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导向下微创介入治疗难治性癌性疼痛

2016-08-19 12:37徐锋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2期

徐锋

【摘要】 目的 观察CT导向下微创介入治疗难治性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46例药物止痛效果较差的癌性疼痛患者, 12例患者实施CT导向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手术, 10例患者实施CT导向下125I粒子置入手术, 24例患者实施CT导向下腹腔神经丛阻滞联合125I粒子置入手术。观察效果。结果 46例患者7 d后12例患者显效, 26例患者有效, 8例患者无效;1个月后10例患者显效, 28例患者有效, 8例患者无效;6个月后6例患者显效, 12例患者有效, 6例患者无效, 22例患者死亡。手术后没有出现大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CT导向下使用微创介入治疗对难治性癌性疼痛患者实施止痛, 有并发症少、创伤小等优点, 且治疗效果较好, 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CT导向;微创介入;难治性癌性疼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056

癌症晚期患者最为常见、也是最为普遍的并发症就是疼痛, 有数据统计显示发现, 有51%的患者有癌性疼痛症状, 有71%的晚期癌症患者主要以疼痛为基本症状[1]。在临床中, 患者因为各种因素使得50%~80%的疼痛没能得到最佳的控制[2]。此次研究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癌性疼痛患者46例作为对象, 分析CT导向下使用微创介入治疗对难治性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止痛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接受治疗的癌性疼痛患者4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所选取的患者中, 男26例, 女20例, 年龄最大75岁, 最小37岁, 平均年龄(51.3±8.5)岁。20例患者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14例患者为胰腺癌, 12例患者为骨转移癌。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疼痛程度的分级, 12例患者疼痛等级Ⅰ级, 18例患者疼痛等级为Ⅱ级, 16例患者疼痛等级为Ⅲ级。

1. 2 方法 所选取的患者药物止痛效果均不好, 12例患者实施CT导向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手术, 10例患者实施CT导向下125I粒子置入手术, 24例患者实施CT导向下腹腔神经丛阻滞联合125I粒子置入手术。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全部实施CT扫描以获取肿瘤状况, 其相对的数据必须输入计算机立体TPS, 对肿瘤轮廓实施勾画, 同时对治疗计划进行设计。依据患者肿瘤靶体积3个相互垂直直径, 使用TPA对患者粒子数以及剂量进行计算, 操作过程中, 依据间距0.5~1.0 cm布源;对其残留厚度≤1.0 cm肿瘤平面植入, 使用活度达到0.8 mCi125I粒子间隔0.5~1.0 cm平面播植, 对肿瘤匹配周缘剂量实施计算处理, 就是模拟实体的肿瘤在处方剂量下剂量分布, 这样也能够对植入肿瘤导针位置进行确定,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90%等剂量的曲线涵盖90%肿瘤靶体积, 根据患者不同的实际情况, 植入粒子数也有所不同, 一般为10~50粒不等。

1. 3 疗效判定标准 疼痛评估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疼痛程度的分级标准, 0级表示没有疼痛;Ⅰ级表示尽管有疼痛, 但是患者能够忍耐, 同时可以正常的生活, 也不会对患者的睡眠造成干扰;Ⅱ级:患者的疼痛不明显还可以忍受, 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服用止痛药物, 对睡眠有一定的干扰;Ⅲ级:患者的疼痛剧烈, 对睡眠有严重的影响。止痛疗效判断标准:显效:疼痛消失或分级标准下降2级;有效:疼痛分级标准下降1级;无效:疼痛分级标准无下降或上升。

2 结果

46例患者7 d后12例患者显效, 26例患者有效, 8例患者无效;1个月后10例患者显效, 28例患者有效, 8例患者无效;6个月后6例患者显效, 12例患者有效, 6例患者无效, 22例患者死亡。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结束后出现穿刺点疼痛, 使用杜冷丁后疼痛有所缓解, 手术进行穿刺的过程中有24例患者有少量出血。手术实施过程中及手术结束后没有出现低血压患者, 没有出现大出血以及胆汁瘘等情况。

3 讨论

有数据统计发现, 全球范围内每年癌症的新增人群在1000万左右, 每年有600万癌症患者死亡, 而且这一数字在环境恶化的今天又不断增长的趋势[3]。我国每年的新发癌症患者在200万上下, 而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则达到了140万[4]。有研究显示, 我国的癌性疼痛患者发病率达到了50%, 疼痛的主要因素是因为肿瘤所诱发的[5]。

本次研究以CT导向下使用微创介入治疗对难治性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止痛效果为出发点, 研究显示, 46例患者7 d后12例患者显效, 26例患者有效, 8例患者无效;1个月后10例患者显效, 28例患者有效, 8例患者无效;6个月后6例患者显效, 12例患者有效, 6例患者无效, 22例患者死亡。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出现, 手术前应该对患者实施双期增强CT检查, 对患者穿刺点进行认真辨认。对于临床医生而言, 手术前选取最理想的穿刺点和手术定位均需要交丰富的临床经验, 注射时每次注射量需要<5 ml, 在CT扫描确定没有酒精外渗后再加注, 主要是因为相同的注射点注射或使用少量的酒精就能够弥散至周边正常组织导致患者出现强烈的疼痛感甚至诱发并发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穿刺时要认真观察针尖位置, 如果穿刺不能确定针尖的具体位置, 则应该使用<5 mm薄层扫描。

总之, CT导向下使用微创介入治疗对难治性癌性疼痛患者实施止痛, 有并发症少、创伤小等优点, 且治疗效果较好, 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万建国, 田秋月, 王全生, 等. CT导向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癌性疼痛的临床应用.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3, 3(5):701-702.

[2] 冀叶, 孙瑞梅, 杨洁, 等. CT导向下植入125Ⅰ粒子治疗25例晚期上颌窦癌的疗效观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3(12): 99-101.

[3] 刘春秋, 李振家, 窦卫涛, 等. CT导向下射频消融治疗不能手术切除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析.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 22(2): 205-207.

[4] 于香红, 李振家, 窦卫涛, 等. CT导向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膈顶部原发性肝癌价值的探讨.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 23(10):1575-1578.

[5] 许涛, 张涛, 周进军, 等. CT导向下放射性125I粒子瘤内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疗效.临床军医杂志, 2015, 43(3):237-239.

[收稿日期:2016-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