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2016-08-22 06:15周春蓉
环球市场 2016年5期
关键词:工业化比重城市化

周春蓉

四川师范大学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周春蓉

四川师范大学

本文分析了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关系:城市化与非农就业比重基木呈线性关系,与人均GDP呈对数关系,这与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现出一致性;与工业产值比重的相关性不明显,这与改革开放前中国推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有关。改革开放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逐步趋于正常,互动机制初步形成。目前,互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国民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

工业化;城市化;协调性

引言

随着我国“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城市话题再次列入规划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问题随即成为学术界和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关注的热点。关于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学术界的看法分歧比较大,目前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城市化严重滞后”论、“隐性超城市化”论、“基本适度’论。这些观点迥异的结论,源于不同的衡量指标和评价标准,因此,进一步审视与探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衡量指标和判断二者协调发展的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衡量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

(一)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

城市人口比重指标。城市人口比重指标是指某一地区内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该指标简单明了,为各学科所接受,是世界上公认的城市化水平指标。它的实质是反映了人口在城乡之间的空间分布,具有很高的实用性。非农业人口比重指标。城市化水平是某一地区内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这个指标体现了人口在经济活动上的结构关系,较准确地把握城市化的经济意义和内在动因。

(二)衡量工业化水平的主要指标

按照钱纳里等人的观点,工业化的核心内容就是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变和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工业化过程中最明显的特征是农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中的份额不断下降,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所以衡量工业化水平的主要指标应当是人均GDP水平、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过程中,使其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化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下降,而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上升,达到并超过50%以上。工业化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部门地位作用的替代转化而已,而是一个全新的经济、社会、文化时代的出现、发展过程。

城市化是指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社会历史过程。尽管就城市本身的成因和发展看,它并非是工业化的结果,但就城市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它与工业化的概念是密切相联系的。城市孕育了工业革命,但只有在工业革命之后,城市才开始了城市化的历史,所以说,它是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而必然出现的,反过来又推进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分析

改革开放前工业化与城市化完全是在计划体制控制下,主观因素作用明显,客观的互动机制没有形成。虽然在1978年,中国工业产值比重己经占据主体地位,但是工业体系内部的不健全,与农业的隔离,城市与乡村的隔离都显示出整个国家的经济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广大的农村发展落后,成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阻力,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的失调也严重影响了工业化的进程。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未80年代初期的经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然后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形成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机制的根木动力,释放了农村与城市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潜在需求。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由轻纺工业推动向重化工业推动的历史转变,工业化的“重化工业化”以及消费需求的升级,预示着中国经济己经进入了能源、交通、通讯、住房等基础产业大发展阶段,开始了以城市化推动工业化,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高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口城市化率将以较快的速度向70%攀升,工业结构以消费品工业和原材料工业为重心向重加工业尤其是装备工业为重心发展的阶段转变。

四、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分析

(一)将农村工业化转变为城市工业化

新时期的工业化面临着更为艰巨的任务,一是要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二是要加快工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三是要通过就业结构的转变,带动人口城市化率的上升。因此,新的工业化进程必须实行战略性转变,将农村工业化转变为城市工业化,才能推动以上几个方而的进程。

(二)通过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在目前至2010年期间,工业部门吸纳就业的能力己相对有限,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主要取决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工业和农业的结构升级也依赖于市场中介高层服务业的较快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大力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才能带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推进市场化进程,加速生产要素的流动。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和产业间的流动与市场发育、市场环境关系密切。

五、结语

世界各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有一个规律: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快于城市化,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能够协调发展;在工业化中期,也就是工业化快速增长时期,工业化过于超越城市化发展,导致城市发展出现“空洞化”与“衰退化”现象,城市化进程受阻,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被打破;到工业化后期,一方面工业化向敏捷化、高科技化转化,工业重新给城市更新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城市化也反过来带动工业化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又重新处于协调状态。

[1]奕谨崇,栾永胜,于学花.我国城市化滞后的原因及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2004(10):69-70

[2]邓宇鹏.中国的隐性超城市化[J].当代经济,1999(6):20一23.

周春蓉(1992.10—),女,汉,四川岳池,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西方经济学。

猜你喜欢
工业化比重城市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