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
郑州都市区建设中促进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保护的对策思考
□李瑞
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和申遗项目之一,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段运河始于公元前361年魏惠王开凿的鸿沟水系,是通济渠河道保存较为完整、历史风貌较为协调的重要河段,沿用约1500年[1],是郑州市一段承担着防洪排涝、城市景观和历史文化传承功能的重要河道。当前,郑州市加紧推进都市区建设,并将“优化布局,组团发展。……合理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成为千万人口城市”[2]作为其发展目标。在郑州市合村并镇、城市发展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城市规模迅速膨胀,生活、生产、建设活动日益增多,为大运河郑州段的保护带来了威胁。本文试对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与都市区建设发展的关系作一分析,并就当前大运河遗产保护与郑州都市区建设进程当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生态良好的运河 图片提供:郑州市文物局王羿
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是一种全新的文化遗产形态,包含文物古迹、运河遗产、文化线路和文化景观等多重属性,在促进城市文物保护与文明传承方面与都市区文化定位和文化建设的目标相一致。同时,其保护与治理在提升周边景观、打造宜居环境、彰显历史内涵、服务当地群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都市区建设中改善民生环境的目标不谋而合。经过近年来的治理和养护,大运河郑州段河道水量丰沛、水面宽阔,水质清澈干净,两岸形成绿化景观廊道,风貌谐调,生态良好,文化氛围浓郁,有利于打造运河资源特色旅游,形成城市发展新的文化软实力和经济增长点。
如今,郑州已发展成为特大城市,职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国家航空大都市、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3]。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所在辖区惠济区,是郑州市内五个行政区之一,是郑州市规划的市区北部组团的主体。目前,合村并镇,城市建设的项目日益增多,建设步伐加快,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的保护面临着诸多问题:相关城市规划中高压线、轨道交通站场等大型市政、交通设施的线路走向设计,出现许多沿运河或穿运河的情况,一旦实施,将对运河的整体环境风貌带来许多负面影响;遗产区大部分地段被现状村庄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占压,改造难度大;索须河中州大道以西段众多村庄改造正在实施,在建及拟建项目密集;索须河中州大道以东段周边现状村庄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分布密集;大量城市建设项目结合村庄改造正在或即将进行,整体建设状况较为复杂。
综合来看,与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的保护构成实际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规划、建设、环境和旅游经济四个方面。
1.文物保护规划与建设规划之间未能和谐一致。首先,保护规划公布的时间差导致规划内容存在不一致。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作为新的文化遗产形态,其相关保护规划于2011年公布。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要求进一步细化。公布时间早于郑州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的相关区域的城市规划 (尤其是遗产地城镇规划),与当前大运河的保护和建设控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其次,城市总规的制定过程中缺乏历史文化特色。单霁翔认为,历史性城市的总体规划沿用传统规划模式,使城市中心区功能过分聚集,文化遗产及其环境保护状况日益恶化。[4]如果在城市规划和发展过程中不能立足于历史文化特色,将面临丧失文化个性、破坏遗产的危险。
2.建设行为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凸显。 “旧城改造”引发了“建设性破坏”,在旧城区内那些毗邻文化遗产的区域兴建高层建筑将会不可避免地使文化遗产本体及其周边环境(天际线、景观风貌等)遭到破坏。郑州市合村并镇的相关建设行为,需要按照文化遗产规划的相关要求进行规范。索须河段的保护范围,目前保护和管理状况良好,但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却分布着村庄、工厂及相关生活生产设施,惠济桥段运河故道沿线。村庄林立,这些村庄的改造和居民安置工程都可能给运河文化遗产和周边景观的保护带来潜在压力。
3.运河生态和人文环境受到威胁。一是生态环境方面: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沿线村庄及工厂排放大量的生活和生产垃圾,如果不好好疏导和管理,任凭垃圾胡乱倾倒、建筑废料随意堆放、工业和生活废水排入河道,则将会对大运河的水质、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二是人文环境方面:随着合村并镇的开展及城市的开发建设,周边居民对运河的历史变迁、惠济桥村的形成及相关历史文化的认同都可能发生转变,对运河周边良好的人文环境带来潜在威胁。
高压线
沿线村庄
4.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尚未形成。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文化功能,也具有社会和经济效益,这集中体现在其对于旅游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上。 Lyck(2015)有一个论断:“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全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所在”[5]。目前,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形成了旧有文化旅游胜地的有益补充,但尚未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文化旅游资源,加之内涵挖掘和宣传不到位,沿线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原因,亦无法形成文化旅游餐饮协调发展的产业链,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其对于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城市不断扩张、建设活动频繁的背景下,针对上述对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带来威胁的问题,需要用延续文化遗产价值的理念不断完善相关规划并规范建设行为,传承大运河的突出价值并维系其历史景观,使已有的城市空间和文化遗产融合成和谐的整体。
1.对存在矛盾的规划进行完善。完善相关规划,实现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的协调统一。从内容上讲,城市规划以复杂的城市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的空间表达为主要研究对象[6]。从功能上讲,城市规划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及进行各项建设。从目标上来讲,城市规划旨在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7]。郑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是城市规划所需要关注的具体对象和重要内容,在今后的城市规划修订和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遗产的保护需求,促进遗产保护利用和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不同遗产要素和内涵决定了规划对象的广泛性,大运河郑州段文化遗产内涵广泛,不仅包含传统意义上桥、庙、古城墙、河堤遗址等,还包括现存河道(索须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切实可行的保护管理措施。
2.对建设行为进行规范。有效实施建设行为的管理,致力于打造与文化遗产相协调的风貌景观。新开展的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郑州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的管理要求,对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行为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对于现存的一些占压河堤的村庄、工厂等影响大运河整体风貌完整性和原真性的负面景观问题,须结合当地的城乡发展规划进行逐步治理。同时,也要谨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建设性破坏。有学者指出,“申遗”过程中,一些运河沿线城市出现建设性破坏、保护性破坏现象,诸多遗产点拆旧建新,不尊重历史原真性,不断铭刻新的历史“伤痕”[8]。当前,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的文物本体修缮和景观提升项目正在有序推进,这是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力度的具体体现。需要指出的是,各项建设行为的开展,应当符合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通过推进索须河沿线和惠济桥周边景观改善工程,营造体现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的和谐景观;通过不断完善各项设施,为广大市民提供优美环境和优质服务;通过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实现城市功能和文化品牌的拓展完善,促进生态文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大运河郑州段标识碑
3.做好文化遗产展示。加大展示宣传力度,营造较好的人文环境和社会氛围。展示和讲解是否有效开展、社会团体和个人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参与程度,都是《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对缔约国和遗产地的保护管理要求和工作衡量标准。单霁翔认为,文化遗产应该“积极地融入到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4]。为提升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切实做好宣传工作。采取、运用各种媒体传播、组织群众活动、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大运河的知晓率,不断增强群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二要继续做好遗产展示利用。当前,大运河郑州段沿线树立着导视和标识碑,对大运河郑州段的走向、历史进行了简要说明。今后,应该继续推进遗产展示工作,通过建设运河博物馆或在现有博物馆内增加大运河文化遗产主题馆等方式,增加大运河展示的受众,扩大运河展示成效。在大运河沿线增添展示休闲设施,为大众提供休憩场所的同时,提供讲解服务。
4.对文化产业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加大调查研究力度,促进运河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的结合,形成运河文化旅游产业链。从国际上来看,欧盟成员国已将世界遗产发展纳入旅游政策中,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5]。在开辟城市的新功能方面,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发展旅游业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文化活动。为了使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文化遗产及其相关历史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景点,需要树立运河文化旅游品牌,必须进行整合营销。一方面要加强内涵的挖掘和价值的研究,为文化旅游的发展培育土壤,充分彰显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的历史文化魅力和郑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增强城市旅游发展的文化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在运河文化特色和中原文明精神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视角和地域核心价值理念出发,塑造运河品牌形象,实现跨区域、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将与大运河郑州段紧密相连的荥阳故城、汉代冶铁遗址、纪信庙、荥泽城隍庙、广武涧遗址、康百万庄园等文化遗产串联起来,打造运河文化旅游的精品路线。此外,还要把旅游、住宿、餐饮、文化纪念品销售、宣传出版等各行业的资源整合起来,进行整合营销,形成运河文化的产业链,进一步扩大运河文化利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文化资源和增长抓手。
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最早沟通黄淮两大水系的运河遗存,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不仅是中国运河鼎盛时期的见证,也催生了农业文明时期的经济都会,与其所在城市郑州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伴随着郑州都市区建设和城市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面临着规划矛盾、建设压力、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作为应对,要将大运河保护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在片区控规审批过程中兼顾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的保护管理要求。同时,遗产地相关城镇发展规划要与大运河保护、管理规划相衔接,加强安全巡查,对于未批先建和不按程序报批等违法违章施工、破坏大运河遗产及环境保护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做好大运河郑州段标识系统的设计建造等展示宣传工作,形成运河文化旅游产业链,成为提升城市知名度、提高城市文化魅力、促进都市区建设和发展的有力支撑。
注释:
[1]顾万发、汪松枝:《隋唐大运河郑州段调查》,《中国文物报》,2012-04-27。
[2]河南省人民政府网:郑州市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EB/OL](2015-02-01)[2014-03-31].http://www.henan.gov.cn/zwgk/system/2014/03/31/010463785.shtml.
[3]郑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管理规划》,2015。
[4]单霁翔:《保护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 开启大运河城市历史新篇》,《中国文化报》,2014-09-18(014)。
[5]Lise Lyck.World Heritage as Tourism Destination Drivers[A].//Pechlaner H,Smeral E.ed.Tourism and Leisure:CurrentIssuesand Perspectivesof Development[M].Wiesbaden:Springer Fachmedien,2015:203-222.
[6]金力:《对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协调关系的思考》,《规划师论坛》,2000年第3期。
[7]石楠:《论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城市规划》,2004年第6期。
[8]张祖群、胡丽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文物遗址保护的困境与突破——以京杭大运河、安阳殷墟、丝绸之路为例》,《上海城市管理》,2014年第5期。
(作者单位:李瑞,郑州市文物局)
[责任编辑 孟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