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
清·纳兰性德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词人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朝大学士纳兰明珠之长子。自幼修文习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书画骑射无所不精。虽生于名门望族,性情却淡泊挚诚、率性求真,其笔下词作多以思乡、思亲、思友为主线,清丽感伤,风雅隽永,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康熙二十四年患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评价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由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评析】
这是一首朦胧委婉的别致小令,开篇呈现的是一幅“无边落木萧萧下”的秋景,值得考究的是这个“木叶”。屈原《九歌·湘夫人》里就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以说自屈原始,中国古代文人就开始把“木叶”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落叶的季节之中,展现了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于此词中,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纷纷飘落在词人的归路之中,我们可于此秋景之中,听到离人的叹息,想起游子的漂泊,也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悲秋情怀。
然而“残月晓风何处”这句一出,就说明这分明是一首思念之词,思念的对象当是自己的妻子或恋人。想那晓风吹动,西天残月,如此美景,谁人与共?而某一个地方,同样是弯弯的淡月和初秋的寒风,牵挂的人,她还好吗?可是,谁知道呢,因为离别之后,音信早已断绝。此处虽有“半”,其实是“无”。如斯夜晚,遂只有几许相思加倍滋长。然而,相思苦,苦相思,思到深处人成痴。况且秋雨又落,已倍增其哀愁。唉,那刻骨铭心的恋情,在无奈的现实中,又何时能诉呢?
“一半西风吹去”,明说是秋雨被西风吹散,实际上是说自己的一半心思,被西风吹走了,去跟随远方的人儿。结尾看似平淡,实则意蕴深藏,亦虚亦实,可谓清空绝妙。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此词是以一个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负心的锦衣郎。词的大意是:与那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缠绵。但是你我本应该相亲相爱的,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到如今你轻易地变了心,你却说是情人之间本来就是容易变心的。我曾与你像唐明皇与杨玉环一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双飞、共结连理的誓愿。
这首词中流传甚广的就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词的起句非常新奇,本来两情相悦,恨不能朝朝暮暮,然而若知道迟早要分离,倒不如保持那份“初见”的美好。
“初见”是若即若离的碰触,就如同萍水相逢一般,在茫茫人海之中,我一眼就看到了你,你的眉宇,你的轮廓,你的气息,在我看到你的第一眼起,就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和你四目相对的瞬间,就已经对彼此倾心,我们在一起的时刻是那么甜蜜,那么温馨,那么深情和缠绵。
“何事秋风悲花扇”:此句出于班婕妤被弃的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的妃子,后被赵飞燕谗害,幽居冷宫,后又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岂知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我们的温馨和浪漫都只是昙花一现,到如今你早已把我抛弃,另觅新欢,叹只叹,我竟不如那班婕妤,至少还有人为她题诗倾诉被弃的冤屈,而我,却只能独自一人,暗自伤心。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你这个负心人,明明自己变心却指责是满怀痴情却又无端被弃的我首先变心,真的让我心痛如焚,感伤断肠。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据《太真外传》记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海誓山盟,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而你呢,也曾对我许下和唐明皇与杨玉环这样的山盟海誓,现如今却是指责不断,你让我情何以堪?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无疑,该阙辞章与《长恨歌》皆涉及唐玄宗与杨玉环那段毁誉参半的爱情故事。
这首词是纳兰性德的爱情词之中流传甚广的一首词,尤其是词的上阕,更是脍炙人口。站在政治的角度,唐玄宗荒淫废国。从感情的角度上讲,虽然唐明皇迫于三军愤怒,无奈之下将杨贵妃赐死于马嵬坡,从此生离死别、阴阳相隔,唐玄宗始终坚守当年七夕之夜在长生殿许下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纵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明皇此心依旧,这又是何其感人呢?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一句可谓是参透了世情,问懵了苍生,故此在《纳兰词》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试问,有哪对恋人在刚开始相处的时候不是缠绵悱恻,不是浪漫温馨?
《木兰花令》看似是一首抒发失恋女子的愁怨的词,其实是表达对甜蜜爱情的向往和渴望,纳兰性德用一种看似矛盾的手法描写了这个失恋女子谴责负心郎的怨恨,其实,在这个失恋女子的心里,她是渴望这个负心郎还能像“初见”时那样对待自己,两人过着甜蜜的生活,对现实的失望,其实是对理想的一种渴望,所以才会有那种历经沧海桑田之后,依旧有人渴望“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好。
【赏析】
有人说,多数人读词,都是为了从别人的只言片语中找一面镜子,用里面的文字安抚自己的心灵,从而达到某种共识。那么,纳兰性德就是这样一面镜子,适合我们在他的思想里找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