竹。也可以尝试着多去准备些当下的时政热点,我们对于一些政策的想法态度,多和美国人聊聊中国的经济,社会,而不是永远停留在聊传统文化这个方面。
总体来就是说,自己的国家、文化其实都是自己Identity(身份个性)的一部分,是自己的一笔宝贵的财富,美国大学之所以力求生源的diversity(多样性),就是希望所有在美国大学的学生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故事,了解五湖四海的文化。美国大学就像一个国际化的舞台,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讲出自己的故事。追逐美国流行文化或许让我们和这个国家更亲近,但真正能凸显我们、定义我们的,还是那些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追求文化融合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