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远期心功能评价

2016-08-19 12:48陈东运彭跃华徐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1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陈东运+彭跃华+徐亮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远期心功能。方法 1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溶栓组(41例)和介入组(42例)、无溶栓无介入组(40例)。溶栓组行静脉溶栓治疗;介入组行介入治疗;无溶栓无介入组仅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三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患者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三组BNP、LVEF、LVE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介入组、溶栓组BNP、LVEF、LVEDD水平较无溶栓无介入组改善更显著(P<0.05);介入组BNP、LVEF、LVEDD水平[(42.18±14.71)ng/L、(56.22±7.59)%、(45.58±4.26)mm]较溶栓组[(102.43±36.29)ng/L、(50.11±7.94)%、(50.28±6.12)mm]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远期心功能改善显著, 对患者预后有益, 值得推广。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远期心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056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狭窄或闭塞使得心脏供血持续减少, 心肌严重缺血和坏死, 多因冠脉粥样硬化受机械因素如冠脉痉挛或高血压等诱发血栓形成和斑块破裂导致冠脉严重狭窄和闭塞所致。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远期心功能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溶栓组(41例)和介入组(42例)、无溶栓无介入组(40例)。介入组患者中男28例, 女14例;年龄39~76岁, 平均年龄(58.34±12.29)岁。发病时间1~11 h, 平均病程(6.67±0.32)h;体重45~82 kg, 平均体重(63.17±1.38)kg。溶栓组患者中男27例, 女14例;年龄40~75岁, 平均年龄(58.89±12.13)岁。发病时间1~11 h, 平均病程(6.35±0.26)h;体重45~82kg, 平均体重(63.51±1.78)kg。无溶栓无介入组患者中男27例, 女13例;年龄40~74岁, 平均年龄(58.13±12.56)岁。发病时间~12 h, 平均病程(6.53±0.32)h;体重45~82 kg, 平均体重(63.57±1.91)kg。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无溶栓无介入组仅用常规药物治疗。溶栓组行静脉溶栓治疗, 排除溶栓禁忌, 先嚼服0.3 g阿司匹林, 后静脉推注5000 U普通肝素;后8 mg rt-PA在10 min内静脉推注, 再给予42 mg rt-PA静脉滴注90 min, 结束后给予普通肝素以800~1000 U/d的滴速持续静脉滴注2~3 d, 并根据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对滴速进行调整。再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3~5 d。介入组行介入治疗, 入院后先嚼服0.3 g阿司匹林, 口服0.3 g氯吡格雷, 在急性期处理梗死相关血管, 置入普通支架。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患者BNP、LVEF、LVEDD的差异, 其中, LVEF、LVEDD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三组BNP、LVEF、LVE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介入组、溶栓组BNP、LVEF、LVEDD水平较无溶栓无介入组改善更显著(P<0.05);介入组BNP、LVEF、LVEDD水平较溶栓组改善更显著(P<0.05)。如表1。

3 讨论

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溶栓和介入治疗, 均通过相关梗死动脉的开通, 对濒死心肌进行挽救, 以改善患者预后[1, 2]。其中, 静脉溶栓治疗方法简单, 容易推广, 长期以来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方法, 可挽救患者生命, 减少致残率和致死率, 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但近年来,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应用和逐步推广, 其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优势逐渐凸显, 其可实现梗死心肌再通和再灌注, 对濒死心肌进行挽救, 缩小梗死面积, 促进梗死心肌存活。经再灌注区水肿和充血, 增加梗死壁心肌厚度和僵硬度, 减少左室容量扩大, 抵消心室收缩期膨出。可诱导肌球蛋白复合物钙激活, 促进梗死性扩张的逆转, 减轻病变程度[3]。

本研究中, 溶栓组行静脉溶栓治疗;介入组行介入治疗, 并以无溶栓无介入组作为对照, 结果显示, 治疗后溶栓组和介入组BNP、LVEF、LVEDD均优于无溶栓无介入组(P<0.05), 治疗后介入组相比于溶栓组BNP、LVEF、LVEDD改善更显著(P<0.05), 说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远期心功能改善显著, 可有效减轻心脏重构, 改善心脏功能。

参考文献

[1] 葛广豪, 杨栓锁, 马江伟, 等.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后心功能的影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6(12):1296-1300.

[2] 骆志刚, 王邦宁, 刘和俊, 等. 介入分期治疗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6(3):292-293.

[3] 汪雁博, 王学超, 傅向华, 等.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药物-介入联合再灌注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32):3674-3677.

[收稿日期:2016-03-04]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溶栓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