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心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6-08-18 08:45:15何锋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致残率神经功能情绪

何锋

(新乡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二科 河南 新乡 453000)



早期心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何锋

(新乡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二科河南 新乡453000)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颅脑损伤(TB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新乡市中心医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68例TB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实施早期心理干预,84例)和对照组(未实施早期心理干预,84例)。两组患者均按计划护理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NIM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Barthel指数)、心理状况(Zung-SDS量表和SAS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NIM、ADL、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M、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NIM、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ADL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上升(P<0.05),但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能减轻TBI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颅脑损伤;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生活质量的疾病。该病发病急、病情复杂,死亡率、致残率高。随着当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幸存者仍有较高的致残率。因此,如何降低TBI患者的致残率已成为当今医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对TBI患者实施早期心理干预,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新乡市中心医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68例TB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实施早期心理干预,84例)和对照组(未实施早期心理干预,84例)。入组标准:符合TBI的分型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病史,结合头颅MRI或CT确诊为TBI;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入院时生命体征严重紊乱或呼吸已停者;合并心、肺、肝、肾等脏器严重疾病者;既往有精神病史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TBI情况、既往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患者入院后,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具体措施: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呼吸道护理及口腔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具体流程:①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对治疗效果担心等不良心理情绪,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将存在的问题记录在案;②注意监测患者在治疗期间对治疗中新出现的并发症是否产生恐惧等心理变化,并及时记录;③对心理状态评估情况和心理情绪变化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个体心理干预方案,并记录在病历中;④按照制定的个体心理干预方案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具体方法:对于担心治疗效果不良的患者,讲解病情及治疗方案,给予适当的健康教育;对于担心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带其看望其他经过积极治疗转归良好的患者,提高其治愈疾病的信心;对情绪烦躁、有攻击性的患者,采取专人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关怀,让家属做好看护工作,避免自我伤害;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避免刺激性言辞,必要时应用肢体语言使患者心情平静;对存在依赖性的患者,耐心倾听他们的困扰,适时给予疏导,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1.3观察和评定指标对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和心理情绪状态进行评估对比:①应用神经功能缺失程度(NIM评分)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得分越高说明神经损伤越重;②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能力恢复越好;③以抑郁量表(SDS)和焦虑量表(SA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二者得分越高说明焦虑、抑郁程度越重。

2 结果

2.1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干预前,两组N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M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NIM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ADL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上升(P<0.05),但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心理状态干预前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及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bP<0.05。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c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dP<0.05。

3 讨论

TBI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多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TB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对TBI常以个体化方案进行治疗,其死亡率已明显降低,但幸存的TBI患者仍有较高的致残率。在对TBI的长期治疗中发现,患者在治疗期间往往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加之对疾病认识不足、不积极锻炼等原因,导致预后不佳[1],这对患者的生活及家庭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TBI患者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当前医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早期心理干预是近年来新兴的医疗护理模式,其特点是根据患者发病后的心理状态及变化规律提前实施早期心理干预,以提高临床疗效[2]。早期心理干预即根据TBI患者发病后的心理变化特点,预先估计治疗工作中患者可能会发生的心理问题及因此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积极制定完善的处理措施,在早期治疗时即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改善预后。

本研究应用早期心理干预对TBI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积极心理干预后患者的NIM、SDS和SAS评分明显下降,ADL评分显著提高,说明其神经功能逐渐改善,日常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心理负面情绪逐渐减轻;对照组的NIM、SDS和SAS评分虽也有下降,ADL评分虽也有上升,但干预后的各项指标均较观察组有显著差异。两组比较,说明早期心理干预可以明显减轻心理负面情绪和改善TBI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预后,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究其原因,早期心理干预对患者在治疗期间因心理问题引起的不良反应,如情绪消沉绝望、治疗依从性差做出了及时的针对性干预。在患者的诊治过程中,着重观察患者心理上是否存在上述不良征兆,一旦出现就积极进行针对性干预。同时,早期心理干预倡导在诊治过程中给予患者预见性的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证以积极心态进行治疗。此外,早期心理干预为患者能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提供了心理保障。

综上所述,早期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蒋小群,刘鸣,游潮,等.脑出血病因与部位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4):431-432.

[2]李雪梅,侯颖,王丽,等.前瞻性护理对ICU清醒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5):1003-1005.

R 473.6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7.129

2016-01-28)

猜你喜欢
致残率神经功能情绪
死亡率高,致残率高,预防这个健康杀手,关键有5条
祝您健康(2023年5期)2023-05-08 03:33:53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山东医药(2015年38期)2015-12-07 09:12:27
情绪认同
商业评论(2014年6期)2015-02-28 04:44:25